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古籍|旧书翻新玉,弃书遗金屋


【善本古籍|旧书翻新玉,弃书遗金屋】_本文原题:旧书翻新玉 , 弃书遗金屋

善本古籍|旧书翻新玉,弃书遗金屋
本文插图
我曾不止一次地说过 , 我是一个极其念旧的人 , 更凑巧的是 , 越是久远的事情 , 越是清楚 。 于是 , 便会时不时地去翻翻旧物 , 而书自然也不例外 。 都说温故而知新 , 古人说的的确有他的道理 , 尤其是我这样的榆木脑袋 , 格外受用 。
九年前读《家》的时候 , 真可谓是小孩子看连环画 , 直接翻过 , 看看情节便完事了 , 事后问起 , 也只是说得出几个主角的名字 。 几年前 ,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酒柜上看到了一本《春》 , 淡绿色的封面居右的位置简单的一个楷体 , 春 。
翻开来 , 是泛黄的书页 , 里头还夹杂着许久没见太阳的霉味 , 看来是有些年头了 。 那时候想看看 , 由于对前一部的《家》忘得差不多了 , 顺便地也把《家》看了一遍 , 印象深刻的是鸣凤死的时候 , 那会儿我一直看到午夜 , 看哭了 , 一直到凌晨三点我才缓过来 , 这个时候书也差不多看了大半 。 我想那时候感叹的应该是鸣凤 , 生活在那个年代 , 于她 , 跳湖是最好的选择了吧 , 即使她躲过了这一劫 , 那么还有下一劫 , 三少爷护得了自己 , 但是绝对护不了她 , 但是那时候也没想那么多 , 应该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 而那种情绪是今后无论我怎么沉静下来 , 怎么去感受 , 怎么去尝试都无法找寻到的 。 现在也只能保有遗憾 , 遗憾当初没有多看一点书 。 而近来再看这本书 , 我想基本上大家想得也差不多了 , 也就是将故事放在大背景下 , 高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 这句话 , 长辈说了很多遍 , 我们也听了很多遍 , 听着听着 , 也就乏了 , 乏了 , 估计就不会再深入地想了 。 而更多想到的是 , 当初作者巴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写的?在当时的那个社会 , 到底是什么才会促使这样一个环境的形成?而今看来 , 这又有什么意义?书 , 也是有早看和晚看之分的啊 , 我是建议 , 只要你识字了 , 想看书了 , 即使是深度深一点的也无妨 ,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受 。
不得不说的是巴金的书其实很适合青年去看 , 文字很流畅 , 一句句句子读下来很舒服 , 就阅读而言是没有多大障碍的(个人看法) 。 估计这个也是我会回过去看的原因 。 但是现在再让我回去看 , 基本是不大可能了 。 最大的阻碍是现在静下心来 , 太难了 。 再者是 , 再看书的话 , 也不是这类的小说了 。
旧书翻新玉 , 弃书遗金屋 , 对于已经过去的时间 , 如同一本已经翻阅的书 , 你得回去找找是否书中还有颜如玉 , 是否书中还有黄金屋 。 (王常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