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林社|绿地控股二次混改:能否打破市值“魔咒”?
文 | 金卫
五年等一回 , 绿地控股又开启了新一轮混改 。
7月21日 , 绿地控股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 , 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及上海城投集团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结构有关事项 。 绿地控股对外回应称 , 此次停牌主要是股东方筹划控制权相关事项 , 由国资委在推动 , 相当于再一次推动绿地控股混改 , “不是在上市公司层面运作 , 是上市公司股东方层面决策” 。
同一天 , 天宸股份发布公告 , 将择机出售所持有的绿地控股的股份总计不超过1亿股 , 公司称出售股份是为实现公司主业的确立和聚焦 , 提高资产流动性 , 支持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及开发项目资金筹备 。
天宸股份由叶茂菁担任董事长 , 其父叶立培曾有“上海首富”、“上海地产大王”之称 , 作为绿地控股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东 , 天宸股份持有绿地控股2.78亿股 , 持股比例为2.29% 。 今年7月初 , 天宸股份还公告获绿地控股集团1.11亿分红 , 如此丰厚的回报依然没能留住老股东的人 。
绿地一次混改前 , 曾引入多家战投机构 , 定增规模超100亿 , 但是这些机构不到两年纷纷减持 , 伴随着绿地市值大幅缩水 , 股东名单上早不见他们踪影 。 绿地二次混改前 , 再现老股东“跑路” , 给混改的市值蒙上一层阴影 , 由于股价长期低位表现 , 绿地控股被外界戏称为着了市值“魔咒” 。
本文插图
一次混改的战投机构
作为上海国资委的混改试点 , 五年前绿地借壳金丰投资登陆上交所 , 市值超过了3000亿元 , 成为当时房地产板块的第一股 。
这一次 , 绿地进入二次混改阶段 , 与上海国资混改步入深水区有关 。 去年9月 , 《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正式出炉 , 明确完善国资管理体制、着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
尽管在国资改革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 上海国资改革的样板一直只有绿地一家 。 此次对绿地展开深度混改 , 可谓上海国资的一盘棋 。 上海国资此举一是腾挪资金出来做其他国资混改 , 二是加速绿地股权多元 , 加速资本市场流动性 , 提升市值 。
绿地在上一轮的混改中 , 经过企业管理层与国资部门、监管部门的复杂博弈 , 绿地控股通过国企混改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员工持股的股权结构 , 被称为“金三角”股权结构 。
截止今年一季度 , 在绿地股权结构中 , 以张玉良管理层为首的员工持股方代表——上海格林兰持有绿地35.45亿股份 , 持股比例为29.13%;上海地产持有绿地控股31.42亿股 , 持股比例25.82% , 为绿地控股第二大股东;上海城投持有25亿股 , 占比20.55% , 为第三大股东;两者相加股权占比逾46% 。 剩余社会资本合计持有绿地股份约29.8亿股 , 持股比例为24.5% 。
绿地上市之后 , 借着资本市场的翅膀 , 在规模和利润方面实现翻番 , 2015至2019这五年 , 绿地的营收由2075亿增至4280亿;归母净利润由68.86亿增至147.43亿 。
但是 , 绿地控股的市值却不敢恭维 , 从当初上市时的3000多亿跌至现在的900多亿 , 当时市值一千多亿的万科市值早已翻番 , 超过3000亿 。 绿地的投资者、万科的投资者 , 相似的路径 , 迥异的命运 。
本文插图
当初 , 绿地集团在上市前曾引入平安、鼎晖等战投机构 , 五家战投以5.62元/注册资本合计认购了20.87亿股 , 增资总额达到117亿 , 5名战略投资机构上市时获得超百亿的浮盈 。
上市之后 , 绿地控股的股价跌跌不休 , 机构纷纷“跑路” , 尤其是2018年 , 绿地控股的限售股大量解禁 , 当初定增入场的投资机构大规模减持离场 , 2018年一季度 , 绿地控股前十大股东名单中 , 平安创新资本、鼎晖嘉熙、宁波汇盛聚智、珠海普罗悉数消失 , 而绿地的股价年内缩水达30% , 跌破10元 。分页标题
机构减持引发大跌还是大跌导致机构减持 , 这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 但无论如何 , 对中小投资者来说 , 绿地控股的股价腰斩再腰斩 , 他们损失惨重 , 前几年 , 经常有投资者向绿地提出市值管理、提振股价的建议 , 甚至出现集体性的吐槽和灵魂拷问:质问绿地董事长张玉良有没有信心 。
如何突破市值“魔咒”?
从绿地本身业务来说 , 其表现乏善可陈 。 上市之后绿地自身也在调整战略方向 , 围绕房地产主营业务 , 发展“大消费”“大基建”“大金融”等三大业务 。 在其规模增长背后也有各种风波不断 , 这两年 , 围绕着绿地的新闻 , 包括房屋质量风波、停工风波、欠薪风波、到最近绿地又陷入到桃色新闻风波中……
2019年 , 绿地控股实现营收4280亿 , 同比增长了22.7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亿 , 同比增长了29.61% 。 这个业绩是不错 , 但绿地的总负债已达到10143亿 , 资产负债率88.53% 。
“上不去的股价 , 下不来的负债” , 这是业内对绿地的一句评价 。
今年初 , 绿地董事长张玉良在业绩交流会上公开表示说 , 对绿地的股价很惭愧 , 被资本市场严重低估 。 “我们净资产回报率接近20% , 现在每股才7.9元 , 每股收益差不多300 , 和我们这个企业真的是不匹配 。 ”
本文插图
张玉良话音刚落 , 绿地的股价又跌去了30% , 最低时跌至5.18元 。 不过 , 最近 , 绿地控股传出“免税牌照”的绯闻 , 股价出现触底回升 , 短期内出现5个涨停 , 最高触及9.4元 。 但是 , 概念炒作的风口过了 , 绿地控股的股价又回撤了14% 。 截止停牌前 , 绿地股价收盘于7.69元 , 市值为935亿 。
这一次绿地迎来新一轮混改 , 很大程度指向了绿地的市值 。
有市场观点认为 , 上海国资将手中持有的46%股权再度进行市场化混改 , 可以实现一举两得 , 一方面 , 转让一部分股权给新战投 , 腾挪出资金进入其他国资企业 , 是顺利推动混改深水区的重要一步 。 另一方面 , 给已经上市的绿地引入新的资本和资源 , 股权多元化 , 绿地将变得越来越市场化 , 加深这支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
【德林社|绿地控股二次混改:能否打破市值“魔咒”?】一次混改上市 , 绿地市值一路下跌 , 二次混改 , 绿地市值能否开启上扬之路 , 这或是投资者更加关心的问题 。 尤其是绿地高层多次表达了对市值的关心 , 张玉良那句“我对绿地的股价很惭愧”犹言在耳 。
7月21日 , 除了天宸股份减持绿地股份 , 绿地同时发布了业绩公告 , 2020年上半年 , 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总收入2099亿元 , 同比增加4.14%;实现利润总额153亿元 , 同比减少7.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亿元 , 同比减少10.79% 。 绿地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1330亿元 , 相比2019年同期的1677亿元仍有一定差距 。
可以说 , 对正在经历二度混改的绿地而言 , 股价问题会变更为敏感 , 未来市值有多大空间恐怕还要时间来验证 。 但市场普遍认为 , 绿地的市值管理绝不是靠炒作几次概念 , 就能突破多年来的“魔咒” 。
- 房地产|绿地35.76亿中标广西建工66%股权 对其实现战略性控股
- 每日经济新闻|外资100%控股的新基金公司来了!贝莱德基金拔得头筹
- 首次约谈12家房企 融创绿地等脚踩“三线”
- 财联社|又一家日资控股券商来了,日本大和证券正式获批,退出近六年后重返中国市场,手握三块牌照
- 外资|外资券商、期货公司队伍扩至8家 首家外资100%控股公募基金有望落地
- 证券日报之声|外资券商、期货公司队伍扩至8家 首家外资100%控股公募基金有望落地
- |营口市长许桂清会见广东产融控股股份公司董事长徐胜广一行
- 基金|霸屏朋友圈“888”!除王卫外,高毅、易方达、汇添富基金等72家机构持有顺丰控股
- 每日经济新闻|川恒股份:控股股东川恒集团质押1600万股
- 同比增加|卓悦控股中期股东应占亏损同比增加370.78%至1.39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