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疾病|宋代名医钱乙:心烦意乱、口舌生疮、小便黄赤,这个良方可以用


在我们的体内 , 有五脏、有六腑 , 还有奇恒之腑 , 而它们则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来进行划分 。 而对于其中关键的五脏:肝、心、脾、肺、肾 , 都有着不同的腑与之相对应相表里 , 在生理和病理上的联系也非常密切 。 肝与胆、脾与胃 , 此二者想必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 , 那么作为君主之官的心 , 又是何腑与之对应呢?
判定脏腑表里主要是取决于经络的循行联络 , 在《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 , 手太阳小肠经“络心 , 循咽下膈 , 抵胃 , 属小肠” 。 因此 , 与心相表里的脏腑也就是小肠了 。 心主血脉 , 心阳温煦 , 心血的濡养都有助于小肠泌清别浊的功能 。 而小肠泌清别浊 , 使得水谷中清轻的部分上输于肺而化血充养心脉 。 既然在生理上相互联系 , 那么病理上自然也容易互相影响 。 心属火 , 故为火脏 , 因此心火常常旺盛 。

消化疾病|宋代名医钱乙:心烦意乱、口舌生疮、小便黄赤,这个良方可以用
本文插图
心火亢盛 , 失于主神 , 就会心烦意乱 , 烦躁失眠;而心开窍于舌 , 且“诸痛痒疮 , 皆属于心” , 于是就容易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 。 而心与小肠相表里 , 心经有热自然会下炎小肠 , 小肠泌别清浊失常 , 故小便黄赤、解时淋涩刺痛 。 这便是心经实火主要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了 。
在临床上 , 有一个经典名方便可专门治疗心经热盛、下炎小肠这样的病证 , 这个良方名唤导赤散 , 出自于宋代儿科鼻祖钱乙先生的《小儿药证直诀》 。 全方由“生地黄、木通和生甘草各三钱 , 以及竹叶少许”等中药组成 。 看起来就简单的4味药 , 但它的用途却一点也不简单 。

消化疾病|宋代名医钱乙:心烦意乱、口舌生疮、小便黄赤,这个良方可以用
本文插图
那么 , 导赤散这个良方 , 为何不简单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它的配伍奥秘吧 。 全方以生地黄和木通为君药 , 生地黄可入心经而清心火 , 而且生地黄味甘而不伤阴;木通入心与小肠经 , 上可清心火 , 下可泻小肠实热 。 竹叶为臣药 , 也可入心经清心除烦 , 还可利水而使热邪从小便而去 。 生甘草为佐使药 , 既可以清热解毒 , 又可以调和诸药 , 能防止生地黄和木通寒凉伤胃 。 全方虽然只有四味药 , 但却环环相扣 , 甘寒、苦寒相合 , 滋阴利水为主;滋阴不恋邪 , 利水不伤阴 , 泻火不伐胃 。
由此可见 , 钱乙先生对此方的配伍是多么的精简而又严谨 。 既然出自儿科专著 , 导赤散的立方本意自然是为了治疗小儿病症所设立的 。 根据宋代名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记载 , 导赤散“治小儿心热” , 所以它治疗的具体病机仍然是“心经有热” 。 而且小儿有着“脏腑娇嫩 , 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 , 因此全方都没有使用“苦寒直折”的方法来去除邪热 , 而是“清热不败阳、利水不伤阴” 。

消化疾病|宋代名医钱乙:心烦意乱、口舌生疮、小便黄赤,这个良方可以用
本文插图
但是 , 出人意料的是 , 虽然钱乙创方之始是为了调理小儿心经火热证的 , 但是后世医家发现 , 成人心经火热证也照样可以用啊 。 当然 , 我们也不难看出 , 原方的药物用量是偏小的 , 调理小儿病症自然是合适的 , 但若是成人使用的话 , 这个小剂量的药力自然就不够了 , 还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 , 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
不过 , 在使用这个良方的时候 , 需要记住 , 由于方中木通苦寒 , 生地阴柔寒凉 , 所以脾胃虚弱的人群以及孕妇则不宜使用 。 另外 , 对于木通的使用 , 也是需要特别注意 , 别用错了 。 一般来说 , 不要使用关木通 。 而一般比较好的是八月札的根 , 因为八月札的果实是可以食用的 。
【消化疾病|宋代名医钱乙:心烦意乱、口舌生疮、小便黄赤,这个良方可以用】分页标题【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作者无常 , 未经授权 , 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