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儿时的红蜻蜓越来越少都去哪了?它们还会回来吗


还记得小时候每逢雨过天晴 , 美丽的红蜻蜓就会风中起舞 , 年少的你会约上三几个小伙伴去追逐、去打闹、去嬉戏……
可如今那种和谐的乡村风景少之又少 , 甚至早已销声匿迹 。 因为我们共同追逐过的红蜻蜓越来越少了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喜欢的红蜻蜓去哪了呢?

红蜻蜓|儿时的红蜻蜓越来越少都去哪了?它们还会回来吗
本文插图
下面 , 我们就来谈谈造成蜻蜓数量减少的原因
栖息地减少
蜻蜓对栖息地中的多种环境因子敏感 , 乔木隐蔽度、水体季节性、流速、水生植物群落等都会影响蜻蜓生存 。 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直接影响蜻蜓的生存与繁衍 。 对栖息地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导致许多池塘、湖泊被破坏或者消失 。

红蜻蜓|儿时的红蜻蜓越来越少都去哪了?它们还会回来吗
本文插图
生存环境的恶化
已经有研究表明杀虫剂浓度显著影响蜻蜓稚虫的生长发育 。 城市排污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 , 更是直接影响蜻蜓赖以生存的环境 。 污染一方面不适合蜻蜓生存 , 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其发生基因突变 , 二者都会导致蜻蜓数量和种类的减少 。
再者 , 蜻蜓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 , 其生物、行为学特征变化与气候温度的变化明显相关 。 荷兰蜻蜓学会2008年的研究表明温度过高时蜻蜓数量会有所减少 。 城市热岛效应所带来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 对蜻蜓数量也会造成影响 。

红蜻蜓|儿时的红蜻蜓越来越少都去哪了?它们还会回来吗
本文插图
栖息地减少和生存环境恶化固然是导致蜻蜓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 但还有一种少有人知的因素对蜻蜓数量减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当今社会各种漂亮的玻璃窗、四通八达的马路以及各式各样的汽车 , 甚至水平的黑色墓碑等等都是蜻蜓减少的“利器” 。
演化陷阱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 蜻蜓在寻找水源时依靠的的水平偏振光的特性 。 简单来说就是 , 阳光照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就属于水平偏振光范畴 , 而蜻蜓的眼睛对这种水平光的敏感性很强 , 也正是如此 , 蜻蜓通过感受偏振光的来源而找到水源 。

红蜻蜓|儿时的红蜻蜓越来越少都去哪了?它们还会回来吗
本文插图
有一点必须明确 , 在人类出现之前 , 世界上能产生水平偏振光的只有水而已 , 所以一直以来 , 水平偏振光是蜻蜓最信赖的标志 。 但是 ,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 各种能产生偏振光的人造物层出不穷 。 比如大面积玻璃窗、水平柏油路、太阳能板……

红蜻蜓|儿时的红蜻蜓越来越少都去哪了?它们还会回来吗
本文插图

红蜻蜓|儿时的红蜻蜓越来越少都去哪了?它们还会回来吗
本文插图
但更惨的是 , 像蜻蜓这种水生昆虫 , 在它们喜欢的偏振光中更加青睐高偏振度的光(偏振光占比较高的光) , 因为高度偏振的水平偏振光标志着水更深 。 可怕的事情来了 , 上面提到的人造物所产生的偏振光有恰恰比自然水体产生的高出几倍 , 尤其是那些越黑越光滑的表面 , 偏振度更高 。
因此 , 黑滑平的人造材料也更吸引水生昆虫 。 蜻蜓很容易受到柏油路、黑色塑料大棚、深色汽车、深色墓碑、深色玻璃以及太阳能板发出的水平偏振光的影响 , 最终溺死于黑暗之中 。
更更更惨的是 , 蜻蜓具有超强的领地意识 , 如果它们觉得黑色光滑墓碑是栖息地之后 , 即使飞出去很远很远也会常回家看看的 。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哇 , 蜻蜓好傻啊 , 原来漂亮是智商换来的” 。
其实蜻蜓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早一亿年 , 且有化石证明几亿年来蜻蜓的身体结构一直是这样 , 可以说是大自然中很成功的设计 。 可偏偏就是人类文明出现后 , 这种设计却不灵验了 。 科学家把这种没办法快速适应环境变化 , 使原本成功的生存技能成为毁灭自己的加速器叫做——演化陷阱 。 真是令人痛惜 , 呜呼哀哉! 分页标题

红蜻蜓|儿时的红蜻蜓越来越少都去哪了?它们还会回来吗
本文插图
个人观点:
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 , 美丽的蜻蜓确实少了很多 , 但它们真的会一直少下去直到灭亡吗?不乐观的说 , 对于它们的生存来说确实是极大的挑战 。 要知道大部分自然选择是以万年为单位计算的 。 人类的创造能力则是以月甚至天为单位计算的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蜻蜓的进化适应能力永远追不上人类的创造力 。
那么 , 我们追逐的红蜻蜓真的会随我们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了吗?
【红蜻蜓|儿时的红蜻蜓越来越少都去哪了?它们还会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