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千万学区房时代:我们看似没得选,实际上被焦虑蒙了眼
文章图片
“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作为经济学家薛兆丰的金句,用在家长的身上也极其合适,让你焦虑的不是你的孩子,是你孩子身边的其它家长。
学区房,由于价格高影响大,又带着点“赌”性,一直位于有娃家庭的焦虑顶峰。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学区房的那些事。
学区房之争
什么样的房子叫一套好房子?配置高?环境好?交通便利?面积大?衡量的标准不同,理想型也不一样。
但对于有娃的家长,标准出奇的统一,他们眼中的好房子,可能没有物业管理、楼道里贴满小广告、看起来岌岌可危……成为好房子的理由只有一个:它是“学区房”。
文章图片
(《小欢喜》中,宋倩给童文洁讲学区房的重要性)
早在2017年,北京就出现了15平米售价超过300万的学区“过道房”。就这样一个压根不能住人、投资必赔的犄角旮旯,还成为众多家长不敢犹豫的争抢对象。
2019年,杭州西湖边一套仅60多平米的建于85年的“老破小”,只因为有了学区房的头衔,经过32个人157轮的竞价,最终以490万成交。
今年三月,上海、江苏、浙江等几个省市宣布,幼升小、小升初开始全面实施“公民同招、100%电脑摇号”的政策,意味着凭着学区房上重点,还是最稳妥的选择。
而4月30日,北京西城区出台“731新政”,过去买哪个小学的学区房,就能被划到哪个学校,但7月31日按区划片之后,就可能分到该区的其它普通小学,这让很多家长试图搭上学区房的“末班车”。
西城区牛校,宏庙小学对面的“著名”小区丰汇园,常年均价在20万左右。
尽管中介明确说,“您要是买这房子用来投资,买了肯定亏。”还是有无数的家长宁愿变卖家产,也要咬牙买下。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学区房72小时》)
家长都希望孩子受到质量最高的教育,有一套学区房,就可以被划片到重点小学,然后直升重点初中,考上重点高中,再上顶级双一流,再考研究生甚至博士,找到好工作……一路平步青云,想想都觉得美滋滋。在不少家长眼里,学区房,那是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改变命运的“利器”。
学区房
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相信大家都听过“学区房悖论”:名校毕业依然买不起学区房,为什么还要买?
信任学区房的人说,“学区房买的是圈子和资源,是孩子进入高阶层的门票”。
可实话实说,你的孩子不一定能和领导的孩子做朋友,也许和附近小卖部老板的孩子相处不错。如果你的孩子无法适应这样的学校,还可能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悲伤逆流成河》)
那些阶层和生活环境跟你完全不是一个圈层的,即使有同学之缘,最后多半也沦为路人。
如果你是希望孩子一生幸福顺遂,那学区房也起不到这个作用——学区房能把你的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即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考上双一流里的重点,他可能也逃不出买不起下一波学区房的命运。
还有人觉得,学区房助力带来的这一纸高文凭,能证明能力,能保障未来。而事实呢?
高考人数由06年的950万提升为20年的1071万,“遍地都是大学生”早已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人民致富的道路多种多样,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越来越多。“唯分数论”在这个社会越来越没用,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可能才是王道。
文章图片
(《学区房72小时》中,中介讲述学区房的意义)
学区房的争夺愈发激烈,是教育的“内卷化”,靠拼命剥削自己,让孩子占据少量竞争优势,这其实是教育的恶性竞争。
我们处于典型的高筛选型社会,教育的每一步都在筛选:50%的孩子上不了普高;不到30%的孩子进入一本院校;不到5%的孩子进入985院校;仅有0.07%的孩子能进入清华北大。
学区房未必能真的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但却有效地控制了父母的焦虑。
可当家长不相信自己的言传身教能够引导孩子,又怎么能单靠一套房产实现下一代的阶层晋升呢?
在这个人头攒动的时代,我们看起来没得选,实际上是焦虑蒙了眼,学区房也许能为孩子带来名校资源,但是改变命运?对不起,它不行。
文章图片
(《虎妈猫爸》中,因为政策有变,好不容易买的学区房没了用处)
学区房到底该不该买?
什么时候买?
其实,讨论要不要买学区房,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每个家庭的条件不同、能力不同、承受力不同,选择也就不同。
有的家庭买了学区房,全家五六口跟着还贷,蜗居在50平的小房子里,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有的家庭买学区房,不过就是手上的理财产品收益少了点而已,根本无关紧要。分页标题
真正在意学区房的,是那些有一定能力承担学区房价位、又有些勉强的家庭,那么,有些问题,是这些家庭一定要想清楚的:你到底希望你的孩子长成什么样的人?你的家庭到底能为、愿意为孩子付出多大的成本?
文章图片
(《学区房72小时》中,全款付清才可以买到“老破小”)
我们默认孩子必须要爬上高学历这座金字塔,挤过高考那座独木桥,但其实,真相也没那么让人沮丧:即使是被漠视的蓝领,在过去的41年里,工资增长了150倍。有的孩子从技校走出来,凭借扎实的技术本领,工资甚至超过很多白领。
只要孩子有一技之长,想要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是不难的,如果孩子还有胆识、肯吃苦、有情商,甚至可以混得如鱼得水。所以,到底是孩子的未来堪忧,还是家长的焦虑过剩?
当然,如果家长依然认为,为了上名校买学区房很值得,我们也有两点建议:
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
Raj Chetty等经济学家曾利用随机搬迁实验,探究居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文章图片
(《安家》中,宫蓓蓓想买学区房)
研究发现,如果孩子不满13岁,搬到更好的社区环境,对孩子成年后经济、教育与婚姻等各方面都有好处,但是,如果孩子的年龄已经大于13岁,搬家几乎没有用处。同理,如果孩子在更好的社区环境中居住时间越久,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越大。
所以,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初中或高中,搬家对孩子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再去考虑学区房的意义已经不大。
高素质社区性价比更高
在九十年代中期,克林顿政府实施过一个名叫“向机会搬家”的计划。
政府发一笔租房代金券,让贫困家庭搬到一个中等收入及以上的社区。
统计发现,虽然家庭收入没有增长,家长这一代已无法向上晋升,但这些家庭的孩子,在收入、升学等方面都超出了没搬家的家庭。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小欢喜》)
所以,如果想跨越阶级鸿沟,如果资金有限,更有效且稳妥的选择,不是买学区房,而是去高素质社区租房或买房。
其实学区房问题,背后折射的是每位家长的观念,消极的家长用“有的人终将平凡”安慰自己,积极的家长用身体力行带孩子突围。
如果真的没有能力承受学区房,不如在家庭教育上多花些功夫。家庭教育是中产阶级家庭的最大优势,因为这一代中产阶级,大多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
曾经看过一句话,“当你纠结在只有学区房才能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并且一路顺风顺水地获得更好教育的时候,你的孩子已经不可能获得更好的教育了。”
文章图片
(《学区房72小时》中,为了顺利买下学区房,傅重给中介送红包)
学区房有选择的意义,但不能神化它的作用,靠学区房规定孩子的未来,这不准确,也不公平。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闯过那座独木桥,而是如何突围,冲破让下一代勉强抗争的恶性循环。
亲妈学堂(米妈):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个公益纪录片导演。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留英双硕士,在读博士,有13年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我还是一位妈妈。三重角色使我时刻审视着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 焦虑|千万学区房时代:我们看似没得选,实际上被焦虑蒙了眼】所有我分享的,都是基于自己从教、为母经历的真实教育案例和思考。我倡导无论如何都要自己带孩子,也希望为妈妈们打造一个“舒适圈”,减轻带娃负担。欢迎关注、转发分享、讨论、提问,一起探讨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
- 小伙|两小伙接连被雷劈,“屁股被烤得红红的”,雷雨天千万注意
- 耗资|畸形饭圈?粉丝充4百年会员只为爱豆出道,曾为“搬家”耗资千万
- 现在|曾被千万人表白“等你长大我就娶”!今27岁了你们还敢表白吗?
- 龙某|扩散!有人送你这样的金戒指,千万别收!
- 犯罪|@宜良人,微信转账时出现这行字,千万别付钱!
- 被开发商完全给坑了,1200平米的北京豪宅,起拍价7千万
- 舒适内衣|拒绝睡前焦虑,都市丽人给你好睡好眠的安全感
- 张帆|汇顶科技董事长张帆:上半年超薄屏下光学指纹发货超千万,ECG、PPG芯片已量产
- 扶贫|南京张榜奖千万元科技扶贫:助商洛“小木耳变大产业”
- 电话诈骗|关注 | 涉案金额上千万!全是这种形式的诈骗!国家严令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