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 哲学研究者 , 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 1945年生于上海 ,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 代表作品《人与永恒》《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守望的距离》等 。一、不要试图规划孩子的一生糊涂的雄心——现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个雄心 , 要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整个未来 , 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 , 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 , 皆未雨绸缪 , 为之预筹资金 , 乃至亲自上阵拼搏 , 觉得这样才是尽了责任 。我想提醒你们的是:孩子的未来岂是你们决定得了的?他的未来 , 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 , 即他的外在遭遇 , 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 , 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 。 对于前一半 , 你们完全无能为力 , 只能为他祈祷 。对于后一半 , 你们倒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 , 就是给他以正确的教育 , 使他在心智上真正优秀 , 从而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 , 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 倘若你们不在这方面下功夫 , 结果培养出了一个心智上的弱者 , 则我可断定 , 有朝一日你们必定会发现 , 你们现在为他的苦心经营全都是白费力气 。
做好监护人即可安心——做父母的要明白 , 无论多么心肝宝贝 , 孩子也只是暂时寄养在你们这里的 , 你们只能做孩子的暂时监护人 。 我不只是指孩子迟早会长大 , 独立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 送行的一天必将到来 , 你们再舍不得也不可能与之同行 。我的意思比这深刻得多 。 父母所生的只是孩子的身体 , 而非灵魂 , 我相信灵魂必定另有来源 , 而这来源决定了它在人世间的走向 。由此可以解释 , 不管父母多么精心地设计和运作 , 孩子的未来并不听从你们的安排 , 往往还使你们大吃一惊 。 所以 , 父母的职责是做好监护人 , 给孩子身心成长一个好的环境 , 做到了这一点即可安心 。 至于孩子将来终于走了一条怎样的路 , 那不是你们能支配的 , 荣耀不是你们的功劳 , 黯淡不是你们的过错 。
二、不做应试教育的同谋家长不可犯立场错误——今天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应试教育绑架 , 许多家长身不由己地成为应试教育的仆役 , 有少数家长甚至自觉地充当应试教育的帮凶和打手 。 在一些学校 , 有见地的校长和教师试图做一点改革 , 减轻学生的功课负担 , 而阻力往往主要来自家长 。 家长们的普遍心理是怕孩子在应试竞争中落后 , 在他们看来 , 学校在应试上越下力气 , 孩子就越占便宜 , 而减轻功课负担则意味着孩子吃亏 。应试教育对孩子身心的损害有目共睹 , 犹如两军对垒 , 一边是应试教育 , 一边是孩子 , 我的呼吁是:家长啊 , 你不可犯立场错误 , 一定要站对队 , 坚定地站在孩子这一边 , 保护孩子尽量少受应试教育的损害 。 孩子在学校里不得不承受应试的压力 , 如果你在家庭里还充当应试教育的警察 , 孩子真是没有喘气的地方了 。
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这一边——应试体制实际上把所有学生和家长逼入了一个赌局 , 一边是应试教育 , 另一边是素质教育 , 看你把赌注下在哪一边 。 现在的情况是 , 绝大多数人把赌注完全押在了应试教育上 , 竭尽全力成为赢家 。 在我看来 , 这样做的风险其实更大 , 如果赢了 , 不过是升学占了便宜而已 , 如果输了 , 就输得尽光 。 相反 , 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这一边 , 适当兼顾应试 , 即使最后在升学上遭遇一点挫折 , 素质上的收获却是无人能剥夺的 , 必将在整个人生中长久发生作用 。其实 , 根据我的体会 , 只要真正注重素质的培养 , 孩子有了好的智力素质 , 应试会是相当轻松的事 。 智力是一种综合素质 , 其效果也一定会体现在需要运用智力的一切事情上 , 包括功课和考试 。 所以 , 以素质的优秀为目标 , 把应试的成功当作副产品 , 是最合理的定位 。以平常心看待应试成绩——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 , 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应该起到两个作用 。 一是给素质教育加分 , 以弥补学校里素质教育的缺失 。 这当然要求家长自身具备较高的素质 , 从而能够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艺术熏陶等方面给孩子以影响和指导 。 二是给应试教育减负 , 以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功课压力 , 家长至少不应该再加压 , 在课外给孩子加上各种培训班、补课班的重负 。 家长自己能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应试成绩 , 也会使孩子在心理上轻松不少 。 相反 , 家长的紧张心理和苛责行为往往是笼罩在孩子心灵上的最浓重的阴影 , 是导致孩子痛苦乃至崩溃的直接原因 。分页标题
三、孩子学习不快乐 , 教育已经失败好学生应该具备两种能力——我心目中的好学生具备两种能力 。 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 , 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 。 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 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 。 这也是我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 应该使学生第一爱上学习 , 做知识的恋人 , 第二学会自学 , 做知识的主人 。 相反 , 如果使学生成了知识的仇人兼仆人 , 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应试教育本质上是反智育的——一个人做事是出于兴趣 , 还是出于强制 , 效果大不一样 。 出于兴趣做事 , 心情愉快 , 头脑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 往往事半功倍 。 出于强制做事 , 心情沮丧 , 头脑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 往往事倍功半 。 做一般的事尚且如此 , 学习就更是如此了 。 因为学习是纯粹的智力活动 ,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感受到智力活动本身的快乐 , 学习就会是百分之百的痛苦 。 遗憾的是 , 这正是今天多数学生的状况 。 情况本来不该是这样的 。 人有智力禀赋 , 这种禀赋需要得到生长和运用 , 原是人性的天然倾向 。 学生之所以视学习为莫大的痛苦 , 原因恰恰在于 , 应试教育不但不是激活、反而是压抑智力活动的 , 本质上是反智育的 。
来源:(未知)
【】网址:/a/2020/0817/1597645685.html
标题:周国平:不做应试教育的同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