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欧阳修反对变法而被王安石打击?欧阳修:我只是提了点意见而已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 ,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 , 开始主持变法 。朝中大臣对王安石变法多持反对意见 , 包括司马光、苏轼等 , 王安石为了减小变法的压力 , 推动变法 , 曾经对反对变法的大臣进行打击 , 使一大批大臣被贬出京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于熙宁二年(1069年)八月改任青州知州 , 外调出京 。不过 , 欧阳修出京跟王安石可能没有关系 。早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时 , 欧阳修就曾被御史蒋之奇等诬告盗儿媳 , 此事给已经年迈的欧阳修带来极大的伤害 。欧阳修此后经常上奏皇帝请求辞职 , 直到熙宁三年(1070年)才得到外放的任命 。
事实上 , 欧阳修和王安石的关系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欧阳修是文坛巨匠 , 王安石虽在文坛上也享有盛名 , 但他更热衷于努力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欧阳修曾给王安石写过诗《赠王介甫》 , 其中有句为:“老去自怜心尚在 , 后来谁与子争先 。”欧阳修感慨自己老迈 , 未来的文坛将是像王安石这样的人的天下 。王安石则给欧阳修回了首《奉酬永叔见赠》 , 表达自己对写作已力不从心 , 只想追求在政治上实现抱负 。此后 , 欧阳修和王安石也常常有诗作往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欧阳修
王安石开始变法后 , 此前曾经和王安石关系非常的一些好友 , 也因为反对变法 , 与王安石反目 , 例如司马光、韩维等 。那么 , 欧阳修反对王安石变法吗?
欧阳修确实曾对王安石的变法提出过批评意见 。在任青州知州时 , 欧阳修曾向朝廷上过两次奏书 , 分别为《言青苗钱第一札子》和《言青苗钱第二札子》 , 并要求朝廷“止散青苗钱” 。《宋史》:修以风节自持 , 既数被污蔑 , 年六十 , 即连乞谢事 , 帝辄优诏弗许 。及守青州 , 又以请止散青苗钱 , 为安石所诋 , 故求归愈切 。熙宁四年 , 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 , 卒 , 赠太子太师 , 谥曰文忠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欧阳修
【诗词歌赋|欧阳修反对变法而被王安石打击?欧阳修:我只是提了点意见而已】《宋史》的这段记载显然认为欧阳修因提停止发放青苗钱 , 被王安石打击 , 最后不得不致仕 。实际上 , 欧阳修自被诬盗儿媳之后 , 再加上年纪老迈 , 就已经常常上奏朝廷 , 请求致仕 , 所以这跟王安石是没有关系 。
在给朝廷上的这两道札子中 , 欧阳修针对的是变法中的青苗法 。所谓的青苗法 , 其实是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 , 以二分(20%)利率贷给百姓 , 以解百姓不时之需 , 且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 , 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这种做法是活用了常平仓、广惠仓储粮用之于民 , 这是王安石变法的一个特色 , 即通过理财的方式增加朝廷财政收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韩琦
1.建议将青苗法贷出的款改为无息偿还 。
欧阳修认为“必欲使天下人晓然知取利非进行本意 , 则乞除去二分之息 , 但令只纳元数本钱 , 如此始是不取利矣” , 即欧阳修认为青苗法的本意并不是朝廷想赚百姓的钱 , 既然如此 , 可以免除二分利 , 只让百姓还本钱即可 。
实际上青苗法的利率仍然是非常高的 , 因为青苗法规定一年可以两次借贷 , 称为“夏料”和“秋料” , 即第一次于正月放贷 , 五月还款 , 第二次于五月放贷 , 十月还款 。所以算下来 , 其年息可达四分利 , 比宋朝时民间借贷利率低一些 , 但仍给百姓带来很大的负担 。朝廷虽规定百姓可自愿贷款 , 但实际操作时很多地方都存在官员为了政绩强迫百姓贷款的现象 , 这种强迫性质的借贷实际上无端端地百姓增加了这四分利的负担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韩琦与宋仁宗
欧阳修建议免息对百姓来讲自然是好事 , 但对朝廷明显不利 。在实施变法的过程中 , 朝廷同样存在人力物力的投入 , 王安石的变法是通过理财的方式增加朝廷的收入 。如果青苗法采取无息的方式去操作 , 朝廷没有收入 , 如何有足够的资本去运作和维持变法的实施 。况且欧阳修以朝廷本意不是与民争利为由提出无息 , 这个理由也有点迂腐 , 显然无法说服王安石或宋神宗 。
实际上 , 青苗法确实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 从变法的角度上讲 , 朝廷是可以采取降息的方式的 。很多朝廷官员都曾提出过降息的建议 , 可能王安石并未采纳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宋朝廷官员
2.允许地方酌情停止下发青苗钱 。
欧阳修认为当百姓不能如期归还本息之时 , 朝廷应停止下发青苗钱 。按照青苗法的规定 , 夏料的借款由秋料还款 , 秋料的借款由次年夏料还款 , 如百姓受到灾害无力还款时 , 可于下次收成时还款 。可是在实际执行中 , 百姓可能连续遇到两三料的灾害 , 借款堆积 , 导致百姓无力还款 。出现这种情况后 , 地方官员往往频繁催促百姓还款 。地方官员在催款时具有官方性质 , 其催款方式更加狠毒 , 百姓难以接受 。熙宁六年(1073年)的那场大旱就曾造成恶果 , 连续十半年没下雨 , 百姓颗粒无收 , 一些地方官员仍然向百姓催收青苗贷款 , 百姓无力偿还 , 只能变卖祖产 。上门监郑侠看到这种情况 , 把百姓的惨状画下来 , 名为“流民图” , 上奏宋神宗 。此事最终导致王安石被罢相 。
不过 , 欧阳修建议停止发放青苗钱的做法也并不妥当 。当百姓连续两三料受灾 , 确实无力还款 , 但同样缺乏资金恢复生产 。如果不及时恢复生产 , 百姓又哪来收成 , 又怎么还已借的款呢?届时甚至还会出现百姓卖地卖祖产或成为流民的现象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欧阳修与苏轼
青苗法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在百姓遇到困难时 , 通过朝廷的低利息借贷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 如果百姓遇到困难后反而不能拿到青苗钱 , 也只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说到底这不是借款的问题 , 而是还款的问题 , 朝廷应该有还款上减轻百姓的负担 , 例如降低利息或延期还款等 。
青苗法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 , 如果实施得当的话 , 确实可以增加朝廷财政收入 , 减轻百姓负担 。但法令不够完善 , 导致在青苗法实施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 弊大于利 。一些正直的官员曾向王安石或朝廷提出自己的意见 , 欧阳修作为青州知州 , 在具体实施青苗法时提出的意见虽未必正确 , 却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王安石却固执地认为这些意见是对变法的攻击 , 因而对此置若罔闻 , 对变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加以解决 , 最终导致变法成了扰民之法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欧阳修与苏轼
由此看来 , 欧阳修两次上书朝廷 , 只是对青苗法提出意见 , 并不是攻击王安石或变法 , 王安石最终也没有采纳欧阳修的建议 。纵观欧阳修的官场生涯 , 你会发现欧阳修的人缘很不好 , 其原因是欧阳修喜欢借助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 , 以文学作品攻击别人 , 例如欧阳修于景祐三年(1036年)写《与高司谏书》攻击高若讷 , 庆历三年(1043)写《朋党论》攻击反对庆历新政的大臣 , 嘉祐四年(1059年)写《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攻击包拯 。能这么诚恳地上书朝廷 , 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 表明了欧阳修理性地看待变法 , 而不是随波入流 , 支持或反对变法 。分页标题
欧阳修和王安石之间的关系还是一如既往 , 欧阳修于熙宁五年(1072年)去世 , 王安石曾写《祭欧阳文忠公文》 , 对欧阳修在文学上的成就大加赞扬 , 同时称赞欧阳修高风亮节 。可见 , 欧阳修和王安石的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 。
- 沉吟至今|“花30万老家建房,不如城里买房”凤凰男的回复,女子坚决反对
- 诗词歌赋|刘禹锡寥寥10字,读完感觉充满了力量,他的乐观豁达更胜苏轼
- 诗词歌赋|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一心为国却只能寄情于山水,怎样评价柳宗元
- 诗词歌赋|诗两首丨参观革命圣地延安
- 诗词歌赋,名著典籍|渣出不一样的颜色:元稹和莺莺
- 诗词歌赋|都知道李白是酒仙 但知道酒颠、酒宗等人是谁吗?
- 诗词歌赋|西湖又叫西子湖,原来是因为他!
- 诗词歌赋,五代十国|美国人将李白诗作译成英文,留学生读过原文后:英文版也配叫诗?
- 诗词歌赋|这篇传世奇文,仅有42个字,却将人生的道理全都说透了
- 诗词歌赋|如果你深爱过一个人,那你一定能读懂元稹这首诗,而且会无比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