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909倍,实验对比结果惊人!看完决定用“公筷”了!

围桌共食、互相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习惯的就餐方式 , 但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 。 疫情期间 , 不少餐饮企业纷纷响应政府号召 , 推行使用公筷 。
【|细菌909倍,实验对比结果惊人!看完决定用“公筷”了!】
|细菌909倍,实验对比结果惊人!看完决定用“公筷”了!
文章图片
使用公筷到底有多必要?实验告诉你尽管餐饮行业积极推行公筷公勺 , 但对许多消费者来说 , 要改变多年的用餐习惯并不容易 。 使用公筷究竟有多必要?近日 , 采访人员和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专家一起做了个实验 。
在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餐厅里 , 专家选用了三道菜来做实验 , 分别为凉拌黄瓜、干锅茶树菇和香辣牛蛙 。 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 专家要将每道菜通过无菌操作的方式分成三份 , 并提前对每道菜进行餐前取样保存 。
四名参与实验的工作人员 , 首先在使用公筷的情况下 , 吃第一组菜;随后在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 , 吃第二组菜 。 最后 , 每盘菜都至少留下25克来取样 , 并进行菌落总数的测试和对比 。
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 刘洋:这次的实验结果显示 , 凉拌黄瓜的非公筷组比公筷组的菌落总数要增加了1.3倍 , 干锅茶树菇两组数据相比相差了909倍 , 而香辣牛蛙的这个数据则差了44倍 。 因此在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 , 人体携带的一些细菌会通过筷子传播到菜品上 , 而且菜品之间也会交叉污染 。 比如夹了凉拌菜 , 又夹热菜 , 就会把凉拌菜上的细菌转移到熟食的菜品上 , 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使用公筷 , 这样可以避免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菌互相传播 , 让我们吃得更加安心 。
餐饮行业推行公筷顾客使用率逐步提升采访人员来到一家火锅店发现 , 虽然是工作日 , 大厅里也已经几乎满座 。 餐厅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从三月中旬开始 , 在全国180多家门店统一配备了公筷 , 在包厢会为每一位客人提供公筷 , 在大堂则是每桌至少配备一副公筷 。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 愿意使用公筷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 。
餐企推行公筷遇成本压力社会各界需合力疫情期间 , 消费者对于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更加关注 , 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也明显提高 。 4月17日 , 北京市西城区饮食行业协会还发布了倡议书 , 倡议餐饮企业统一公勺公筷的颜色 , 并且率先给出了一个公筷公勺的标准模板 。
那么 , 从餐饮企业角度而言 , 推行公筷的效果如何?又存在哪些实际困难?
采访人员在一家门店了解到 , 两台热风消毒柜的价格是5万元 , 使用时还会继续产生水电和人工成本 。 目前餐厅的营业额仅仅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0%到80% , 因此 , 公筷公勺的这些费用 , 对门店来说 , 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据了解 , 公筷倡议提出后 , 北京市西城区已有近500家规模较大的餐饮企业响应 , 但一些中小餐饮企业 , 还存在资金困难 。
此外 , 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组织也正在参与到公筷公勺的推广使用当中 。
延伸阅读让公勺公筷成为餐桌标配此前 , 首都文明办、市卫健委发布《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 , 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 。 疫情之下 , 这一建议自然很有针对性 , 因为可以消除交叉感染的隐患 , 减少疾病传播的几率 。 其实 , 即便没有疫情 , 实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也值得提倡 。
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的道理 , 可落实在行动上 , 多半只是饭前便后洗手、餐具消毒、食材清洗 , 没有几个家庭真会实行分餐制;在饭馆进餐 , 公勺公筷的使用也不算普及 。 新冠病毒的传播 , 让更多人清醒地意识到 , 病毒和细菌特别不老实 , 得空就钻 , 还专门“杀熟” , 其中唾液传播最为常见 , 危害最大 。 接二连三发生的聚餐疫情 , 足以说明分餐、使用公勺公筷的必要性 。 为了阻断病毒经由餐桌传播 , 在2003年“非典”肆虐以及更早的乙肝流行时 , 钟南山等专家就曾呼吁实行分餐制 , 使用公筷公勺 。 分页标题
当然 , 也有一部人觉得 , 使用公筷公勺 , 一是太麻烦 , 二是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传统 。 比如 , 老人们会觉得子女嫌弃自己 , 客人会觉得主人没有诚心 。 再就是 , 中国人喜欢“合” , 不喜欢“分”;不分彼此 , 似乎更有团圆、同心的意味 。
其实 , 分餐和使用公勺公筷 , 也是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 史料显示 , 唐朝之前 , 咱们的老祖宗们不仅分餐 , 而且分桌而食 。 宋元之后 , 高桌大椅的出现 , 方便大家围坐而食 , 才为合餐制提供了可能 。 这恰恰表明 , 饮食方式因时而变 , 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智慧所在 。
毫无疑问 , 使用公勺公筷、合理分餐 , 更符合“舌尖上的文明” , 更合乎健康标准 。 “可以觥筹交错 , 但别共享病毒” , 只要把道理讲清楚 , 包括老人在内 , 都会欣然接受的 。 就算一开始不习惯 , 觉得有点“小麻烦” , 也会习惯成自然 , 因为 , 这样做 , 毕竟能避免更多的“大麻烦” 。
餐饮行业推行公筷公勺行动 , 着眼点是保护公众的健康 。 虽非强制 , 市民理当响应 , 最终化为自觉 。 作为科学的进餐方式 , 倡议的范围还可以扩大到每一个家庭 。 从我做起 , 从现在做起 , 每一个餐桌上 , 都添一副公勺公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