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河南日报记者郭戈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秦川
“这是目前最新型的32束染色机 , 不仅纱线染色效率提升近3倍 , 操作员的数量也从过去的10人减少至3人 。 ”7月9日 , 记者来到位于鹤壁市淇县的河南新牡丹纺织有限公司 , 一进布机车间 , 办公室主任黄跃卿就“炫耀”起该公司新引进的高端设备 。
春节以来 , 面对疫情防控、经济下行的双重挑战 , 不少传统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 。 然而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牡丹公司在技术改造引领下 , 产能不降反升 , 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 , 交出了一份提气的发展“成绩单” 。
这家企业是如何化危为机、逆势突围的?提起新牡丹公司的发展史 , 黄跃卿感慨万千——
陷入死局 , 必须改变
成立于1995年的新牡丹公司 , 原名河南华业纺织染有限公司 , 曾是淇县国有企业河南龙马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 。
“纺织产业是淇县传统优势产业 , 厂里最辉煌那几年 , 员工每月的工资能有七八百元 。 ”建厂之初 , 黄跃卿刚刚入职 , 这份工作在当地老百姓眼里可谓“香饽饽” 。
然而 , 外部环境的加速变化 , 让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思维的华业公司很快濒临绝境——企业只负责生产 , 不负责销售 , 导致货物大量积压;不以市场为导向 , 生产的面料款式单一 , 越来越脱离消费者……
“当时企业的经营已陷入死局 , 必须进行改变 。 若不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这家国营小厂将就此成为历史 。 ”黄跃卿对当时的国企改制记忆犹新 。 为了自救 , 华业公司于2009年引入新亚服装、上海天润纺织等企业参股 , 2016年更名为新牡丹公司 , 走上了坎坷的转型之路 。
“贸易战给我们上了一课”
在新牡丹公司后整理车间 , 一张张牛仔布经过纺纱、织造、浆染、烧毛等工序后被整齐码放 。 每卷卷首处都贴着产品标签 , 上面用英文记录着成分、规格等内容 。
“这些是我们即将出口到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产品 , 很受当地企业欢迎 。 ”黄跃卿介绍 。
由于产品适销对路 , 新牡丹公司的产品首年“出海”就对欧美地区实现2386万元的出口额 , 2018年更增至5750万元 , 在淇县外向型企业中名列前茅 。
正当海外业务扬帆起航、渐入佳境之时 , 中美贸易战再次给企业的发展“浇了盆冷水” 。
新牡丹公司果断调整销售策略 , 尝试着开拓东南亚市场 。 这次迅速调转船头 , 使新牡丹公司成功化危为机 , 2019年出口额逾7000万元 。
始终保持警醒与忧患意识
从濒临破产的国营小厂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牛仔布面料生产企业 , 如今的新牡丹公司年产布匹1500万米 , 与日本品牌优衣库、美国品牌李维斯等国际服装巨头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
多年来不断危中求机 , 让这家企业始终保持着警醒与忧患意识——投资3亿元实施技术改造 , 引进国内外牛仔布先进生产设备626台(套) , 实施供应链与车间一体化管理 。 通过人机互补、设备换芯 , 新牡丹公司的生产效率整体提升20%以上 , 在人工、能耗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 产能从700万米/年升级到1500万米/年 。
“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 有效提升了公司的市场营销、数字化研发、精益生产、智慧经营等能力 , 实现了传统生产模式向先进智能制造模式转变 , 已成为我们弯道超车的新引擎 。 ”黄跃卿如是总结 。
苔花如米小 , 也学牡丹开 。 当前 , 除新牡丹公司外 , 越来越多的鹤壁企业正通过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牡丹|从濒临破产到“河南老大”“新牡丹”绽放记】“新牡丹公司20多年的发展历程 , 可谓鹤壁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的代表和缩影 。 当前 , 我们正以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契机 ,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 , 以‘智能制造’引领‘三大改造’ , 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 ”鹤壁市工信局局长李书新表示 。分页标题
来源:(大河网)
【】网址:/a/2020/0712/1594518454.html
标题:牡丹|从濒临破产到“河南老大”“新牡丹”绽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