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胡适童年生活的境况 , 读者可以从他的《我的母亲》一文中了解个大概 。 文章开头说:“我小时身体弱 , 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 ”大家说胡适文绉绉地像个先生 , 便给他起了个绰号“穈先生” 。 正所谓“三岁见老” , 童年时养成的性格与习惯 , 一直会延续下去 , 终生都很难改变 , 胡适也不例外 。
作者:柳袁照
一天 , 胡适在家门口与一众小孩“掷铜钱” , 一位老辈人见了 , 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胡适听后顿时羞红了脸 , 觉得太失“先生”的身份 。 老辈人的一句玩笑话 , 竟让胡适警觉起来 , 就此影响了他一生:他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 , 不能贪玩 , 即使是玩掷铜钱一类的游戏也不行 , 因为这与“穈先生”的身份不符 。
我们可以琢磨这段话:“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 , 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 , 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 , 所以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 。 ”大人的鼓励是十分重要的 , 就像身处十字路口、正愁如何选择时 , 迎面走来一个自己信赖的人 , 他告诉你该怎么走 , 你能不听吗?胡适说自己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 , 在我看来 , 这不是天生的 , 而是后天造成的;只要时日一长 , “能力和习惯”都会发生变化 , 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 。
胡适童年时的爱好就是读书写字 , 这与他能够成为一个大学者是有紧密联系的 。 他文章写得好、书法写得好 , 都是童年打下的底子;他的音乐、美术不行 , 也是童年的“因”导致了成人后的“果”:“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 , 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 。 有一天 , 被先生看见了 , 挨了一顿大骂 , 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 。 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 ”
文章图片
那时的人才观是有问题的 , 涉足艺术、音乐、演艺等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是“旁门左道” , 假如当时胡适的绘画爱好能够得到先生的鼓励 , 并加以引导 , 说不定他的成就还会大许多 。
这些经历说大也大 , 不过比起母亲对他的影响 , 都是小事 。 胡适说:“但这九年的生活 , 除了读书看书之外 , 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 在这一点上 , 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 ”这话说得太明白了 , 童年的学习固然重要 , 但最重要的还是学会做人 , 母亲是胡适的第一位老师、第一位好老师 , 给了他“做人的训练” 。 她有一个习惯 , 每天一早就把胡适唤醒 , 让他“披衣坐起”;至于母亲是何时醒来的 , 胡适并不知道 。 “她看我清醒了 , 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 , 说错了什么话 , 要我认错 , 要我用功读书” , 每天让胡适“三省吾身” , 这样的做法真是用心良苦 。
母亲对胡适“做人的训练” , 是有榜样可依的 , 这个榜样就是胡适的父亲:“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 , 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 , 你要学他 , 不要跌他的股 。 ’”“股”是家乡话 , 丢脸、出丑的意思 。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母亲希望儿子做一个“完全的人” , 她对胡适童年时的要求 , 也是胡适对自己一生的要求 。
胡适提起在学堂读书时的一个细节:母亲每天都早早地催他到学堂 , 最早到 , 学堂还不开门 , 锁匙在先生家里 , “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 , 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 。 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 , 我拿了跑回去 , 开了门 , 坐下念生书” 。 这样的日子 , 十天里总会有八九天 。 先生到学堂后 , 胡适向先生背了书 , 然后再回家吃早饭 。 这个早自习 , 是在母亲的严格督促下才养成的好习惯 。
胡适的母亲又是一个善于管教儿子的人 , 是“慈母兼任严父” , 教育胡适很注意场合 , 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 做到内外有别 , “内紧外松” 。 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胡适一句、打胡适一下 , 但却很有威严:“我做错了事 , 她只对我一望 , 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 , 就吓住了 。 ”她教育胡适有特定的时辰——若是小事 , 晚上照常睡觉 , 等到第二天一早睡醒了再教训 。 若是大事 , 就在当天夜深人静时 , “关了房门 , 先责备我 , 然后行罚 , 或罚跪 , 或拧我的肉 , 无论怎样重罚 , 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 分页标题
胡适的母亲还是一个身教重于言传的人 。 她二十三岁做了寡妇 , 又是当家的后娘 , 大哥二哥都不争气 ,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 , 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 , 面对这样的家庭 , 胡适的母亲“气量大 , 性子好 , 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 , 她更事事留心 , 事事格外容忍” , 所以“待人最仁慈 , 最温和 , 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 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 , 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 胡适的五叔是个没有正业的浪人 , 有一天他在烟馆里发牢骚 , 说凡是家中有事 , 胡适的母亲总会请某人帮忙 , 大概是总给人家好处 。 这话传到了胡适的母亲那里 , “她气得大哭 , 请了几位本家来 , 把五叔喊来 , 她当面质问他 , 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 直到五叔当众赔礼道歉 , 她才罢休 。 母亲是以自己的行动来向胡适说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 从而教会他做人 。
《我的母亲》一文处处见真情 。 胡适在十二岁多一点的时候 , 就被母亲送出去读书 , 走上了独立之路 , 离开家二十多年后 , 他写下这样发自肺腑的话:“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 如果我能宽恕人 , 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 ”胡适一生几乎都把母亲温和、礼貌、忍让等优点保持下来 , 完全可以这样说:“母亲是胡适成功的源泉 。 ”
(_原题为:“母亲是他成功的源泉”)
来源:北京晚报
【胡适|胡适的母亲究竟是何许人?他曾称“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流程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晚报)
【】网址:/a/2020/0816/1597571602.html
标题:胡适|胡适的母亲究竟是何许人?他曾称“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