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镇老茶舘探秘

彭镇老茶舘探秘铁流回到成都朋友圈 , 不少人都说到彭镇百年老茶館 , 是双流特有一景 , 值得一去 。 我是記者出身 , 80年代任职于成都日報 , 主笔【小镇风情】 , 先后写了三十多个小镇 , 多从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入手 , 双流也留了不少笔 , 未曾听说彭镇老茶舘 。 出于好奇 , 出于探秘 , 三天前约上朋友沙 , 和太太驱車前往 。 由于路道不熟 , 那条通往老茶舘的乡村公路正在修整 , 太太虽有二十多年驾龄 , 一不注意前右車轮陷入下水道的垮塌处 。 在紧张之际 , 我向施工的工人拱手求助:列位师傅出把力 , 助助老汉 , 我会给烟钱酬谢 。 旁侧一妇女悄悄告我:大爷 , 别说钱 , 求帮忙就是 。 果然众人拾柴火焰高 , 车头一下就抬上来了 。 看来 , 這个物慾横流的社会 , 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 , 还保持有助人为乐的本色 , 其情操高于警察 。转了一个弯 , 顺着楊柳河将车停在老茶館近处 , 举目看去一处歪歪例例的灰瓦平房 , 黑黑的散落的不太规则的茶厅 , 破旧的竹圈椅小方桌 , 坐着不少寻旧的访客 。 我们跨入茶室 , 举目是侧也是文革时期的语录头像 , 班驳陸离仍显昔日壮观 。 我是历史老人 , 历经兩朝五代 , 其实這老茶錧远远没超过我84岁的年龄 , 顶多不过60年 。 何有此論呢?成都是茶馆文化的故乡 , 在我童年記忆里 , 几乎每条街都有茶馆 , 茶舘是平民百姓休闲、议事、会友、评理和谈生意的地方 , 故街街有茶舘 , 处处有茶厅 , 为成都一景 。 那时的茶馆都有甕灶 , 甕灶又称甕锅 , 分为兩格 , 大的一格儲热水 , 水源为井水 , 不食用 , 购者用于洗漱:另一格儲河水 , 用于沏茶食用 。 河水取之于锦江 , 是用板車拉来的 。 那时成都人无论贫富没有不饮茶的 , 除非你是不是成都人!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 , 举国“煉钢铁”、“放卫星” , 自此乡村無游客 , 城市無闲人 , 成都茶錧一律闭门停业 , 甕锅那点点铁片也逃不了高炉吞食 , 全成了铁砣砣 。 “大跃进”夭拆后的60年代中期茶馆有所复苏 , 已非旧颜 , 星星点点 , 可怜兮兮 , 均無甕灶了 , 只早晚有点散落人群 , 且小心翼翼 , 不敢言它 , 僅解渴休息而矣 。 故现有茶馆均是再生 , 无一家有百年历史!它之所以吸引人 , 就是文革中留下的那些“古懂” , 折射出倒流的时光 , 引起人们無限暇思和警訉:保留历史!保留文化!历史和文化是国家民族一笔最大的财富!2017、5、22日于清水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