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河|淠河学校文化之溯本求源——“淠”字探究
_本文原题:淠河学校文化之溯本求源——“淠”字探究
当我们在追溯“淠”(pèi)字之源的小径上徘徊时 , 豁然穿越到淠河流域悠远而又似曾相识的文明时空——淠河文明:上古时期的皋陶文化、春秋时期的楚国文化、当代的红军文化 。 上古时期我们淠河流域的始祖皋陶兴“五教” , 创“五刑” , 立“九德” , 以著中国第一部律法典籍《狱典》 。 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楚相孙叔敖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 , 成就楚国霸业 。 当代朱蕴山、柏文蔚传播革命火种、中国工农红军杰出将领许继慎以及30万淠河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 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 。 今天还有现代科技领军人物华为高管余承东 。 5000年的母亲河养育了淠河儿女 , 培育了璀璨的淠河文明 。
今天 , 为笃学、为求真 , 为淠河学子树严谨治学之榜样 , 为寻求淠河文明之源 , 也为求淠河之名、淠河学校之名 , 我们穿越时空、查阅典籍、寻访名师 。 就在今天 , 我收到了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皖西地方史以及皋陶文化研究的皖西学院教授姚治中先生的亲笔手札 。 手札虽轻 , 却深感先生治学之严、性情之真、情怀之重 。 也仿佛看到了先生高擎火炬照亮了5000年文明时空里:5000年前的第一部法典《狱典》、2600年前的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 90年前安徽省第一个党支部小甸集特支、今天华为主导的全球第一个5G标准 。
一脉相承、一脉相传 , 请先生们引领着我们在追溯文明之源的路上上下求索 。
一、“淠河”原为“沛河” , 甲骨文为证 。
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 , 皖西大地流淌着一条古老的河流 , 那是她叫沛河 。
1.宋镇豪主编 , 马季凡编纂《徐宗元尊六室甲骨拓本集》第94片骨 , 第147页释 。
【淠河|淠河学校文化之溯本求源——“淠”字探究】 宋镇豪 , 男 , 1949年1月生 , 历史学家 。 主要学术专长是甲骨学及先秦史研究 。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图1 图2
上古时期 , 人们对自然充满敬畏虔诚之心 , 为了趋吉避凶 , 但凡大事均要进行占卜 。 并且将占卜的时间地点以及占卜的事由记录在甲骨上 。 这片甲骨上就记录了商王的多次占卜 。 宋镇豪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对图一的兽骨进行了注解:图2甲、丙、戊记录占卜的地点就在“沛” 。
2.何景成编撰《甲骨文诂林补编》上册第1322词条 。
何景成 , 男 , 1977年生 , 主要从事古文字学、先秦史学的研究、商周金文中的族徽研究、田野考古等 。 在《考古》、《南开大学学报》、《古文字研究》、《中原文物》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 , 出版专著《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一部 。
本文插图
3.姚治中著《皖西古代史》 。
姚治中出生于1936年 ,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 曾被选为安徽省历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皋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 现受聘为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 姚治中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与皖西地方史的研究 , 致力于皋陶文化研究20多年 , 苦心孤诣 , 笔耕不辍 , 共发表论文及短论200余篇 , 著有《皖西古代史探索》《走进古代皖西》《从皋陶到刘安——汉文化成型期的皖西》《重评“淮南狱”》《皋陶文化与<道德经>》等专著 , 应安徽电视台“新安百姓讲坛”之邀 , 作“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皖西远古文化”报告 , 在六安电视台“六安讲坛”连续两年主讲“皖西古代史话” 。 以及姚教授应邀专门为淠河写的一篇文章《我们的母亲河叫淠(pèi)河》 , 详细地注释了了淠河的读音由来(2011年12月3日发表于《大别山晨刊》) 。 姚治中的研究成果经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多次报道 ,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商王从今怀远出发 , “涉沛”(溯沛河)南下 , 到“霍”地区讨伐三苗和皋陶的后代 。 其中多次说到沛河 , 从当时的六地通往霍山地区的河流 , 只有这一条河流 , 因此3000多年前沛河就是如今的淠(pèi)河 。
二、从 到 到“淠” , 甲骨文到钟鼎文到现代简体字的字形演变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古时陆路交通不发达 , 水路就成了物资运输、经济往来最便捷的方式 。 人们依水而生 , 离不开竹筏 。 “沛”作为水名 , 先祖们造字时就结合水路运输的特点 , 甲骨文 , 就像竹筏一样 ,“沛”表示有水有草的地方 , 也是充盛丰沛的意思 。 象征了祖先们对自然河流的崇尚和渴望生活丰盈的美好愿望 。
本文插图
在竹筏上捕鱼、运输物资需要长时间的生活 , 为了获得熟食 , 我们的祖先们用古老的智慧 , 想出了在竹筏上用火炉等器具上蒸 , 来获取食物的办法 。 这种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 淠河的下游支流与丰乐河 , 杭埠河在三河古镇处汇集 。 三河古镇自古以水路交通闻名 , 一直采用船上蒸菜 。 如舒城县三河镇的特色蒸菜:元宝鸭 , 米粉肉 , 米粉蒸饺 , 辣椒蒸干子……蒸菜 , 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代表蒸蒸日上的意思 。 社会在发展 , 生活在改善 , 文字也在随之演变 。 即“沛”字逐渐演化成 即“淠”字 。 出于西周制“孟淠父鼎”刻金文:《殷周金文集成》2202词条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三、沿袭“淠(pèi)”音 , 传承历史 。
淠字见于《诗经》 , 读作pì , 指芦苇长得茂盛 , 风帆猎猎飘扬 , 并不是沛河的名称 。
淠(pèi)河即是沛河 , 已经称呼了至少3000多年 , 这个历史传统一直存在于百姓的口语中 , 官方的文件中 , 新旧地名、人名中 , 一些重要的建筑中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有诸佛庵籍烈士刘淠西 , 上世纪60年代有中学教师陈淠衡 , 后来有司法工作者陈忠淠 , 1958年 , 六安城北有淠声剧场 , 六安城郊有淠源公社 。 当时都读作(pèi)的 。 民间继承并保存了3000多年的传统 , 淠河就应该叫作(pèi)河 , 这是淠河流域人民大众通过口口相传保留下来的“活化石” 。
四、专访皖西古代史研究专家 , 再证“淠(pèi)”音 。
在查阅了大量了资料之后 , 淠河学校筹建负责人刘亚非又专程去拜访了皖西古代史研究专家姚治中教授 。
本文插图
姚教授说1976年后 ,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 现代化的载体(包括现代化的“新人类”)越来越多 , 普通话的推广越来越占有强势 , 这本来是好事 。 但是语言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载体 , 所以应该在推广的同时考虑民族传统和人民大众的接受度 , 正因如此 , 六( lù)安仍然读作lù ān , 而没改称liù ān 。 因为pì的发音与屁相谐 , 不仅难以接受 , 更会引来许多难以预料的尴尬 。分页标题
与姚教授依膝促谈 , 忘却了时间也忘记了空间 , 深切地感受到姚教授对皖西文化的执著探寻、对历史文明的严谨态度、对皋陶大地的情怀 。 依依不舍与君惜别 , 83岁高龄的姚治中先生思维敏捷、精神矍铄 。 临行时握着我的手嘱托我们:希望淠河学校能够继承和发扬淠河文化的优良传统;希望淠河学校可以匹配母亲河之名;希望淠河学校的未来可以成为淠河文化的一部分!姚教授的嘱托任重而道远 , 我辈定将上下而求索!
淠河是六安人民的母亲河 , 六安人对它怀着深厚的感情 。 几千年来 , 六安人称它为淠(pèi)河 , 这已成了习惯 , 成了历史 。 这里面饱含着无尽的情思 , 无尽的乡愁!淠河应该叫作pèi(淠、沛)河!有历史传统 , 也有群众基础 。 这是淠河流域人民大众通过口口相传保留下来的“活化石” 。
五、正本清源 , 文化自信 , “淠(pèi)”音响亮
《榖梁传·桓公二年》记:“孔子曰:名从主人 , 物从中国 。 ”其意为:地名的读音 , 应以当地人的读音为准 , 此也为国际惯例 。 比如领土的认定 , “名从主人“是为极其重要的条件 。
淠河学校筹建负责人刘亚非认为“淠”字从音到形的探究之旅 , 不仅仅是为了我们学校的校名——淠(pèi)河学校被响亮的叫出来 , 更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 倡导学生认同并遵循“读书报国”之校训 。 也希望我们能够给学生们树立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样一个榜样 。
我们在探索皖西大地的历史文明和淠河文化中获知:上古时期 , 人类活动如帝位、祭祀、征伐、生子、狩猎、婚姻等都需要先行占卜 , 通过占卜寻求上天的指示以获得最佳时间、地点 , 并在兽骨上记录占卜的事项和结果 , 由此形成了中华文明最早的文字 。 所以 , 溯本求源就要从文字的原形、义、音以及演变的脉络来进行探寻:“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隶—简体字”开始研究 。 今天通过探寻皖西文明和淠河文化 , 我们找到了从“沛”到“淠”的演变历程 , 也找到了“淠河”的准确读音:“淠(pei)” 。 从而能够让我们每一位六安乡亲大声读出母亲河的名字:淠(pei四声)河;让每一位淠河学子准确读出母校的名字:淠(pei四声)河学校 。
个人简介:
刘亚非 , 中共党员 , 大学专科(计算机)、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 , 小学高级教师 , 现主持六安市淠河学校(城北二小淠河校区)全面工作 。 荣获优秀班主任 , 优秀教师 , 优秀共产党员 , 师德先进个人 , 文明创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 六安市演讲与朗诵协会理事、六安市“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成员 。
曾长期担任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语文、信息技术等多学科教学工作 。 期间在《小学教学参考》 、《课堂内外教师版》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 参加并完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广义本土化资源开发》4项省、市级课题研究 。
历任团委书记、总务主任、教务主任、工会主席、九年一贯制副校长、校长(主持工作)、城北南校党组织书记等职 。
- 生肖文化|今年底将能够实现大业,创造辉煌,家庭更加富裕,日子舒心的属相
- 巴黎潮仔|女孩仿妆“禁忌女孩”,开始:你皮肤不太好,最后:来我学校吗
- 酒中|原创 酒中的诗,心中的酒
- 区块链|陈根:区块链如何颠覆文化产业?
- 水洞沟景区|遇见宁夏:全国政务新媒体人到水洞沟景区考察旅游文化发展工作
- 跟着伍Sir去旅行|结合海洋文化和石窟文化,台州旅行不可错过的地方
- 新车|《四万说车》之BMW M的武学造诣
- 山东|记者探秘“山东消费年”启动仪式现场:70多个展台!鲁班枕、琉璃…特色商品琳琅满目,璀璨文化点亮泉城夜!
- 彩云时尚编发|潮流的循环更替,让时尚文化不断发展与进步,唯有牛仔裤是经典
- 崖州|谁说三亚千年崖州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