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_本文原题: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那年跟随雪狐大师和美丽的女队友冷月、怡然走进阿里大北线有十个年头了 , 如今再看到这些老照片依然让我激动不已 。 阿里是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 阿里大北线之行也是我一生一次的旅行 。 我们从山南到藏北 , 上珠峰走阿里 , 单车穿越大北线 , 全程6200多公里 , 30天的行程 , 我们走遍了四分之三的西藏 。 忘不了旅途的艰辛和一路的颠簸 , 忘不了车陷泥潭时的无奈 , 忘不了住宿时无水的尴尬 , 50度的防晒霜也挡不住高原强烈的紫外线 , 每人都是又黑又瘦的回到拉萨 。 我更忘不了青藏高原绝美的自然风光 , 神山圣湖下心灵的洗礼 , 珠峰前那一刻的震撼 , 古格王朝的惊叹 , 追拍藏北草原的野生动物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和欢乐 。 我们虽然满身疲惫 , 但是满眼难忘的美景已留在了我们的镜头里 , 此行圆梦了 , 也是我的旅行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 , 让我终生回味无穷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羊卓雍措 , 简称羊湖 , 距拉萨不到100公理 , 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 , 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 , 湖光山色之美 , 冠绝藏南 。 我们从拉萨出发的第一站就是到达羊湖 , 在山口俯视羊湖 , 可以见到蜿蜒曲折 , 连绵不断的湖岸线 , 湖面平静,颜色层次分明 , 有浅绿至深蓝的各种颜色 , 就好象是镶嵌在深山峡谷里的蓝宝石 , 湖边盛开的油菜花田散落在山间 , 给羊湖更增添了另一种魅力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在山上的摄影结束后 , 我们的车从山口下到湖畔 , 沿着湖边的公路欣赏羊湖的景色 。 7月底的青藏高原 , 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 , 高原的油菜花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色彩更艳丽 , 花香更浓郁 。 金色的油菜花点缀在湛蓝的湖水边 , 高原明净的天空漂着白色棉絮的云朵 , 一群群的羊群和牦牛在湖边悠闲地吃草 , 看着这样油画般的美景 , 闻着浓郁的油菜花香 , 我已经醉了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 , 距离江孜县城约71公里 , 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 。 在整个西藏离公路最近的就是卡若拉冰川 , 离公路只有三百多米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江孜宗山古城堡 , 始建于公元967年 , 古堡和布达拉宫极为相似的一点是 , 房屋和山浑然一体 。 它是西藏军民英勇抗击入侵英军的历史见证 , 江孜保卫战 , 以英勇悲壮的篇章 , 留在了中国历史上 。 现在的古堡依然象毅力不倒的勇士 , 守护着西藏的门户 。 我们在清晨和傍晚不同的地点拍下了这组照片,以此来纪念和缅怀抗英杀敌的英雄们!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分页标题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萨迦寺是萨迦派第一座寺院 , 由萨迦的创始人昆·贡却杰布于公元1073年创建 。 萨迦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寺中艺术珍品浩瀚 , 文物价值又极高 , 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二个敦煌” 。 拍寺院题材是我最头疼的 , 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 我在庙里瞎转悠 , 见什么拍什么 , 只能是杂拍了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在西藏最浓烈的颜色 , 莫过于红色 , 它是寺墙的颜色、僧袍的颜色、经幡的颜色 , 它象征着火焰、光明和希望 , 也象征着藏传佛教一个承前启后的教派 , 那就是宁玛派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这是在寺庙门口遇见的觉姆老人 , 老人非常和善慈祥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我们这次旅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就是珠峰 , 不管路多难走 , 高原反应再难受 , 我们都要上去 。 当然我们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 听说山上没吃的 , 我们买好了大量的食品 , 也租了一个氧气瓶 , 但是谁都没有吸过一口氧 。 前往珠峰确实是很辛苦的 , 超乎大家的想象 , 一路都是荒山野岭 , 人烟稀少 , 地势险峻 , 弯弯曲曲 , 道路在无尽的拐弯之间盘旋,蜿蜒的山路映衬在山峦之中别有风情 , 在重山竣岭中经历了千回百转后 , 我们终于到达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我们的车在上珠峰的山路上盘旋 , 窗外的美景不时从眼前掠过 , 只见深山的山坳里农田村社井然 , 牛羊悠闲地吃草 , 孩子们在牛群中快乐地玩耍.这里的藏族村民过着平淡恬静的生活.金色的油菜花,绿色的青稞,白色的藏民居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让我感到惊奇.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上珠峰的途中 , 在这个海拔5000以上垭口留影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 , 不求登顶 , 只求近距离看看她 。 我们在下午到达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 , 原来40元一晚的帐篷旅馆猛涨到80元 , 在旅游的旺季 , 西藏的吃住行的价格都翻了倍 。 7-8月是西藏的雨季节 , 珠峰的天气十有八九不大好 , 绝大多数来看珠峰的人见到的都是被浓云掩盖的珠峰 , 最后不得不仰天长叹怅然归去 。 而我们能不能看到就要看运气了 。 在旅馆稍稍休息了一会后 , 我们带上摄影器材走到大本营的河滩上去等待珠峰的落日 , 期待那惊鸿一瞥 。 刚到河滩时天空还是阴沉的 , 白云覆盖着珠峰 , 看不到它的真容 。 我们耐心地等待数小时后 , 天气逐渐晴朗 , 云慢慢散开了 , 金字塔形的山体慢慢显露出来 , 神女峰巍然屹立在群山之间,白云如哈达一样环绕在它的腰间 。 太阳落山了 , 一缕金光照在了山顶上 , 给神女峰戴上了金色的皇冠 , 是那么的超凡脱俗和圣洁!在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 是激动,惊喜和震撼!感谢老天对我们的厚爱 , 让我梦圆珠穆朗玛峰! 分页标题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我在珠峰大本营拍摄时留影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 , 绵亘于中国和印度、不丹、尼泊尔、锡金之间 。 西起帕米尔 , 东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 长2500多公里 。 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我们的车离开珠峰大本营后,在下山的途中拐进了这个不知名的山坡,这里正在修建观景台,看来不久的将来这里也要收费了.登高远望,只见喜马拉雅山脉一字排开,几个著名的雪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朵朵白云下峰峦如波涛涌怒 , 群山在白云的光影中阴暗层次依然分明.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佩枯措位于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境内 , 距定日县城250公里 。 佩枯措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 , 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 该湖三面环山 , 地形开阔 , 鱼类资源丰富 , 湖岸有野马、藏野驴、藏羚羊、仙鹤、黄鸭、灰鸭等活动 。 这里没有罪恶和贪婪,只有美丽与圣洁为伴.在超然物外的仙境中 , 人们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狂野激情;在一尘不染的湖水边 , 人们可以倾听宇宙传来的天籁之音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西夏邦马是唯一一座全部在我国境内的8000米以上的山峰 , 也是人类征服的最后一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 。 希夏邦马峰藏语为“不能放羊、不能种青稞 , 气候严酷” , 海拔高度8012米 , 是世界第十四高峰,在这苍茫雪山之中也是几个北大登山学子遇难安息的地方.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几人三脚架一字排开 , 等候黄昏时的光影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野外的午餐就这样解决了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我在佩枯措边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鬼湖拉昂措是圣湖的近邻 , 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 , 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 , 海拔4574米 , 为微咸水湖 。 不知为什么 , 鬼湖湖边无草无畜 , 所以被扣上“鬼湖”的恶名 , 其实圣湖鬼湖原本为一湖 , 由于气候变化 , 湖泊退缩 , 水面下降 , 才由一条狭长的小山丘把它俩分开 。 我们是在午后路过这里 , 被这里的湖光山色所迷住 , 鬼湖风光秀丽 , 湖水蓝得心醉 , 湖岸曲线优美 , 从不同的角度 , 可以看到以纳木那尼雪山和神山冈仁波齐雪山为背景的鬼湖 。 湖边没有牧民和牛羊 , 路边呼啸而去的车辆没有停下的 , 就连周边的雪山也不愿把倒影留下 , 难道都是惧怕鬼湖的传说吗?只有我们一车五人被这里的风景所迷住 , 久久地不愿离去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冈仁波齐山位于东经81.3° , 北纬31°海拔6638米(另说海拔6714米) , 是冈底斯山的主峰 。 冈仁波齐山是世界公认的神山 , 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 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称象“石磨的把手”) , 四壁非常对称 。 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 , 意为佛法永存 , 代表着吉祥与护佑 。 我们在神山脚下也看到大批的印度教民穿过樟木口岸包车赶到这里转山朝圣.我虽然没有这个信仰,但我钦佩他们对信仰的追求和执著.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岗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 , 夺人眼目 。 加上特殊的山形 , 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 , 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 ,而在山下飞舞的五彩经幡和神山遥遥相对,更给神山增添了神秘的魅力.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分页标题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即乌寺位于距离塔钦约30公里处 , 藏意是“小鸡”的意思 , 寺庙很小 , 相传是莲花生大师晚年修行七日的地方 , 在这里可以远眺神山岗仁波齐 , 俯瞰圣湖玛旁雍措 。 小小的即乌寺不在我们行程的计划里,我们是无意中走到了这里,没想到山顶上有这么美丽的地方,大量刻满经文的尼玛石让我惊叹和激动.假如我们不是为了寻找温泉洗澡就不会走到即乌寺,假如不是李师傅不认识路把车开到了山坡上我们就会错过这里,冥冥之中一切的缘分都由老天注定.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在冈仁波齐山下的玛旁雍措是西藏三大圣湖之首,意为“不可战胜之湖". 海拔4933米 , 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对玛旁雍措也有所描写 , 将这里称为“西天瑶池” 。 佛教经典中将一处湖泊称为“世界江河之母” , 所指就是与神山并列齐名的“圣湖”——玛旁雍措 。 佛教徒认为玛旁雍措是最圣洁的湖 , 湖中的圣水可以清除心灵的烦恼和孽障,我也真想走进湖里,用圣水洗去满身的疲惫,可我总是走不近圣湖边.遗憾的是我们数次走到了圣湖的外围,只能远远地眺望和感受圣湖的神秘与美丽,真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扎达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 , 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衬托下 , 宛若神话世界 。 那是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 , 陡峭挺拔 , 雄伟多姿 , 面对着大自然的杰作真让我惊叹不已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万年风雨侵蚀而成的土林 , 就像藏族老阿妈的笑脸 , 虽是沟壑林立满是褶皱 , 但是显得如此灿烂安详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巍峨的古格王朝遗址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 , 距县城19公里 。 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 , 偏居此地700余年 , 传承20余代国王 , 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 , 于十七世纪灭亡.拍摄古格王朝遗址是我们阿里之行的重点,第一天天不亮我们的车第一个开进了景点,厚厚的云层让我们遗憾而归.第二天我们顶着繁星头车再次进入了古堡,星光下的城堡是那么的沧桑和神秘.我们看到了第一缕的晨光照射在古堡上,金色的光影在遗址上缓慢地流动,古堡在阳光下的美让人神迷眩目. 分页标题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天不亮我们就进了古格王朝遗址 , 正好拍到了古堡星空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人的执着等待 , 等待第一缕阳光照在古堡上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 , 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 。 经历风雨 , 古格王国遗址仍屹立在金黄的土山上 , 供世人瞻仰 , 带着那曾经不可一世的灿烂文明 , 继续向世人展现她那残缺悲壮的美丽.随着古格王国的覆灭 , 古格故城人去楼空 , 依山而建的王宫建筑群落只留下残垣断壁 , 古城卫堡和繁华寺院皆成历史陈迹 。 傍晚我们第三次走进了古堡,去寻找消逝的古格文明,去拍它的雄浑悲壮和残缺的美,我站在古堡的半山坡上眺望,满眼的苍凉和沧桑,风中似乎传来了千年古战场的厮杀声.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古格王朝其实并非阿里地区土生土长的政权 , 而是吐蕃文明的延续 。 其起源没什么奇异之处 , 只是它的覆灭却很离奇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这个王国存在了七百多年 , 堪比中原的周朝 , 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少见的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山顶处是古格王宫所在 , 不过早已是断壁残垣 。 站在残留的古格城墙上 , 向下望去 , 洞穴、佛塔、碉楼、庙宇、宫殿布局有序 , 错落高低 , 依山迭砌 , 仿佛还能感受到万物对古格王国的顶礼膜拜 。 只是时光荏苒 , 现在只留下一片凋零 , 显露出繁华落尽的孤独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抬首望去 , 晚霞笼罩下 , 满目凄凉的古格遗址 , 就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宫 , 将众多的秘密深锁其中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时至今日 , 残缺并且相互矛盾的记载 , 不仅没能揭开古格王国神秘的面纱 , 反而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 。 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的王国 , 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瞬间灰飞烟灭了 , 留下了一个充满疑惑的千古之谜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当年的古格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 应该是水草丰美、气候宜人、能够养活十万之众的绿洲 , 可如今这里只剩下土林和戈壁 , 沙漠化程度极为严重 。 这种地貌形态的变化 , 或许才是古格消失的真正原因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黄昏时夕阳西下 , 余光照耀在古堡遗址上 , 城堡在土林的映衬下更透射出残缺和悲壮的美,我们在古堡下长时间的等待,光影在慢慢地移动,当最后一丝阳光消失在古格山顶的王宫时,我们才收机返回驻地.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我在古堡下追逐光影 , 阿里是我们此行的重点 , 我们三进古堡 , 没有遗憾了 。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图文原创:殇殇(南京)

摄影旅游文化传媒|走过阿里大北线(上)
本文插图
图文均为版权作品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严禁商用
违者将最高承担50元/幅的赔偿负责!
喜欢的话 , 就转发到朋友圈吧~
欢迎留言与小编互动
景区/旅行社合作邮箱:
veconcyf@sohu.com
89321868@qq.com
所有来稿 , 请附300字以上文字说明 , 我们将在多平台同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