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的孩子》点亮童年的“永安溪”,那时候的生活什么样?

我是一个成长在小山城的姑娘 , 我老家的县城名叫“仙居” , 仙居有连绵的山和清澈的水 , 我的童年故事不是和山有关 , 就是和溪有关 。 “永安溪”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生活:去地里给爸爸送饭 , 要蹚过溪水;夏季去洗衣服、凉席 , 会去溪边;小伙伴们约着玩也是去溪里抓鱼、用石头在水面上打“水漂” 。
作者:张英萍

|《溪边的孩子》点亮童年的“永安溪”,那时候的生活什么样?
文章图片
溪不同于江 , 它是平坦的 , 虽然有深有浅 , 但只要你找好地段 , 就可以安心地玩耍;溪不同于河 , 它是自由的 , 没有围栏 , 溪石将清澈的溪水和外面的土地山石连成一片 , 你随时可光脚踩着溪石进入或出来;溪不同于海 , 它是闲适的 , 清澈见底的溪水中 , 你能看见鱼儿在溪石间游进游出 , 你可以坐在溪石上 , 将双脚浸在凉凉的溪水中 , 感受清新的微风 , 看着天边的云彩 。
在我离开家乡 , 外出求学和工作的过程中 , 我逐渐离小时候的“永安溪”越来越远了 。 直到——很幸运地 , 我在浙江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工作时遇到彭懿老师 。 他可能不知道 , 我心中一直很羡慕和喜欢他——他的洒脱、童心、对生活的热情 , 常常点燃我、触动我 。 他身上似乎自带“魔法”属性 , 许多事一经他的手 , 就似乎被点上了闪闪的光 , 散发出“有趣”、“好玩”的气息 。
【|《溪边的孩子》点亮童年的“永安溪”,那时候的生活什么样?】《溪边的孩子》这本书的出版历程也如是 。 一次偶然的契机 , 我和彭懿老师提到我的家乡仙居 , 彭老师非常感兴趣 , 他第一次去的时候就在我先生的带领下去了石头村 。 过了些年 , 突然接到彭老师的电话 , 谈到我的家乡 , 彭老师问:“英萍 , 你在溪边长大 , 有好多好玩的故事吧?”我当时愣了一下 , “童年的故事……”我的童年就像一扇很久没有被打开的大门 , 乏人问津、无人经过 , 但是突然有人来扭动开关 , 记忆便如泉涌般破土而出 , 一幕幕出现在我面前:
小时候亲戚邻里合围住在一起的那个叫“安静堂”的老宅子;夏天的夜晚 , 和小伙伴们抓来的萤火虫被装在麦秆里 , 变成的一根根的“荧光棒”;和小伙伴们去偷划别人家溪边的竹筏到溪里 , 被追赶得掉进了猪圈里的;还有妈妈去溪里洗衣服和席子 , 我和弟弟在溪水里乱扑腾的场景……
童年的趣事一件件从脑海里蹦出来 , 笑着、闹着 , 推挤着来到我的眼前 。 我发现当我回想起它们时 , 嘴角会不由自主地微笑 。 我再一次发现 , 彭懿老师果然是有“魔法”的 , 同时可以点亮很多人和他们的故事 。 你难以想象 , 当彭老师再一次去仙居采风时 , 我先生的朋友——一群四五十岁的男子汉们 , 在席上分享他们的童年糗事时那种手舞足蹈的动作和天真热情的表情 , 那些稀奇古怪的童年趣事 , 真的是我从没在他们身上见到的情景!
而我 , 非常幸运地成为了彭懿老师这本图画书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原版” , 我感觉自己又被彭老师点亮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 童年生活其实并不是只有快乐 , 也会有难过和悲伤 。 就像我 , 小时候的我或许因为家庭原因有些自卑 , 可是这些并不妨碍我在生活中去发现快乐 , 感受快乐!我发现 , 在永安溪边长大、在自然中长大的我其实无形中获得了很大的心理能量 , 使我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困扰 , 让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能从生活中感受美好的能力 , 并一直滋养我到现在 。 在我从事多年的儿童心理工作中 , 我接触到很多的孩子苦苦挣扎在心理困扰的边缘 , 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和存在的价值 。 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条内心的“永安溪” , 获取他们的生命能量 , 找到点亮他们生活的故事和人 。
_原题为:点亮童年的“永安溪”)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