按关键词阅读:
_原题为 一头犀牛的脚印:紧迫信号与周期先声
王如晨/文
文章图片
“搞这么大噱头 , 大脚印不神奇 。 ”昨日阿里犀牛智造工厂揭幕现场 , 一位媒体同行嘀咕说 , 去过好几家智能工厂 , 犀牛算寒酸的一家 。
跟他感受不同 。 在我们看来 , 犀牛秘储三年 , 一朝发布 , 既是阿里集团多年来协同创新的成果 , 也是此刻长短期目标推进的抓手 , 带有相当紧迫的信号 。
【犀牛|一头犀牛的脚印:紧迫信号与周期先声】人们很快能忆起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公布的“五新”战略:新零售、新技术、新制造、新能源 , 新金融 。
2017年 , 新零售全面落地 。 通过“旧房改造”(原有形态升级改造)、并购整合乃至“平地起高楼”(盒马式从0开始探索) , 三年过去 , 不能说完美 , 但模式已跑通 。
犀牛的使命近似盒马 , 属“新制造”独立探索的载体 , 也是一块试验田 。
其实更远吧 。 10多年前 , 马云、曾鸣等人反复谈C2B , 后来谈C2M 。 但犀牛诞生前 , 许多C2B或C2M案例仍不过是爆款营销 , 算不上稳定、可持续的服务 。 这背后跟基础设施成熟度、行业数字化程度、阿里技术/数据/生态能力演进有关 。
“五新”公布前 , 马云对C2B、C2M念兹在兹 。 2018年云栖 , 他喊出一个词:新制造服务业 , 将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提到更高层面 。
这词背后有持续深化的消费升级 , 以及它对制造业、供应侧的倒逼 。 你应注意到 , 2015-2018年 , 马云、逍遥子老谈“中产” 。 表面谈阶层、消费趋势 , 逻辑更多落在制造业与供应侧变革 。 2017年网商大会 , 马云现场说 , 很少人能真正讲清楚供应侧 。 随后他谈了“五新” , 后者本质上就是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驱动供应侧变革 。
犀牛看似应“新制造”而生 , 其实承载了多年使命 。
至于为何强调秘储三年 , 我想 , 一是“新制造”对协同创新要求较高 , 需要新的机制与组织形态 , 必须获得更大授权;二是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很多 。 运营成熟前 , 保持一定神秘有利于稳定探索 。
许多人问为何不与外部工厂合作 , 非要独立重金上马犀牛 。 逻辑同样参照盒马 。 面对数字化升级 , 若只依赖外部 , 底层数据开放 , 组织机制不可能真正奏效 。
今日还有人记得2017年年初阿里与百联的新零售合作么?当初那声量很大 , 下文早已不明 。
“犀牛”平地起高楼 , 独立探索 , 于“新制造”的战略价值 , 不逊盒马之于新零售 。
盒马从生鲜零售切入 , 壁垒深 , 链路长 , 且伴随巨额投资与精细化运营 。 逍遥子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
犀牛3年前选择服装业 。 这是个3万亿产值行业 , 淘系平台年GMV过万亿 , 且是广告转化大头 。
这也是中国诸多制造业门类数字化挑战最大的领域之一 , 链路比其他许多行业更长 。
多年来 , 京东一直试图强力渗透服装业 。 除独立布局 , 还整合投资 , 唯品会投资案即是 。 两年前 , 京东习惯渲染服饰品类进展 。 不过至今并未突破阿里优势地位 。
这确实有利于强化核心垂类的竞争力 。 而且 , 要看到 , 服饰也是阿里效果广告的转化大户 。
不过 , 为什么犀牛秘储三年之后才公布进展呢?
表面看是协同成效到了一个节点 。 不过 , 更多还是与阿里面临的挑战有关 。
阿里刚度过20周年 。 过往一段 , 尤其逍遥子担任CEO后5年(今日任董事局主席兼CEO) , 阿里经历了结构性与系统性升级 , 生态体系、规模体量已不同以往 。
这周期 , 阿里提出“经济体”概念 , 这是对生态体系与复杂系统的形象描述;“大中台、小前台”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组织变革;“商业操作系统”则是阿里经济体一番协同之后的价值定位 。 作为“五新”之一的“新制造” , 到了必须体现的时刻 。 犀牛走出了神秘期 。
但犀牛绝非只为服装业而生 。 若说直接挑战 , 大致两重:
一是中国制造业产能转向内需服务为主后 , 消费升级下 , 新品丛生 , 但供给面临稳定、品质、效率、体验的考验 。
你知道 , “新品”之于淘系平台的价值 。 2018年淘宝商家大会上 , 蒋凡强调 , 淘宝要回到“简单、普惠、创造”的立场 , 并多次提到 , 未来 , 淘宝特色商家与创意产品要占据更高比例 。
事实上 , 几年来 , 尤其2019年以来 , 新品被确立为关键战略 。 无论淘宝、天猫还是聚划算都背负着这一责任 。 年中 , 天猫旗舰店2.0公布 , 新品、新客、新场景 , 将天猫变身为运营平台 , 同样强调了这一维度 。
而淘系平台 , 尤其是淘宝平台新品生成与发展的最大考验之一 , 就是制造端与整个供应链 。 许多创意产品 , 诞生阶段风险最大 。 因为 , 过往的制造企业 , 几乎都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 而创意产品 , 则更多是小量多样 , 这背后对应的生产模式、成本、效率有较大差异 。
犀牛的诞生 , 可消除商家最大焦虑 , 将更多资源、心力聚焦在产品创意、品牌以及用户运营层面 , 从而可以进一步壮大这一群体的规模 。分页标题
二是新营销策略尤其直播服务对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提出更高要求 。
直播服务 , 对即时性、敏捷性、交互频次的要求远胜以往 。 淘宝直播正在给阿里整个电商体系灌注一种新机制 。
巨头不缺前端入口的能力 , 但后端制造、供应链以及履约能力备受考验 。 因为 , 淘系的开放平台定位决定了 , 如果不能建立一种富有效率、多方共赢的机制 , 阿里庞大的交易体量 , 反而最容易陷入被动 。
这也是一段时间以来 , 外界借抖音、快手、拼多多们揶揄阿里的原因之一 。
反过来 , 这种压力必定会传导到平台新品生成与成长上 , 从而抑制整个淘系的服务体验 。
当然 , 不是说淘系直播服务弱 , 恰恰相反 , 它才是今日全球最大的直播电商平台 , 且转化效能最高 。 不过 , 也正因如此 , 淘系平台与制造业的协同创新 , 尤其是犀牛服务 , 才更具信号意义 。
犀牛初期切入服装 , 不过是借助服装业土壤、交易体量、全链场景快速沉淀相对更完整的一套数智化能力 , 化解上述挑战 。 未来的犀牛 , 必定会走向更多品类服务 。
我们更关注犀牛未来的开放与输出 。
因为 , 一个单体智造工厂 , 即便再成熟 , 也不可能创造多大商业成效 。 犀牛必定会成为淘系平台特色产品生成、壮大的孵化平台 , 并借此沉淀规模化的增长驱动力 。
我们注意到 , 再过几天 , 阿里集团将迎来2020年投资者日 。 夸克相信 , 犀牛此刻揭去神秘面纱 , 不排除是在向投资人展示化解上述挑战、转换增长驱动的信号 。
阿里官方人士说 , 犀牛是为解决平台与行业问题而生的 , 目前主要服务于淘宝天猫平台中小商家 , 并非与制造端竞争 。
这种表态意味着 , 犀牛的开放与输出策略将不同于纵向一体化、横向扩张网络的盒马 。 后者与零售同业存在直接的博弈 。 而未来的犀牛 , 许多能力将通过云端调用 , 实现生产的云端化 , 而更多软硬件一体的服务 , 则通过开放机制建立生态 。
这意味着 , 犀牛虽然拥有工厂的形态 , 但它真正定义未来的不是工厂的物理形式 , 而是一套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 其中 , 数据、算法、计算等要素 , 比有形的部分更为重要 。
在这个层面 , 可以这么说 , 犀牛其实并非单体的“工厂”概念 , 而是面向“新制造”时代的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平台 。
所以 , 那种仅从工厂生产环节甚至生产设备评判智能化程度的观点 , 实在还是传统的IT视角 。 夸克13年前参观过全球顶级半导体12英寸工厂 , 那是几乎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化、精密化生产 , 与它们的硬件设备与环境相比 , 犀牛实在寒酸 , 但这种12英寸厂 , 却谈不上真正的数智化服务 。 因为 , 它们生产的产品 , 根本不是小量多样、可即时、敏捷调整的个性品类 , 而是长周期、规模化的类别 。 而且它们的流程几乎写死在设备里 , 连升级个简单服务都必须向原厂报告 。
当然 , 肯定会有同业通过开放合作建立类似工厂 , 甚至复制犀牛 。 不过 , 除了缺乏3年的新制造实践外 , 它们不可能复制出犀牛背后的阿里一套商业操作系统的能力 。
经过3年探索 , 犀牛智造已形成按需驱动、全面协同的智能化制造平台 。 可用“云-端-智-造”概括 。 即以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底层(云) , 通过整个价值链实现端到端互联互通(端) , 基于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决策(智) , 最后通过物理供应网络 , 数字化工厂快速响应协同执行 ,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造) 。
这也是截至目前阿里集团相对成型的S2B服务模式 。
多年来 , 阿里这家公司一项独特的能力在于 , 每一轮 , 它总能将一些看似模糊、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理念变成确定性的服务 。
阿里犀牛的大脚印不神奇 , 也不可能像传说里那样通天 。 不过 , 它称得上一个周期的先声 。
来源:(网络)
【】网址:/a/2020/0918/1600394070.html
标题:犀牛|一头犀牛的脚印:紧迫信号与周期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