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藏新黔学生同上一节课,广州三区创建人工智能课程试验区

南都讯 采访人员梁艳燕 通讯员黄晓雪 7月16日下午 , 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美育科创室里 , 四年8班的同学们正通过智慧教育平台 , 连线远在西藏、新疆、贵州的小伙伴们 , 一起上美术剪纸课《美丽的蝴蝶》 。 这是第三届“易美课堂”粤、藏、新、黔互联网+智慧美育展示交流活动的现场 , 参与这堂课学习的还有来自林芝市第一小学、波密县完全小学、波密县玉许乡小学、疏附县第二小学、黔南州独山县第六小学的同学们 。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林芝市教育局、喀什地区疏附县教育局、黔南州独山县教育局联合主办 , 由广州市电化教育馆等单位承办 。 活动以“民族团结、美美与共”为主题 , 借助智慧课堂设备 , 组织四个地区六所学校学生云端同时上课 , 并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呈现一堂优质美育公开课 , 粤、藏、新、黔教师参与观摩交流和专家培训 。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陈爽、林芝市教育局副局长吴珍珠等领导出席活动 。
打破千里阻隔 , 走进多元融合美育课堂
“刚刚同学们完成了剪纸蝴蝶的课堂任务 , 其它5所学校的同学也线上分享了艺术创作过程 , 请问大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怡园小学何青云老师正站在数字化美育讲台上 , 为分隔千里的6所学校的孩子同时上课 , 这一课以“美丽的蝴蝶”作为教学内容 , 在学习剪纸艺术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

粤藏新黔学生同上一节课,广州三区创建人工智能课程试验区
文章图片
上课的学生对直播互动的授课形式充满好奇 , 通过镜头看到远在千里的小伙伴们 。 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詹沛琦同学说:“一张张彩纸在同学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 彩蝶在空气中回旋 , 承载着我们的友情 。 黄埔区怡园小学陈晓宁老师说:“看到各地孩子的作品 , 我很受感染 。 美是相通的 , 无论你在何地 , 通过多维互动的易美课堂 , 都能感受到 , 一起发现美、分享美 。 ”独山县第六小学副校长莫代兵说 , 这堂课设计新颖、准备充分 , 异地同时上课的形式 , 给多民族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 , 感受分享交流的快乐 。
课后 , 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作《后疫情时代智慧课堂构建与教育帮扶》专题讲座 。 谢教授指出 , 新基建将赋能智慧教育的发展 , 后疫情时代智慧课堂的构建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理念 ,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运用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 对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深化线上线下、跨学科的混合教学形态 。

粤藏新黔学生同上一节课,广州三区创建人工智能课程试验区
文章图片
广州147所学校推进人工智能课程改革
近年来 , 广州市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 , 聚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 推动广州市教育对口帮扶工作 。 目前 , 广州市正抓住5G发展新引擎 , 在黄埔、荔湾、天河等3个区创建人工智能课程试验区 , 全市147所学校推进人工智能课程改革 。
以黄埔区为例 ,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 是黄埔区落实教育精准帮扶的“关键一招” 。 黄埔区教育局明确了“顶层设计”与“基层推进”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并重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 充分发挥该区高新科技产业聚集优势 , 着力创建“5G+人工智能”教育帮扶新模式 。
2019年12月 , 黄埔区已在20所试点校完成人工智能科创室建设 , 成为试点改革的硬件“标配” 。 人工智能科创室是对传统教室和传统教学的优化和重构 , 围绕教、学、管、评、研等学校核心业务及其主要环节 ,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 室内所有硬件可语音唤醒 , 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 安装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硬件包 , 还有卡通机器人助手及套件 , 配备3D打印机等 。
据了解 , 全国有5所城市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 黄埔区正跟随广州市教育信息化改革步伐 , 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课程标准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 截至目前 , 该区已在试点校开设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人工智能课程 , 开展课例展示活动4次 , 先后邀请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前沿专家 , 从人工智能原理与体验、人脸识别的工作原理与编码实现等方面 , 为全区人工智能课程教师作专业培训 。
目前 , 黄埔区正推进“5G+VR”智慧思政教学示范项目 , 在怡园小学打造广东省第一个中小学标杆5G+思政智慧教室 , 实施5G网络下的一校三区“一体化”管理 , 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生、文化共融、品牌共建 。 未来的学校教育 , 将为孩子呈现更广的观察视角 , 引导更多维的思考 , 形成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支持体系 。
【粤藏新黔学生同上一节课,广州三区创建人工智能课程试验区】编辑:梁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