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酒醒人散得愁多|宰相晏殊的温润与孤独
蝶恋花
【诗词歌赋|酒醒人散得愁多|宰相晏殊的温润与孤独】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 罗幕轻寒 ,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 山长水阔知何处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其中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就来自这首晏殊的《蝶恋花》 。
晏殊 , 字同叔 , 是北宋真宗到仁宗年间的一位名臣 , 曾官至宰相 , 谥号元献 。晏大人闲暇也爱填词 , 而区别于柳永“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亲民浅易 , 晏殊的词作是“有门槛”的:同为《蝶恋花》 ,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思念是执着而热烈的 , 而晏殊所写的思念和愁绪都是淡雅温润的 , 鲜少对女子形象、情爱本身的描写 , 但朦胧的意象之下却有余韵悠长的意味 。这种审美倾向 , 普通老百姓听起来是很难理解的 , 往往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 , 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也曾提到过晏殊的富贵气象:晏元献公起田里 , 而文章富贵 , 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 , 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儿相 , 未尝谙富贵者 。故余每吟咏富贵 , 不言金玉锦绣 , 而惟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 , 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 , 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也正是这样 , 晏殊对柳永描摹平民女子的“彩线慵拈伴伊坐”心怀鄙夷 , 二人同为士人出身 , 却经历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冷静克制的少年神童
如果柳永的魅力是放浪不羁 , 那么晏殊的优秀 , 就来源于他的冷静克制 。
后人都曾猜测过柳永是帅气潇洒的 , 而晏殊长什么样?认识他的人都有一个共识——瘦 。非常清瘦 , 且不爱吃肉 , 饭量很小 。他的学生兼好友欧阳修就曾写过晏殊怎么吃饭:
每析半张饼 , 以箸(筷子)卷之 , 抽去其箸 , 内捻头一茎而食 , 此亦异于常人也 。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
晏殊的克制和清瘦 , 与他的少年经历有很大关系 。
晏殊是抚州临川(今江西)人 ,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生 , 十四岁神童科进士 , 七岁能文章 。晏殊家其实地位、条件都不算太好 , 晏殊的父亲晏固只是一个普通的县衙文书 , 但是他教育的四个儿子很有出息 , 其中最有出息的就是二、三子:晏殊、晏颖 。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 晏殊十几岁就赶上江南大旱 , 帮助父亲在县衙整理文书、做杂活 , 朝廷派宰相张知白安抚江南 , 张知白在县衙发现了临川小神童晏殊 , 举荐其去了京城 。
1005年5月 , 晏殊考中进士 , 宋真宗在宫廷召见进士 , 出诗赋题 , 真宗出完题 , 晏殊淡定地说:“这道题我写过 , 请给我别的题吧 。”换题之后依旧文章水平很高 。被宋真宗召入秘阁 , 成为“秘书省正字” , 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编辑 , 第二年又升官了 。二十几岁就开始主持校书 。
在京城生活的少年晏殊 , 平时除了读书、写文章 , 基本不干别的 , 外面的繁华和他好像没有关系 。晏殊的定力好到什么程度呢?景德四年前后 , 大宋太平盛世 , 欣欣向荣 , 宋真宗在京城经常组织聚会 , 逢年过节让教坊表演 , 还赏赐宫中的菜品:赐宗室、赐群臣 , 很多宴会都是开放的 , 小京官都可以去围观看表演、吃好吃的 。但是晏殊从来都不去 , 宫中三次大型赐菜和表演的时候 , 晏殊都在家和弟弟晏颖看书写文章 。在以后的五年之间 , 晏殊的诗文突飞猛进 , 成为了朝廷的“笔杆子” , 当时禁中许多重要文章都让晏殊来写 。宋真宗也奇怪为什么晏殊这么有定力 , 就问晏殊:“你的同僚反应你几乎不参加官员的宴饮 , 你为什么不去?”晏殊很诚实的回答:“因为我家没钱 , 社交需要钱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晏殊那时候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弟弟晏颖 , 相传晏颖比晏殊还要聪明 , 但晏颖性格内向 , 不与人来往 。晏殊二十一岁的时候有一次生病了 , 这么重要的“笔杆子”生病了 , 宋真宗立刻派大臣张怀德带着太医去看望他 , 张怀德看照顾晏殊的晏颖言语对答非常成熟 , 在书房发现了晏颖的十卷文章 , 惊为天人:比晏殊写的还好!立刻带回去给宋真宗看 , 宋真宗也非常喜欢 , 召见晏颖 , 让他当场写文章 , 晏颖写完就回家了 。宋真宗御赐“神仙晏颖” , 授晏颖官 。
可是授官的消息刚传到晏颖这里 , 晏颖立刻闭门不出 , 不吃饭谁也不见 , 家人后来没办法了把门拆了进屋 , 发现晏颖已经自尽了 。
宋人笔记里写 , 晏颖死前留了两首诗:
兄也错到底 , 犹夸将相才 。世缘何日了 , 了却早归来 。
江外三千里 , 人间十八年 。此行谁复见 , 一鹤上辽天 。
送别了弟弟 , 第二年秋天 , 父亲去世了 , 同年 , 妻子去世 。25岁 , 母亲去世 , 38岁 , 第二任妻子去世 。
少年孤高的晏殊后来接连遭逢许多亲人的离去 , 越来越孤独 。因此后来成为翰林学士、渐渐有地位的晏殊 , 非常喜欢交朋友 , 待人随和 , 平辈、晚辈门生都参加过晏殊府上举办的宴会 , 他还有很多次在宴会上亲自填词唱曲 , 一次宴饮他就写过: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 ,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
满目山河空念远 ,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
结合晏殊失去过亲人的经历 , 词中之情 , 总有种举重若轻之感 , 与晏殊这个人的气质很相符 。晏殊词中的感情是淡淡的 , 他几乎从不在词中交待感情的由来 , 所叙写的是我们有时无法言说的情绪 。我们读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 , 是执着无悔的热情 , 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是旷达的豪情 , 但越长大我们越发现 , 也有一种感情和情绪是优柔的、克制的 。也有哭不出来的悲伤 , 说不出口的思念 。正如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说:“何以之谓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 , 写景则在人耳目 , 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理性严谨的“太平宰相”
晏殊成长在宋真宗统治的时代 , 宋真宗做皇帝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在朝廷中枢任用意见不和的官员 , 君主从中起到调和的作用 , 因此当时的北宋朝表面其乐融融 , 实则暗流涌动 。在秘书省、太常寺这些接触核心文件多的机构工作 , 晏殊处事谨慎圆滑 , 经常调和几派的矛盾 , 可谓是得真宗真传 。宋真宗有时候想问问他对某事的意见 , 不想明说 , 就用小字写在一张方寸小纸条上给晏殊 。晏殊把自己对此事的建议写好后每次都连着之前的小纸条一起呈上 , 他的谨慎深得真宗的欣赏 。
真宗对晏殊信任的什么程度呢?
宋真宗晚年身体非常不好 , 好几次都陷入昏迷 , 和刘皇后商议着要动一动中枢的官员 , 给儿子留一个好打理的朝堂 。天禧四年(1020)的七月真宗又病倒了 , 迷迷糊糊叫晏殊进寝殿 , 又给了他一张小纸条 , 晏殊一看惊了:上面写的是中枢官员的最新任免名单 。晏殊当时只是一个翰林学士、参详官 , 他没有权利看这份名单 , 但真宗已经睡着了 , 怎么办?让别人知道他看了 , 可能会多想 , 要说不是给他看的?又是妄自揣测圣意 。
于是他立刻找到当时在宫中德高望重的大学士钱惟演 , 把纸条给他看:“臣是外制 , 不敢越职领之 。”请大学士定夺 。然后出了皇宫 , 他没有把纸条的内容告诉任何人 。
待真正的除拜任免名单公布 , 晏殊发现 , 和他那天看到的名字 , 几乎没有一样的 。晏殊“深骇之不敢言”(孔平仲《谈苑》) 。
作为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臣子 , 谨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 况且晏殊还曾为宋仁宗帝师 , 常伴两位君主 , 早已养成了自律且严苛的性格 。虽平日喜怒不形于色 , 友人同僚依旧对其又敬又怕 。分页标题
晏殊第一次被贬 , 竟是因为其用笏板打断了侍从的牙 , 这让我们看得到晏殊虽谨慎 , 却不是一个完人:坐从幸玉清昭应宫 , 从者持笏至 , 殊怒 , 以笏撞之 , 折齿 。御史弹奏 , 罢至宣州 。数月 , 改应天府 。——元·脱脱等《宋史·晏殊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臣子上朝要带的笏板
真宗去世后 , 晏殊带头支持刘太后垂帘听政 。但他做枢密副使的时候 , 曾强烈反对刘太后任用曾经对她有恩的官员张耆为枢密使 , 刘太后对他心怀不满 , 可能也是晏殊被贬外任的原因之一 。
知应天府任地方官的晏殊 , 终于有了大展宏图的空间:大力兴办学校 , 发展教育 。他特地请来了当时在应天府丁忧的直臣范仲淹来做老师 , 培养了大批人才 。宋代的书院制度自应天府书院始 , 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 。经过晏殊、范仲淹的宣传推广 , 仁宗年间 , 从京师到郡县都设有官学 。范仲淹也是因为晏殊的大力举荐 , 才得到进京做官的机会 , 与宋仁宗一拍即合 , 推动后来的“庆历新政” 。后来仁宗、英宗、神宗年间的名臣欧阳修、韩琦、富弼 , 包括王安石 , 都是晏殊举荐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仁宗的“文臣天团”
天圣七年(1029)晏殊回京任兵部侍郎 , 在西夏侵略北宋的战争中上书过很多重要建议 。后来官至尚书左丞、参知政事 , 成为宰相 。
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晏殊 , 对学生、志同道合的同僚 , 都有些距离感 。刚直的范仲淹、热情的欧阳修都是他的朋友 , 但在范仲淹上书催刘太后还政时 , 晏殊会跟范仲淹生气说他不合适 , 怕自己被连累;欧阳修还在晏殊组织的宴饮上放炮 , 讽刺当时朝堂关于西夏的用兵决策不当:
主人与国共休戚 , 不惟喜悦将丰登 。
须怜铁甲冷彻骨 , 四十余万屯边兵 。
当天回去晏殊就被弹劾“太平优游” , 毫不客气地和欧阳修吵架 , 欧阳修说他“孤拙之心易危而多畏” , 虽然刻薄 , 但也确是朋友才了解他 。
晏殊在朝为官一直求“平衡” , 他情感的节制也会体现在词作中 , 呈现出一种温润平和之情 , 是文人“哀而不伤”的典雅审美 。我们耳熟能详的《浣溪沙》就是如此: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温润圆融的词人
奉行“中庸”的晏殊 , 其词风大多偏温润和圆融的 。而他晚年有一首词 , 风格有所不同:
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 , 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 , 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 , 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 , 不负辛勤 。
数年来往咸京道 , 残杯冷炙漫消魂 。衷肠事 , 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 , 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 , 重掩罗巾 。
这首词是他六十岁左右知永兴军(西安)的时候写的 。
晏殊一直认为“词为小道” , 他的词不太容易考证创作时间 , 他也很少在歌辞中透露自己的真实经历 。但这首《山亭柳》可以明显看出是他晚年被贬谪以后写的词 , 字里行间有落寞萧索 。
他因为什么被贬这么严重呢?
明道二年(1033) , 章献(刘)太后崩 , 同年宋仁宗发现并开始清算自己生母李宸妃这件事 , 而李宸妃的墓志是晏殊写的 , 晏殊写李宸妃有女一人 , 无子 。这件事引起了仁宗的不满 , 仁宗追封自己生母李宸妃为章懿太后 , 晏殊罢相 , 去江宁做知州 。五年后被召还 , 庆历四年 , 因为“庆历新政”的失败 , 晏殊又被贬外任 。分页标题
后来仁宗让他回朝任户部尚书 , 又调到永兴军做监军 。这段时间 , 逐渐被朝堂边缘化的晏殊 , 也感受到了昔日用亲切而崇拜的目光望着他的少年仁宗 , 已经成为了个性鲜明、刚正决断的君主 , 而他老了 。
相爷老了 , 但晏府不能垮 , 晏殊尽力协助自己的女婿富弼 , 只为给晏家留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 。私下里的晏老还是喜爱宴饮 , 又好面子 , 只能在词中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
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
一霎好风生翠幕 , 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
庆历二年 , 进士及第的王姓少年与同届一起拜谒晏相 , 谈罢晏相待众人退后 , 独留小王 , 送给他一句话:“能容于物 , 物亦容矣 。”小王表面唯唯 , 心中不以为然 , 私下与同僚吐槽:“晏公为大臣 , 教人以此 , 何其卑也?”
又过了三十年 , 小王扳倒了富弼 , 对战过欧阳修、司马光 , 推动熙宁变法 , 起起落落 , 受过赞誉 , 挨过痛骂 , 在轰轰烈烈的党争之中熬成了老王 。元丰二年 , 与弟弟王和甫饮酒时谈到了当年晏相的赠言 , 感慨道:“我平生交友 , 人人与之为敌 , 不保其终 , 今日思之 , 不知晏公何以知之 。”
这个时候 , 晏殊已经去世24年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影视剧《清平乐》中的晏殊
人生在世 , 谁不孤独?
一霎好风 , 已是酒醒人散了 。
- 诗词歌赋|刘禹锡寥寥10字,读完感觉充满了力量,他的乐观豁达更胜苏轼
- 诗词歌赋|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一心为国却只能寄情于山水,怎样评价柳宗元
- 诗词歌赋|诗两首丨参观革命圣地延安
- 诗词歌赋|欧阳修反对变法而被王安石打击?欧阳修:我只是提了点意见而已
- 诗词歌赋,名著典籍|渣出不一样的颜色:元稹和莺莺
- 诗词歌赋|都知道李白是酒仙 但知道酒颠、酒宗等人是谁吗?
- 诗词歌赋|西湖又叫西子湖,原来是因为他!
- 诗词歌赋,五代十国|美国人将李白诗作译成英文,留学生读过原文后:英文版也配叫诗?
- 诗词歌赋|这篇传世奇文,仅有42个字,却将人生的道理全都说透了
- 诗词歌赋|如果你深爱过一个人,那你一定能读懂元稹这首诗,而且会无比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