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_本文原题: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 , 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豆瓣8.8分电影的原著小说、《纽约时报》上榜100周畅销书《相助》中文版上市仅2个月 , 就收获了许多读者的点赞 。 今天 , 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他们阅读《相助》最真实的感受 。
读《相助》会为你带来许多体验 , 也许你会被打动 , 也许会心生愤怒 , 也许会哭或笑起来 , 而唯一不可能的反应 , 是无动于衷 。
书评人 曹文学:
《相助》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镇上 。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民权运动的时代 , 更是美国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的时代 。 小说中三位最重要的女性(一位拥有作家梦的白人小姐斯琪特和两位黑人女佣艾比琳与米妮)在这两场运动的大背景下 , 为了实现梦想、改变生活 , 经过艰难的心理挣扎 , 最终携手挺进 , 一起冒险 , 将黑人女佣的生活遭遇与内心想法写成书公开出版 , 以寻求变革之路 。 三个不同肤色 , 不同种族的女性用爱与理解建立起平等、深厚的友谊 , 与他们共同完成的作品《相助》 , 成为反抗种族歧视最有力的武器 。
小说正是以这三个女性交替叙述的手法 , 完成故事架构 , 极为真实地反映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部地区白人与黑人天上地下的生存差异 , 深入刻画了以艾比琳、米妮为代表的黑人女佣 , 以斯琪特为代表的寻求平等的新一代白人女性 , 以及以希莉太太为代表的虚伪、恶毒的白人太太 , 三个皆然不同的阶层人物 , 在黑与白、善与恶的交织中再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种族问题 。
该作品的叙述手段极为特殊 。 首先本书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 , 以“我”的个人视角介入故事 , 增强了读者与叙述者的感情链接 , 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 同时用三个叙述者交替叙述的方式打破了第一人称叙述的局限性 , 使叙述事件多角度呈现 , 立体性呈现 , 这种多角度叙述使得所写事件更真实 , 更有说服力 。
马丁·路德·金喊出“我有一个梦想”已经快60年了 , 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出版也已经十余年 , 可偏见与歧视一如既往不曾改变 。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依然是我们的梦想 , 但是 , 我不希望它成为我们孩子的梦想 。 我希望在他们的世界 , “种族歧视”仅仅是一个藏在历史书中的遥远词汇 。

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本文插图
影片《相助》 剧照
书评人 王小凤:
有时候 , 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整个已有的偏见大厦 , 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 进而温暖一个群体 , 再改变一个社会 。 所以当“自不量力”的22岁大学毕业生斯琪特开始决定做一件事 , 一件她没有意识可能会改变世界的一件事时 , 让我们看到了善念的微光 , 因为在偌大的世界中 , 我们像是弱小的萤火虫 , 没有力量对抗已经形成的巨大的恶(偏见、成见甚至毫无来由的恶意) , 但每一个人可以选择闪一下光 , 为他人照亮一点光亮 。 《相助》这部文学作品 , 书写的就是一个个平凡的个体 , 用自己的微微力量 , 去对抗这个世界的冰冷的故事 。 一个人 , 一个群体 , 一个世界 , 去改变肤色的偏见 , 去改变世界的偏见 , 这本书 , 可以称得上是二十一世纪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

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本文插图
影片《相助》 剧照
书评人 冀宏伟:
美国女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长篇小说《相助》 , 突出自传和纪实性的创作风格 , 注重寻常平淡 , 耐心细微的家庭叙述 , 犹如三个女人一台戏 , 戏如人生 , 人生如戏 。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轮番上演、绝地逢生 。 三个女人各自独立 , 又相依相伴 。 你方唱罢我登场 , 演绎着黑与白的三重奏 , 在反复交织碰撞共鸣之间 , 三个女人分别从自我的视角展开叙述 , 以电影蒙太奇的镜头切换为叙述手法 , 突出强调了真实的现实处境、现场体验 , 表现了黑人女佣位卑不忘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精神诉求 。 随着叙事的进展 , 作为种族融合的维护者和黑人女佣人的代表 , 终结于一部付梓的《相助》 , 同时也告罄于她们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分页标题
白人也好 , 黑人也罢 ,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 , 这个梦想也许是黑人女佣艾比琳的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也许是黑人女佣米妮的不会被白人解雇;也许是白人女孩斯琪特的为黑人女佣写一本书 , 替黑人发声 , 然后坐飞机能够去纽约工作;也许是所有黑人梦想的没有歧视、压迫、流血、能够安身立命、与白人平等相待地生活 。 但所有的梦想都是一个共同的梦想 , 那就是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里的梦想 。
“我梦想有一天 , 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 , 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 那时 , 上帝的所有儿女 , 黑人和白人 , 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 , 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 , 都将手携手 , 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自由啦!自由啦!感谢全能上帝 , 我们终于自由啦!’”
生而为黑人 , 但不应被歧视!此刻 , 我们更应彼此相助!我想 , 这也是《相助》所要传达的最美好的梦想吧 。

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本文插图
影片《相助》 剧照
书评人 周航达:
到底把黑人与白人区别开对立起来的是什么?《相助》里的黑人活的小心翼翼 , 甚至自我警告 , 不要去招惹白人 。 面对不公的责难 , 仍然选择默默忍受 。 女佣的孩子仍然是女佣 , 艾比琳的妈妈从小就给她灌输着“如何服侍好白人太太的理念” 。 他们生活在一起 , 在同一片土地上 , 不是作为互相信赖的朋友 , 而是作为互相警惕的敌人 。 同样 , 在库切的《耻》中 , 那些没有撤离的白人 , 也成了黑人眼中的毒刺 , 尽管这些留下的白人很多也和自己一样穷困潦倒 , 从未伤害过自己 , 但他们仍要驱逐这些曾经的邻居 。 因为白色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耀眼的伤痛 , “人”的属性被抹去了 , “人”的意义消亡了 , 只剩下了肤色的对立 。
从小说最后的自述中可以看到 , 一个优秀的作家永远是与自己的家乡共命运、共呼吸的 。 在鞭策家乡的文字中 , 读出的永远是对故乡浓烈的爱与期望 。 她们深刻的解剖自己的生活 , 把它们毫无保留的展示给读者 , 让大家看到一种新的重塑生活的可能性 。 她们用隐藏在事实背后的秘密和声音召唤更多的朋友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她们摒弃政客华丽的词藻和慷慨激昂的宣言 , 用温情的文字催生出锋利的变革之花 , 插在这些人胸前的口袋里 , 宣告一种新力量的诞生 。
很喜欢列侬的一首歌《Imagine》 , 他在设想一个没有对立、分裂 , 和平共处的世界 , 每个人都是朋友、家人 。 尽管这只是乌托邦式的幻梦 , 但却是他内心真诚的期许和祝愿 。 还有鲍勃迪伦《Blowing in the wind》 ,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片海 , 才能安歇在沙滩 , 一个人要倾听多少次 , 才能听到人们的呼喊 。 ”有时候这可能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 , 它让深陷困境的人们看到一种新的希望 , 它用文字让更多的人团结到了一起 。

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本文插图
影片《相助》 剧照
书评人 张烈鹏:
美国长篇小说《相助》最大的艺术特色 , 就是视角转换 。 小说共三十四章 , 除了第二十五章《慈善晚宴》是以旁观者的视角和第三人称叙事外 , 其他三十三章都是第一人称叙事 , 而且叙事线索人物“我”分别是艾比琳、米妮和斯琪特小姐 。 这样 , 既有黑人女佣的视角 , 也有白种人的视角 。 视角的交替和转换 , 一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节叙事;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发现 , 但却产生同样的感受 , 这就比单一的视角更有新意更有立体感;三是多种视角不断变换 , 成功地将黑人的亲身感受和白人的外在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 增强了故事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 也使作品具有直击人心的艺术魅力 。分页标题

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本文插图
影片《相助》 剧照
书评人 朱瑞:
虽然黑人女佣们遇到了许许多多在当时难以避免的事 , 但是在小说中我们能看到 , 黑人女佣和白人家庭之间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 , 有些家庭 , 黑人女佣勤劳能干 , 白人太太和气良善 , 彼此相处间透露着温情与友爱 。 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并没有因为种族隔离而消失殆尽 , 只不过就像作家豪厄尔·雷恩斯在《格雷迪的礼物》中所说的:
对于美国南方出生的作家来说 , 最棘手的主题莫过于 , 那个不公正的种族隔离世界里黑人和白人之间的交情 。 因为那样的社会构筑于虚伪之上 , 便令种种情感都变得可疑 , 使人无从得知 , 人与人之间怀抱的究竟是真挚情谊 , 还是一时怜悯 , 抑或只是现实权宜 。
2008年 , 非洲裔的奥巴马赢得大选 , 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 许多人亢奋地相信 , 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就要得到彻底解决 。 然而当时就已有人指出 , 奥巴马总统的当选 , 虽然在某种层面上调和了美国人的心态 , 扯平了美国白人主流社会的负疚感 , 但种族歧视问题在美国依然会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 。
从这本《相助》中 , 我们能清晰地看到50多年前美国密西西比社会的真实现状 。 《相助》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 , 但作者凯瑟琳·斯多克特在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长大 , 家里的黑人女佣陪伴了她的童年 , 而白人与黑人之间的规矩 , 曾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这样的成长背景 , 使得小说的故事分外生动 。
从《解放黑奴宣言》 , 到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 再到弗洛依德的“我无法呼吸” , 美国所走过的种族隔离之路 , 所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 , 毫无疑问地告诉我们 , 种族间的对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 只有当善意拉近人与人间的距离 , 爱、信任、相助成为纽带 , 世界才能更和谐、更文明 。

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本文插图
影片《相助》 剧照
书评人 朱博:
如果认为这是一本女性小说 , 那么你只讲对了一半 。 小说的作者是美国女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KathrynStockett) , 单凭作品三十万字的篇幅以及作家娴熟的写作技巧 , 加上日后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骄人成就 , 读者恐怕很难想象这是她的小说处女作 。 这部以生活在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的三位白人女性以及身边的黑人女佣为主要角色的作品 , 将19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背景下主仆之间敏感而又微妙的情感关系 , 通过一条主线和相互关联的生活细节 , 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 这条主线被作家巧妙地设计成一本书从酝酿、写作到出版的全过程 。 种族问题是伴随美国建国存在的 , 至今仍未彻底解决 。 即便将视角转回当下 , “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蔓延着 , 似乎是另一场由原罪引发的大疫 。 本书的故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 每个角色 , 无论是黑人帮佣 , 还是白人家庭 , 都背负着历史的重压 , 而人性中的善与恶也再一次被清晰地显现出来 。 作家采取主动而非躲闪的态度直面历史 。 书中的黑人女佣们还没有意识到 , 她们的行动不仅已经在改变其所服务的白人家庭 , 而且在更大范围内声援了那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 我饶有兴味地把它作为一本充满人性光彩的虚构作品读完 , 同时将其视为发生在60年前美国历史的一段标本 。 这虽是她们的故事 , 但也与我们产生某种共鸣 。

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
本文插图
影片《相助》 剧照
书评人 李新宇:
不管是对《相助》这本书还是根据这本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 , 除了迎目而来的种族歧视的主题之外 , 还应该涉及人性的复杂层面 , 这不仅是在肤色不同的人群之中存在着差异 , 而是凸显在人与人之间就有着不同的差异 。 直到今天 , 我们依然在为了消除种族歧视在做出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 , 要知道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同一片星空下 , 人人生而平等 。 生命像一棵树 , 注定要孤独地承受许多风雨 , 美好的结局往往在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 。 带大了17个白人小孩的艾比琳只是个普通的在白人家里带孩子的黑人女仆 , 那个时代白人家庭非常流行请一个到家里帮佣的黑人女仆 , 但是又固守着严格的白人与黑人之间的戒律和规定 , 而这些规定非常多 , 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方面 , 可是艾比琳依然用她的善良正直成就了白人作家斯基特小姐要写出一本反映女仆生活的书的梦想 。 她们都是这个时代活得有尊严、有勇气、有梦想、有自由灵魂的人 。分页标题
*本文汇总自人文社书评圈众位群友的书评作品 , 在此一并致谢 。 如果您对我社书评圈感兴趣 , 可点击下方链接 , 加入我们 。
《相助》
凯瑟琳·斯多克特 著 季凌婕 译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豆瓣8.8分电影原著小说
女性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性电影奖得主
连续100周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Goodreads读书网站1,231,595位读者五星推荐
当你勇敢做自己 , 全世界都会帮你 。
1962年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 , 22岁的白人女孩斯琪特刚从大学毕业 , 她梦想成为作家 , 但她的母亲却希望她早点嫁人 。 斯琪特的朋友希莉正在起草一份倡议书 , 她担心黑人身上带有病毒 , 提议各家各户为帮佣另盖厕所——当时几乎每个白人中产家庭都有一位黑人帮佣 。
对此感到不平的斯琪特找到两位帮佣——带大了17个白人小孩的艾比琳和厨艺超群的米妮 , 希望她们鼓起勇气 , 讲出为白人家庭工作的真实经历 。 她还想收集更多故事并写成一本书 , 为黑人帮佣发声 。
【人民文学出版社|小小一个善念或许无法撼动偏见大厦,却能够悄悄温暖一个人】在那个黑人和白人在公交车上必须分开就座 , 甚至不能去同一家商店购物的年代 , 斯琪特大胆的举动让她自己、艾比琳、米妮 , 以及很多人的人生就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