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 , 无人机市场的需求风向可能短期内有所转变乃至延展 , 但长期来说 , “空中出租车”一直会是不少企业正纳入长期规划的愿景 。
在近日举行的2020第四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上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在演讲中指出 , 2019年9月 , 国务院批准印发《交通强国发展纲要》 , 这让通用航空迎来了历史性发展的新机遇 。 而无人机是通航和应急救援的重要装备 , 行业要牢牢抓住这个新机遇 。
据预测 , 到2023年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元 , 年复合增速超过60% 。
在目前已经被逐渐培育起来的消费级无人机和农业无人机领域之外 , 空中集群表演、物流运输等场景的无人机应用需求正在逐步出现 。
当然 , 看起来遥远的“空中出租车”早已成为诸多无人飞行器类公司的研发方向 。 峰飞航空科技高级战略副总裁蒋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专访时指出 , 与商用的有人操纵大飞机不同 , 载人无人飞行器采用的零部件数量远远少于前者 , 在核心的电池能量密度方面 , 国内也有一定研发优势 。
“当前行业对于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研发和关注的热度类似于2016-2017年的无人驾驶汽车;从落地实现的进程来看 , 考虑到国家民航局层面在积极推动 , 提出相关示范区概念 , 这可以类比到无人驾驶2018-2019年的水平 。 ”他总结道 。
无人机的快速增长期
根据刘大响的介绍 , 世界范围内的无人机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地区 。 分别占比54%和30% , 亚洲地区占比9% 。
未来全球无人机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 。 保守估计 , 到2025年达到700亿美元规模 , 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超过30% , 而美国仍然会是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市场 。
不过国内市场也在近些年快速发展起来 。 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统计 , 2019年我国共有7149家无人机企业获得了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经营许可证 , 交易规模突破500亿元人民币 。
据深圳市彩虹鹰无人系统研究院调查预测 , 今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将达200亿美元规模 , 比去年大幅增长 , 主要因素是疫情影响 , 未来无人机的应用将更加多元化 。
实际上对于无人机行业来说 ,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柄双刃剑 , 一段时间的谨慎出行可能抑制了消费级市场的应用需求 , 但同时也推动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倾斜 。
蒋俊向采访人员表示 , 疫情过后发现诸多行业对无人机的需求量更大了 , 包括物流、消防、巡检等领域 。 尤其当遇到紧急情况时 , 无人机可以代替人工快速飞行并开始工作 。
集群表演在这两年也逐渐成为一个关注重点 , 不少无人机企业都在此领域深耕 。
一飞智控创始人齐俊桐就认为 , “自主化、智能化、集群化”将是无人机发展的趋势 。 在前述大会上 , 该公司发布了新一代集群表演无人机“敏捷蜂Ⅱ型” 。 据悉 , 未来几年公司将围绕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和智能化做更深入的探索 。
一飞智控COO张思奇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无人机集群表演在市场上已经有2-3年的探索 , 但一飞智控认为 , 这类市场依然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 未来会很有前景 。 举例来说 , 集群表演可以与烟花表演互补发展 , 被应用到各种公司、政府等的庆典活动中 , 以及景点的日常风景中 , 目前落地的场景都还只是冰山一角 。
据她分析 , 当前公司在新产品开发时面临的难点在于 , 要在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中研判 , 这些技术是否都要用到集群表演上 。
无人机的尺寸大小、续航时间 , 这都需要综合市场需求和技术能力进行取舍 。 张思奇表示 , 内部团队考虑到 , 产品要为未来的竞争力储备 , 续航时间长会带来不一样的商业模式 。
“规模较大的无人机会有技术限制 , 影响到飞行速度 , 现在技术升级后 , 可以更好表达艺术性 。 ”她续称 , 不要小看5G技术 , 随着将来通信流量通道大幅抬升后 , 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可以愈发被拓宽 , 没准可以借助无人机在天空完成直播 , 偏远山区也更有可能享受到大流量数据传输带来的生活裨益 。 分页标题
“我们希望借助通信的打通 , 推动巡检、无人大飞机的落地 , 目前的通信流量限制一定程度制约了无人机行业的发展 。 ”张思奇表示 。
她向采访人员介绍道 , 该公司对未来发展划定了四个方向:编队集群表演、物流解决方案、巡检解决方案、有人机改造的大飞机 。 在此过程中 , 公司会考虑先做成一条成熟的产品线 , 把商业模式和技术积累流程跑通 , 再来“养”其他产品线 。
张思奇表示 , 公司目前在物流和巡检方案方面都已有技术积累 , 但相关产品尚未达到商业化程度 , 且相关行业应用也尚不健全 。 “现在大多数时候是我们帮助定制解决方案 , 这需要的不只是一台无人机 , 是很多架无人机每天在几百公顷的土地上巡检、收集数据 , 然后调教、定制方案 。 ”
对大型有人机进行改造虽然目前行业还不成熟 , 但需求持续存在 。 张思奇举例道 , 在森林防火场景中 , 使用无人的大型飞行器就可以让人力成本下降 。
“从有人机到无人机的改造 , 核心的很多控制原理和算法都是相通的 。 ”她表示 , 公司接下来已经设立分公司 , 针对性进行研发准备 。
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愿景
面向未来 , 研发出能够载人的无人飞行器 , 实际上是诸多行业公司都在探索的方向 。
上海峰飞航空科技在大会上发布了垂直起降智能飞行器V400信天翁 。 据称 , 公司的战略是以大型智能物流飞行器+“空中出租车”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为主要产品布局 , 构建空中物流运营系统和空中立体出行方式 。
峰飞航空科技高级战略副总裁蒋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专访时指出 , 相比地面自动驾驶 , 空中出租车会相对容易实现一些 。 目前核心的难点在于监管和法规等的规范 。
从技术端来说 , 载人飞控必须要符合适航要求 , 这是一个较大的门槛 。 公司选择先在物流无人配送方面积累性能和航时等经验 , 在此过程中通过逐步迭代 , 让产品可靠性更高 。
此外 , 载人飞行器的研发需要很大投入 , 通过前期在巡逻、测绘、消防等获得的经验和现金流 , 也能更好反哺对载人产品的落地 。
“我们是定位为航空器的公司 。 载人这个目标实现时间会比较长 , 所以我们考虑先载货、再载人 。 载人是未来最大的市场 。 ”他指出 。
蒋俊向采访人员介绍 , 目前公司旗下有五类产品 , 分别根据载重量不同 , 用于巡线巡逻、高原测绘;用于消防灭火;物流运输、应急救援或国防;以及大型物流和载人飞行器 。 蒋俊介绍 , 公司今年会推进载人飞行器的首飞 。
实际上早在20世纪初期 , 行业就在设想造出“飞机+汽车”概念的飞行产品 , 但后来发现这一形态很难实现 , 此后的行业研发方向便变成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模式 , 实现点对点运输 。
若未来这个模式真正实现 , 将不需要跑道 , 甚至可以在建筑的楼顶、空旷的公园平地上实现升降 。
蒋俊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介绍道 , 在载人无人飞行器方面 , 行业出现了不同的技术路线 。 有公司选择以多旋翼式的无人机实现这一目标 , 峰飞航空则是选择以复合机翼形态 。 当前正是这两类方向 , 共同推动着“空中出租车”这一愿景的发展 。
“我们认为 , 长距离的运输需要复合翼、倾转旋翼 , 后者设计难度更大 。 ”蒋俊指出 , 考虑到成本、适航和未来应用场景落地的需要 , 公司选择了复合机翼的路线 。
载人无人飞行器的难点在于飞行器设计结构 , 这会影响到启动效率;此外是适航能力 , 在产品开始设计时 , 就要为此准备 。 “我们希望载人无人飞行器产品在2025-2030可以进行商业化、规模化运营 。 ”
他进一步指出 , 公司目前在这类产品的研发重点在于搭建飞行平台 , 公司提供飞机产品 , 通过与上下游合作 , 协助具体行业进行改造 , 并设计相应符合需求的平台产品 。 在此过程中考虑到推动落地应用 , 也不排除会先专注于某个具体场景进行细化 。 未来则会推动集成飞行平台+载人落地 。 分页标题
相比海外目前的发展趋势 , 蒋俊告诉采访人员 , 考虑到国内在电动化方面的成熟度更高 , 因此在该领域的研发也相对有优势 。
“中国目前研发的电池能量密度更高 , 在产业链环节方面也有优势 , 因此可以加快‘空中出租车’在国内的推进 。 当然核心还是人才 , 包括飞行器设计、算法相关的人才加入;而国内工程师更拼 。 中国的研发和成熟速度比国外成熟很多 。 ”他总结道 。
(作者:骆轶琪 编辑:李清宇)
(责任编辑:冉笑宇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址:/a/2020/0918/1600382715.html
标题:无人机|无人机千亿机遇近在眼前 “空中出租车”距我们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