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侠客岛企鹅号人民智库的调查显示 , 16-40岁的“小镇青年”中 , 近八成表示 , 身边同龄人“一半以上选择去大城市发展”;仍留在当地的小镇青年 , 超九成打算去大城市发展 。一边是发展前景更好、竞争压力巨大、生活成本更高的大城市 , 一边是安逸舒适、祖辈居住、熟人社会的小县城——如果让你选 , 你会选哪个?这曾是许多年轻人思考过的问题 , 也成为综艺、影视、文学作品的讨论素材 。 40多年前 , 罗大佑就在《鹿港小镇》里提到 , 那些“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 感慨着“台北不是我的家 ,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岛叔一位身处西北县城的朋友说 , 近些年县里人口流失严重 , 上了大学的年轻人选择去北上广深发展 , 学历次之者也倾向于去大城市打拼 。毕竟 , 几座工厂外加一些餐馆、KTV、超市、麻将馆、小广场 , 就是当地人的工作圈、生活圈 , 对年轻人实在吸引力有限 。怎么办?难道要看着小县城“空心化”?补缺
最近 , 国家发改委下发了一份文件 , 标题是《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 。其核心 , 就是一个“补”字:县医院、步行街、菜市场、幼儿园、停车场、旧小区……方方面面都要开“补” 。为什么?因为这些看似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 , 折射的是县城公共资源缺口大、发展差距明显、人才外流严重等问题 。用文件中的话说就是 , “县城发展总体滞后 , 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较弱 , 当前的短板弱项及产业状况 , 难以支撑农民就近城镇化 。 ”什么意思?某人想在县城发展 , 但生活条件不理想、产业发展跟不上、工作前景不太光明 , 除了离开好像没有更好的办法 。 连“农民就近城镇化”都支撑不了 , 更甭说吸引更多人才了 。人民智库的调查显示 , 16-40岁的“小镇青年”中 , 近八成表示 , 身边同龄人“一半以上选择去大城市发展”;仍留在当地的小镇青年 , 超九成打算去大城市发展 。这一情况在农业县较多的中西部、东北地区尤为明显 。 恒大研究院研报显示 , 2011-2016年 , 在这些地区 , 县级市人口流出地区占比达到76.9% , 比前十年提升了11.6个百分点;县城人口净流出的比例达到80.9% 。这其中 , 93.7%的东北县级行政区存在人口流出 , 黑龙江、吉林接近100%;陕西、甘肃、贵州等省份也超过了85% 。本身底子差 , 条件不均衡 , 发展空间还小 。 更令人担忧的是 , 年轻人走后 , 县城还有机会吗?
贵州某贫困县 。 图源:多彩贵州网留人若要争得机会 , 必须能“留人” 。 这方面有优势的 , 多是东部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县域 。例如昆山 , 2010年末 , 这座位于江苏东南部的县级市户籍人口是71.13万人 , 2018年末 , 这一数字增至90.32万人 , 增幅27%;其常住人口规模则保持在160万人以上 , 超过户籍人口 , 明显是人口净流入状态 。久居昆山的朋友告诉岛叔 , 近些年当地科技园区建设正欢 , 年轻人争相到昆山工作:“养老成本低 , 城市绿化好 , 傍晚去街心公园散散步 , 别提多幸福了!”
昆山某企业生产车间 。 图源:人民网相比昆山这类富县 , “被逃离的县城”或许是大多数 。 透视全国1881个县和县级市 , 其间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是东西差距大 。 从省份来看 , 去年江苏省包揽全国县域GDP前3名;GDP全国十强县中 , 有6个在江苏;经济百强县中 , 江苏占1/4 , 浙江有18个 , 山东15个 , 这仨省加起来几乎就占了60%;百强县中超七成位于东部地区 , 西部地区占比不到一成 。其次是“头重脚轻” 。 经济规模排名前列的昆山、江阴 , 其GDP在4000亿元以上 , 比宁夏、青海、西藏3个省区都多 , 也超过太原、贵阳、兰州等9个省会城市;但大部分的GDP不足100亿元甚至不到10亿元 , 还赶不上一些经济强镇的规模 。问题不止于此 。 县域经济发展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等也是“老毛病” 。 一哄而上种茶叶、盲目跟风办工厂、大拆大建搞项目、大干快上后猝然离场……这些短视、不计长远的做法 , 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 更掏空县域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 , 让许多地方长时间负债负重、民怨很大 。跨越县城一头连着城市、一头接着乡村 。 农民进城是大势所趋 , 城乡之间地、钱、技、人等要素流动会越来越频繁 。相比人口过密、功能超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成本高等“大城市病” , 理论上 , 县城应该是生活和居住的良好载体 。但细察发达国家的经验便可知 , 得到城镇化进程的后半段 , 才会出现人才向小城镇迁移的情况 。 以美国为例 , 上世纪70年代 , 50个大城市的人口比重下降4% , 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人口则增加了11% 。按照发改委的分析 , 在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费支出等方面 , 当前中国县城仅相当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和2/3左右;若能缩小二者差距 , 新增投资消费空间巨大 。其实 , 已有不少县城意识到发展中存在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 , 强调转变发展方式、错位竞争 , 走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 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小 。西部某县一位官员跟岛叔说 , 近些年他们一直努力推动产业发展 , 但短板太多——土地指标不足 , 开发受影响;资金靠发债维持 , 又不想推高债务率、增加债务隐患;货运火车、高铁都缺乏 , 人流物流渠道亟待进一步打通 。不少县城面临的压力更大 。 有些县工业和农业基础较薄弱 , 尝试发展旅游但景色欠佳、特色不足 , 加之人少、交通不便 , 最后白忙一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县域发展破题 , 需要各方合力、耐心推进 。一些观察者认为 , 在国家和省级层面 , 可以考虑把县域间协调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 在土地、资金、交通、税收方面给予专项支持 , 给县城更多自主发展权和与之匹配的财权 。同时 , 县城更要“争口气” , 力求摆脱“半悬空”状态 , 与城市和农村对接好 , 用好两方面资源;规避“大而全”的发展路径 , 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好的投资项目 , 提升产业配套水平 , 让社会资本进得来、留得住 。考量这些做法的成效 , 最简单的一条就是本文开篇说的那个“抉择”:如果更多年轻人愿意留下来、愿意奔县城去 , 那才是真做到位了 。分页标题
四川某县城夜景 。 图源:《四川日报》文/ 江北渔者编辑/无忌、云歌
来源:(未知)
【】网址:/a/2020/0709/1594262315.html
标题:侠客岛:县城还留得住年轻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