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地|崂山名人之顾炎武:用严谨的治学态度 给“劳山”以正解

_本文原题是:拔地九千丈,势压齐之东
半岛采访人员  张文艳
提到崂山名人,必须绕不开顾炎武,原因何在?因为他是“劳山”(后改为崂山)的正名人 。这位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作《日知录》)的义士,用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劳山”以正解 。那么,顾炎武为什么来到崂山?在即墨一带结交了哪些名士?他为崂山留下了什么呢?

拔地|崂山名人之顾炎武:用严谨的治学态度 给“劳山”以正解
文章图片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历史上著名的“清初三先生”(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之一 。他本名顾绛,字忠清 。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占领南京后,改名为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学者都尊称他亭林先生 。
顾炎武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 。幼年承祖父命出继堂叔为子,嗣母王氏,十六岁未婚守节,抚育他成人 。顾炎武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熟读经典,国学功底扎实 。然而,他屡次科考失败,14年的征逐,最终都名落孙山 。此时的明朝大厦将倾,政局动荡,顾炎武意识到“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才出”,于是退而读书,树立起务实的治学精神,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
之后,清军入关,明朝灭亡,顾炎武投笔从戎,加入了抗清义军,家人在战争中死伤惨重,这种悲痛深深刻在顾炎武心中 。然而,真正逼迫他离开南方的,不仅仅是政治因素,还有家族内乱 。
【拔地|崂山名人之顾炎武:用严谨的治学态度 给“劳山”以正解】据《清学开山顾炎武》一文记载,在明末之时,顾炎武曾因无奈,将家中祖产800亩地贱卖给昆山富豪叶方恒,然而,顾炎武的堂叔等人为了争夺遗产,挑起家难,与蓄意侵吞顾炎武家产的叶方恒内外勾结,几次洗劫和焚烧顾炎武的住所 。为了避祸,顾炎武“改容作商贾”,离开昆山出走 。
然而,一切还没有结束 。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季,顾炎武回到家乡后,发现世仆陆恩也已背叛自己,投靠了叶方恒,两人企图以背叛朝廷的罪名控告顾炎武,置其于死地 。顾炎武当机立断,秘密处决了陆恩,叶方恒利用此事,与陆恩的女婿勾结,私下关押顾炎武,企图逼死他 。所幸顾炎武朋友众多,最终以“杀有罪奴”的罪名结案 。这是顾炎武的一次牢狱之灾 。1656年出狱后,叶方恒仍不甘心,竟派遣刺客跟踪袭击,顾炎武“伤首坠驴”,再次遇救得免 。
小家,被叶方恒洗劫;大家,改朝换代,顾炎武在南方抗清复明无望,“决计北上,结纳抗清志士,考察中国山川,徐图复明大业 。远行避祸当然也是一个原因” 。
于是,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抵山东莱州,开启了长住,或短居的山东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