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西塞罗:社会性是人的天性
_本文原题:西塞罗:社会性是人的天性
本文插图
【给孩子|西塞罗:社会性是人的天性】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
(Marcus Tulius Cicero ,公元前 106—前43 年)
古罗马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 , 先后担任执政官、元老院元老、总督 , 捍卫共和制度 , 深受民众爱戴 , 曾被尊为国父 。 共和制度失败后 , 他被新掌权的三寡头处死 。 他才华横溢 , 跨越多个领域 , 希腊哲学因他的翻译和阐释得 以传播 , 他的政治思想对罗马法以及后来的西方政治法律传 统发生了重大影响 , 他更是作为古罗马最伟大的演说家名垂史册 。 但是 , 在所有头衔之中 , 他最乐意把自己定位为哲学家 。 他一生撰写了大量著作 , 包括演说词、书信、修辞学和哲学著作 , 绝大部分保存至今 。
西塞罗的哲学观点是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葛主义的调和 , 但偏重于斯多葛主义 , 强调快乐不是终极目的 , 美德才是消减痛苦的安慰剂 。 不过 , 对于美德 , 他又不像斯多 葛主义那样走极端 , 强调道德必须以人性为基础 , 美德应 该是合乎人性的善 。 在政治思想方面 , 本章摘录了他关于 自然法是人类法律的依据的重要论述 。 古罗马哲学家十分关注死亡问题 , 主张把死亡看作一件自然的事 , 从容面对 。 死亡就像果实成熟了从树上掉落 , 演员演完了戏离开舞台 ,旅人要上路离开暂居的旅店 , 这些著名的比喻皆出自西塞 罗笔下 。
社会性是人的天性
?? 斯多葛学派认为理解自然使父母天生爱自己的孩子 , 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追溯人类社群关系的起源 , 这源头就是父母的爱 。
?? 就是在低级动物中 , 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自然的运作 。 当我们看到它们如何不辞辛苦地生养自己的幼崽 , 我们似乎是在聆听大自然真实的声音 。 因此 , 正如逃避痛苦显然是我们的本性所为 , 我们也从自然本身汲取了爱我们所生的后代的本能 。 从这种本能发展出相互吸引之感 , 把人类联结成这样的社会 , 这也是自然所赋的 。
?? 在我们所论说的整个道德领域 , 没有比人类的团结更荣耀、范围更广的 , 各族类的联盟 , 利益的合作 , 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 , 这些我们一出生就立即生成的东西是出于这样的事实:父母爱孩子 , 家庭作为整体由婚姻、亲情联结在一起 , 渐渐把影响力扩散到家庭之外 , 首先通过血缘关系 , 然后通过婚姻关系 , 再后是友谊、邻居 , 再是同胞、政治联盟和朋友 , 最后到整个人类 。
?? 我们必须把自然确立的群体和社会的那些原则追溯到它们的最终根源 。 第一条原则建立在人类一切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中 。 联系的纽带是理性和语言 , 通过教育和学习的过程 , 通过交流、讨论、推理的过程 , 把人们联系在一起 , 使他们形成一种天然的友爱的联合体 。 正是在这一点上 , 我们已经远远地摆脱了兽性;我们承认动物可能有勇敢的品质 (比如马和狮子) , 但我们不承认它们有公正、平等和善良的品质 , 因为它们没有理性和语言 。
?? 当你以一种理性的精神考察人与人之间的所有社会关系之后 , 你会发现 没有任何社会关系能比那种把我们每个人和我们的国家联系起来的社会关系更亲密 。 父母是亲爱的 , 儿女、亲戚和朋友也是亲爱的 , 但是故乡的土地拥抱着我们所有的爱 。
? 没有人会愿意孤独地在沙漠里过一生 , 就算给他提供大量快乐的东西 。 这一事实表明我们生来就是社会性的 , 需要交往 , 与我们的同胞有天然的伙伴关系 。
?? 我们的信条是整个人类都联合成一个社会 。
?? 无论我们到达哪里 , 都是踩在历史的土地上 。
相关图书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给孩子的哲理》
周国平 选编
2020年02月
拜访西方两千年中最有智慧的头脑 ,
和他们一起对话 , 为成长答疑解惑
周国平精心选编并撰写导读
36本哲学经典 , 26位哲人
一本系统的哲学启蒙之书
在人生的道路上 ,
做一个自觉的思考者和践行者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 小儿健康|孩子2个部位出汗多,多半是脾虚了,别轻视
- 儿童饮食|牛奶小餐包+香煎土豆饼作为早餐,中西结合,孩子不挑食了
- 烹饪|发面千层面和水煎包当主食,孩子说吃得很丰富
- 刘涛|刘涛为证明自己变丰满了,晒粉裙照秀火辣气质,哪像两个孩子的妈
- 朱莉|太壮观!朱莉穿长裙带6个孩子出街,假小子女儿穿衣中性但腿真长
- 戏精大咖|“婆婆,你让我每月拿五千给你女儿养孩子?做梦呢?没有!”
- 嫣然若雪|夫妻感情不和,为了孩子不离婚,真的只能选择“死缠烂打”吗?
- 情感林林|一个36岁女人的哭诉:我讨好着别人的孩子,却亏待了自己的孩子
- 小庚庚爸爸|哭笑不得!胆小丈夫陪产被吓哭,老婆生孩子你知道该怎么陪产吗?
- 爱养生的一哥|重要提醒:吃汤圆请注意这些,尤其是孩子,家长们要多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