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制度是计划经济下不得不走的一步

作者:汉唐天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54177/answer/76728966我觉得粮票制度是计划经济下不得不走的一步 , 细想在计划经济下的确没有什么好办法 。先说说我对粮票的理解吧 , 算是个人猜测 , 我觉得粮票的原因不是一直我们认为的粮食生产不足 , 而是另有原因 。 这个应该是统购统销政策的副产品 。 (我查到的数据 , 从49年开始到57年 , 人均粮食一直在增加 , 粮票开始于1955年 , 当时不存在粮食不够的问题)事实上存在一条逻辑链 , 我们来逆向推导:发展工业——剥夺农业——统购统销——农业集体化——限制农业人口进城——粮票制度 。 要做到前一条 , 都必须先完成后一条 , 而这个链条的最后正是粮票制度 。我 来解释一下 , 发展工业需要资金 , 而新中国没有钱 , 因此很自然想到 , 利用农业来供养工业 。 怎么做到呢?工业要想发展无非开源节流 , 也就是工业品有销路价格 高 , 工人工资低 。 怎么降低工人工资?一定是有一个最低限 , 也就是工资必须能购买足够的粮食 , 因此粮食价格越低 , 工资就可以更低 。 所以 , 问题就清楚了:通过统购统销 , 低价收购农民粮食 , 保证低粮价低工资;同时把工业品用高价格卖给农民 , 这样农村的财富就会流向城市 。统 购统销为什么还要集体化?这是苏联的经验 。 苏联在20年代曾经搞统购统销 , 执行的第一年 , 农民发现粮食价格很低 , 都不卖粮食 。 结果 , 由于城市只能从政府手 中买粮 , 所以粮食出现危机 。 最后不得不用武力筹粮 。 第二年 , 农民因为粮食被强行收走 , 所以普遍自发减产 , 结果政府再次征不到粮 。 上次是农民有粮不卖 , 这次 是无粮可卖 , 结果政府被迫再次强行收粮 , 这导致20年代苏联的大饥荒 。 于是 , 苏联政府索性将土地国有化 , 才避免了之前的问题 。 所以 , 要想统购统销 , 仅仅管住流通领域是不够的 , 还要管住生产领域 , 从而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 因此要搞统购统销 , 农村集体化势在必行 。(农村集体化绝不是搞社会主义 , 根据马克思的说法 , 农业公有是很漫长的事 。 再说建国后刚搞了土改 , 没几年就又集体化 , 这不是折腾吗?好比2010年 , 给你 套房 , 2015年又说这房归国家 。。。。 要知道在全国平分土地是多大的工程 , 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 事实是 , 土改时没想集体化 , 后来为了发展发现不集体化不行 了 , 才推翻之前的说法)集体化之后 , 实际上是为了把农村的财富转移到城市 , 这个过程显然对农村是不利的 , 相对城市来说农村非常艰苦 , 故而 农村人向往城市就成了自然的事 。 然而如果农民可以自由到城市定居 , 那就意味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 , 城市需要供养的人多 , 对政府来说意味着粮食生产减少而粮食 开支增大 。 所以农业集体化的下一步必然就是限制农民进城 。如何限制农民进城?户籍制度是最好的保障 , 农村户口就在农村住 ,互相监督 。 但是仅凭这点还不足以束缚农民在土地上 。 因为中国历朝历代都是用的这个方法防止人民迁徙 , 但是效果也没有那么好 。 所以粮票制度就诞生了 , 如果你 是一个从农村进城的人 , 你是没有饭吃的 , 因为你没有粮票 , 就算乞讨也会被警察遣返 。 城市人的粮食都是由所在工作单位发放的 , 没有户口各个单位是不可能录用 你的 。 所以 , 在粮票制度下农村人不可能在城里生存 , 正是粮票保证了农民与工人无法互相转化 。再次回顾这个逻辑链 , 就会发现粮票制度是最终的安全阀 。 保证把农民关在农村 , 防止他们因为被剥夺而逃往城市 , 从而保证农村向城市的输血管可以源源不断的运作 。发展工业——剥夺农业——统购统销——农业集体化——限制农业人口进城——粮票制度有一些旁证 , 那就是粮票制度是和统购统销一起出台的配套制度 , 粮票的废除也是在允许人口流动之后 。1953 年 , 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 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 , 粮食计划供应政策 , 1955 年8 月25 日 , 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 , 紧接着 , 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 , 很快 , 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粮票的取消是到1985年 , 是因为大量农民到深圳打工 , 却没有粮票 , 所以由深圳开始最后到全国取消粮票 。以上只是一个猜想 , 若是猜想成立 , 那么这个链条的起因是发展工业 , 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说是对的 , 但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代价 , 是非曲直大家自行分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