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_本文原题: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本文插图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蓝字关注我哦~
从南京到北京 , 高铁G22需要3小时16分 , 飞机需要1小时55分 , 开车需要11小时43分 。 如果在明朝初期 , 只有15天时间 , 如何完成这段旅程?如果一路还需要躲避追杀呢?
在马伯庸2020年7月新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两京十五日》中 , 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明洪熙元年 , 当朝太子朱瞻基宝船在南京秦淮河畔被炸沉 , 天子病危消息传来 , 一场横跨两京的惊天剧变令太子踏上了疯狂的极速之旅 。 他必须在15天内跑完两千两百余里路 , 从南京赶至北京去拯救自己 , 拯救大明 。
《海上生明月》主持人陈静为您推荐《两京十五日》 , 与您分享她的阅读心得 。

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本文插图
这是马伯庸7月18号来南京为他的新书《两京十五日》首发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说的一段话 。 南京是这部书的故事的起点 , 同时也是两京之中的一京 。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首都开始是在南京 , 后来迁去了北京 , 南京成了留都 , 一度南京还有可能再次成为首都 , 因为明朝有再度迁都的打算 。 所以以两京为背景的这部小说 , 南京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这应该也是这部书会选在南京首发的原因 。

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本文插图
《两京十五日》在纸书上市之前 , 马伯庸在网上先发了十章的免费试读 , 差不多是整部书的四分之一篇幅 , 可见作者对书的内容、质量的自信 。 后来书的预售成绩非常好 , 也可见读者对它的肯定 , 不知道现在的销量是多少 , 但肯定会是今年大销量的一部畅销书 。
马伯庸上一部长篇小说是三年前出的《长安十二时辰》 , 写的是唐代的长安城 , 我记得当时因为电视剧的热播 , 我也把小说找来想看看到底怎么样 , 可能因为我比较挑剔 , 也可能是它开头的文字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 总之我并没有读下去 。 而这次的《两京十五日》 , 我倒是把前十章都看了 , 一是书写得好看 , 另外也因为它和南京的强相关 。 全书的第一句话是:今夜的金陵城 , 与往常不太一样 。 再下来的一段 , 秦淮河、雨花台、后湖、北极阁 , 一个个南京地名依次从我眼前飘过 。

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本文插图
【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南京 东水关
两京的故事是从大明太子坐着宝船来到南京东水关写起的 , 本来他只是来出趟差 , 没想到差点就回不去了 , 刚到南京 , 船就给炸了 , 太子死里逃生 , 又被一路追杀 , 最后终于从玄武湖划船逃出南京 。 这是我目前看到的部分 。
小说确实很好看 , 人物、故事都很抓人 , 既有历史上真实的大人物 , 比如后来成了宣德皇帝的朱瞻基 , 成了明朝兵部尚书的于谦 , 大名鼎鼎的三宝太监郑和 , 又有一些虚构出来的小人物 , 既有历史依托 , 又有文学的想象和虚构 。 在书的前十章 , 南京就像一个大片场 , 我好像能看到一幕幕剧情在这里上演 。 我想象中影视剧的开场应该先给一个金陵的大全景 , 然后是一艘像郑和下西洋一样雄伟的宝船沿秦淮河驶入东水关 , 太子正在船上抓蟋蟀 , 文武百官已在岸边迎候 , 突然 , 一声巨响 , 宝船灰飞烟灭 , 岸上的人也被炸得七零八落 , 故事就此展开 , 巨大的悬念吸引着读者、观众一路追看下去 。分页标题

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本文插图
《两京十五日》确实也是影视改编的好本子 。 我在网上看到有消息说 , 演员万茜也为这部书打call , 我忽然想到 , 其实万茜会是书里唯一的女主角苏荆溪的非常合适的扮演者 , 说到这里 , 肯定很多人会觉得我这就是瞎操心 , 确实 。 所以我们还是回头来说这部书 。 听听马伯庸说说他为什么会写这么一部小说 。

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本文插图
启发马伯庸写下这70万字小说的是《明史》中的这么一段记载 , 只有40个字 , “夏四月 , 以南京地屡震 , 命往居守 。 五月庚辰 , 仁宗不豫 , 玺书召还 。 六月辛丑 , 还至良乡 , 受遗诏 , 入宫发丧 。 ”解释一下 , 大概意思是 , 这年4月份 , 因为南京老是地震 , 太子就被派到南京来据守 , 到5月 , 他突然得到消息说父亲仁宗病重 , 召他立刻回京 。 等他赶回北京 , 父亲已经死了 , 留了遗诏给他 , 他登基继位 。 据说史书里另外还特意点了一句 , 说太子朱瞻基的叔叔还试图半路拦截他返回北京 , 但是没拦住 。 马伯庸说 , 史书上可能就一两句话 , 但是我们想一想 , 一个太子必须在半个月之内从南京一路跑到北京 , 半路上可能还会有大量居心叵测之人来拦截 , 这里面有故事啊 。 读书得间 , 马伯庸说他要做的就是补充细节 , 铺排故事 , 把史书里的那些缝隙给增补出来 。

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本文插图
马伯庸的新作《两京十五日》属于近年持续热度不减的历史小说一类 。 马伯庸说在他的历史小说中 , 真实人物都是大人物 。 像朱瞻基是太子 , 于谦虽然当时是个小官 , 但后来成了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 书里的小人物都是虚构的 , 在新书里 , 一个小捕快 , 一个女医生 , 在当时都是无足轻重的人物 。 他们和真实人物放在一起 , 既不影响历史的真实性;又有更大的塑造空间 , 增添了小说的魅力和可看性 。
在我的印象里 , 马伯庸属于那种知识控 , 对于搜集占有资料抱着极大的兴趣和耐心 , 同时又有小说家的脑洞 。 马伯庸说在《两京十五日》出版之前 , 去年 , 他出了一本非虚构的历史书《显微镜下的大明》 , 讲了6个明代基层的冷门小案子 , 在这本书的序言里他就讲了他爬山的过程 , 也就是怎么一点一点积累资料 , 最后完成了这本书 , 辛苦在哪里 , 快乐又在哪里 。

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本文插图
《显微镜下的大明》中《天下透明》这一章讲的是南京故事 。 南京的玄武湖当年曾经一度被封锁了几百年 , 做了大明的档案库 , 马伯庸在这一章中从玄武湖的历史 , 到明代户籍档案的一步步完善 , 到玄武湖档案库的兴建、管理 , 毁灭 , 我一个南京人也从来没有对这段历史有过这么深入的了解 。
马伯庸为这本书写的序中就记录了他这段的写作故事 。 他说 , “《天下透明》讲的是大明黄册库从建立到毁灭的全过程 , 从一个档案库的变迁 , 探讨明代政治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 。 为了搞明白黄册源流 , 我先后三次专程去南京考察 。 我相信 , 只有见到这些最基层的政治生态 , 才能明白庙堂之上的种种抉择 , 才能明白历史大势传递到每一个神经末梢时的嬗变 。 ”

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本文插图
南京玄武湖黄册库
马伯庸说 , 他所写到的内容 , 在学术界来说并不新鲜 。 只可惜学术与大众之间有高大的藩篱 , 彼此不通 , 才让很多生动的历史故事被冷落良久 。分页标题
事实上 , 这些历史事件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 对于公众来说是极有意义的 。 也许需要有这么一个闲人 , 既愿意带着八卦之心在故纸堆和艰涩论文里挖掘 , 也愿意用相对比较轻松的语言 , 转述给别人听 , 让尽量多的普通人了解到这些事情的意义所在 。 所以马伯庸说 , 他的角色就像是一个转述者、一个翻译官 。 职责是把原始史料和诸多学者的成果总结出来 , 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分享给大众 。

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本文插图
最后 , 我还是挑出书中和南京有关的部分 , 马伯庸介绍了他写玄武湖黄册库的主要参考书 。 他说:《天下透明》的主要参考书是《后湖志》 , 这要归功于南京的吴福林老先生 。 他以古稀之年 , 将深藏故纸堆中的《后湖志》整理点校出来 , 实在令人钦佩 。 《后湖志》版本稀少 , 存本质量差 , 里面还有大量俗字、错字、漏字 , 逐一校对是件极辛苦的工作 。 像这种冷门史料 , 即使校对出来 , 也鲜有人问津 , 做这件事几乎是没有任何回报的 。 吴老先生在导读里如此说道:“我这个年龄的人已无意钱财 , 只想踏踏实实地做些什么 , 只要有益于世 , 便于愿足矣 。 ”

辨诈|陈静读书:以闲人八卦之心 讲史书深埋之事——《两京十五日》
本文插图
文作者:
陈静
《海上生明月》主持人
来源 | 《海上生明月》节目
播出平台:
江苏新闻广播FM93.7周六、周日22:00--22:30
江苏新闻综合广播AM702周一到周日22:00--22:30
移动收听:
荔枝新闻客户端“随身听”、喜马拉雅“江苏广播”、蜻蜓FM“江苏新闻广播”
无论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你的家
喜欢本期内容 , 请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