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兴安历史那些古驿站文化你知道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周朝就设有邮驿传递军事情报,至汉朝每三十里置驿,唐朝时全国遍设邮驿,分为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三种。后延至宋、元、明、清,虽历朝的驿站规制有所不同,但其始终是作为“传、递”的用途而存在。广西兴安县,乃楚越之要津,自灵渠凿通后,通达南北的水陆交通在这里显得尤其重要。白云驿设置在县东北漓江(灵渠)之上,位于万里桥以北、漓江所经之处,正是水陆兼办的一类驿站。白云驿处于湘桂古道兴安路段之重要节点,分别向西、东北、北、东、西南五个方向通达周边的灵川、全州、城步等县城。其中西、东北两方有大路通灵川及全州,北方为小路通湖南城步,东、西南为水路通全州与灵川,清代道光《兴安县志》记载如下:其西去有大路由县城十八里至严关铺,再十里至塘堡营铺,再十里到白竹铺,再十五里至大融江铺,再七里至小融江塘,即接近灵川县界,又二十五里至灵川县城;东北大路由县城十四里至唐家司铺,再十里至光华铺,再七里至石梓铺,接全州界,又九十里至全州城;北去小路由县城三十里至簕竹铺,一百零五里至湖广城步县界;西南水路由县城七十里至大融江,再三十里至灵川县城。
 历史|兴安历史那些古驿站文化你知道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
文章图片
因白云驿所处地理位置之重要,元明时期曾一度繁盛,驿卒、马匹、船只的配备非常充足。2002年《兴安县志》载,元代时兴安驿站有马30匹,其中正马15匹,贴马15匹;白云驿有船7只, 正户7户,贴户77户。明朝时期,洪武年间陈琏纂修的《桂林郡志》载:“兴安县水马驿一处,白云驿。正马五疋、马夫六名,驴三头、驴夫三名,船五只、水夫五十名。”由之亦可窥见,当时的白云驿作为水陆兼办的驿站,其规模必然是相当宏大的。永乐四年(1406年),山东昌邑县人黄福奉命出使安南任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七月初一日自应天府会同馆起程,而后将“舟车所抵、耳目所得”俱记录入《奉使安南水程日记》。七月二十三日,黄福经水路由全州到达兴安县,将白云驿及灵渠上的三十六陡记载入文:“二十三日,早至城南驿,驿隶全州。是日申末至白云驿,驿隶桂林府兴安县,县去驿半里许。驿之南北设闸三十六所。驿以北闸十,水流而北;驿以南闸二十六,水流而南。每处设军二人守之,船过则放闸。”黄福经灵渠日夜兼程,次日五更,到达灵川县大龙驿。古代陆路交通不发达,湖广(湖广,明清时指两湖,即湖北、湖南)与广西之间的路途往来,由水路经兴安最为便捷,而白云驿又是必经之站点。明代黄汴《天下水陆路程》“北京至河南、湖广、广西三省水陆”篇载,自顺天府起为第一站,白云驿列于第六十四站,行八十里至第六十五站灵川县大龙驿。明末清初漪子《天下路程图引》“湖广由长沙府至广西水路”篇载,自武昌府夏口驿为第一站,白云驿列于第三十五站。明朝时期,兴安县白云驿一度繁盛,据史料记载,当时设有驿丞,万历年间,白云驿驿丞中有王绳祖、李有望二人,其余失载。驿丞,为明清两朝所设,明代各府、州、县,根据不同情况置驿丞,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官衔为不入品。自万历年间以后,驿站制度弊窦丛生,大小官员往来,常常任意勒索夫、马,而且公器私用,崇祯年间因而有节裁驿递之举。当时,白云驿虽未被节裁,但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驿丞被裁撤,并将驿卒由明代的五十人裁减为三十五人,驿卒薪资“每名日支工食银四分,遇闰照增,在驿站银内开支。”至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时任兴安知县叶星期再次裁减白云驿卒,只留二十人。乾隆六年(1741年),广西巡抚杨锡绂奏请增加白云驿卒二十人,朝廷准奏增加十五人,从而恢复至清初的三十五人。清末宣统年间(1909-1911年),全国逐渐改驿置邮,将各地的驿馆、驿站,逐步以邮局代替。其实在此前的道光年间,白云驿即废弃停止运营,而用以维持传递还有周边的小驿铺。至此,白云驿完成了它的千年使命,随着社会的进步,湘桂古道上一颗闪耀的明珠,最终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历史|兴安历史那些古驿站文化你知道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
文章图片

 历史|兴安历史那些古驿站文化你知道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