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考驾照先“站口子”,假志愿催生新问题

多付100元即可免做交通文明志愿者
考驾照先“站口子”,假志愿催生新问题
考驾照前先做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是我国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的一项创新型举措 。然而在一些地方,这项举措在“落地”时却变了味 。
----------------
“真没想到,交了学费后,教练又跟我收了3次费 。”假期回老家桐乡市学车的大学生燕青(化名)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采访时“吐槽”,自己要考驾照,培训时被驾校收取了油费、空调费、模拟费等一系列费用 。其中,最令人不解的是一笔100元、用来抵扣“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的费用 。
根据浙江省桐乡市公安局交警大队2012年出台的“文明交通进驾校”活动的要求,驾校学员在常规科目学习、考试之外,还要额外增加2个小时的文明劝导活动 。这两个小时,“未来驾驶员”要头戴小红帽、身穿反光背心站在路口进行文明劝导 。当时《嘉兴日报》报道称,凡是在该市报考驾照者,在科目二考试前必须要上路参加一次两小时的文明劝导活动 。
但这一原本旨在提高驾校学员交通文明意识的“新政”,如今却催生了一门新的“营生” 。
100元“免站口子”
“所有人在科目四考试之前,必须要完成 。”桐乡一家驾校的教练老罗(化名)说,桐乡各驾校将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包干到岗”的形式,挂钩市区主要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 。
据老罗介绍,驾校接到相关部门通知后,向学员发放“学驾人员‘文明交通劝导’联系单”,并安排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两个小时的志愿活动 。按照流程,学员完成志愿服务后,由执勤民警或运管部门驾培科人员在“回执单”上签章确认,这张单子是学员最后申领驾驶证必备的材料之一 。但这一看似严谨的流程,却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挑战 。
“我没有‘站口子’,教练跟我们说只要交100块钱,他就能解决问题 。”燕青回忆说,教练当时把“站口子”的流程说得有些复杂,要求学员自己预约时间、自己来回、自己去盖章,“暑假天热,大家都怕麻烦,纷纷交了钱 。”
采访人员同时联系采访了桐乡3所不同品牌驾校的学员,他们均表示交过100元费用后,即免去了“站口子”的麻烦 。
据了解,完成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后学员能拿到的两张纸质证明——“学驾人员‘文明交通劝导’联系单”和“学驾人员‘文明交通劝导’回执单” 。联系单由学员完成志愿活动后带到交警大队,而回执单则是在执勤民警或运管所驾培科人员签名、盖章确认后由学员带回驾校 。
采访人员在学员提供的联系单和回执单上看到,只须填上负责巡逻该区域的中队名称、学员的名字和参加文明交通劝导服务的时间、地点即可,并无关于学员身份的个人信息核验相关内容 。
“别人替你去站也没关系 。”老罗向采访人员透露,有些教练还能拿到已有民警签名和盖章的单子,“一沓单子,只需要教练替学员填一下姓名和时间地点就行了 。”
一些教练向学员收取空调费、油费等
采访人员注意到,除了抵扣交通劝导志愿服务的费用,空调费、油费、吃饭钱、香烟钱……这些被冠以各种名头的收费对桐乡市的驾校学员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之事 。
根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第五十六条,“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存在索取、收受学员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等不良行为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通报 。”
但近年公开被处理的驾校教练却极少见,也很少有学员敢于举报教练 。“怕举报不成,教练给我穿小鞋 。”燕青的顾虑,也是很多驾校学员的担心 。
据悉,为了保证学员的权益,交通运输部要求各个驾校在每辆教练车内都安装识别指纹的打卡机,并且每一位驾校学员都有一张记录个人信息的驾校学员IC卡 。每次上课,教练要在学员将IC卡插入打卡机后按指纹签到,并在完成对每个学员规定的教学时长后按指纹签退 。分页标题
这是监督各个驾校在驾照培训期是否按照规定对学员练车时间及次数进行教学的有效办法 。只有IC卡记录显示达到了每个科目规定的练习时长,才允许学员预约科目考试 。
2016年,交通运输部又在上述规定基础上推出了“先学后付、计时收费”的新规定 。计时收费的原理便是由学员掌握IC卡,开始练习前将IC卡插入打卡机,结束练习后签退拔卡,按小时付费学习 。收费项目被分成5大类,分别是相关服务费用(包含教材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等)、理论知识培训费、驾驶模拟培训费、基础和场地驾驶培训、道路驾驶训练等 。其中,后三项收费又细分为按普通时段、高峰时段和节假日时段收费,分别标明学时单价 。
规范收费,一定程度上断了驾校的财路 。据老罗介绍,一些在驾校任职的教练没有基础工资,只有驾校按上个月所带学员科目三的通过率或拿到驾照的学员数给教练相应的提成 。而学员平时学习所开的教练车需要教练自己购买,油费也由教练个人承担 。
“这些费用七七八八算起来,教练工资太低 。所以会有一些教练向学员要一些油费、空调费……”老罗说 。
有意义的“新政”如何避免“被志愿、假志愿”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注意到,考驾照前先做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是我国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的一项创新型举措 。除浙江嘉兴外,全国多地都制定了相应办法 。比如,广西南宁要求驾校学员有3小时交通志愿服务时间;福建福州要求驾校学员当10天劝导员;河北石家庄将原科目三室内课堂教育的2个学时改为志愿服务学时,此外,北京、上海、江苏常州、苏州等地也都要求驾校学员有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学时 。
此前,浙江省绍兴市交警支队就有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一部分志愿者“站口子”态度不认真、不负责外,还有一部分志愿者请他人代做志愿者,“还伪造身份证,曾被我们查处过 。”
上海至善青年发展服务中心总干事季明律长期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他告诉采访人员,当前全国各地在志愿者团队管理以及志愿者工作与相关部门的对接上已经基本做到制度健全、合理可操作 。但在桐乡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打卡”的问题上,他认为仍有进一步规范的空间 。
“目前看来,一线交警对志愿者管理不到位,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他建议,出台相关志愿服务抵扣政策的部门可以尝试把“电子考勤、签到”的做法引入到志愿者服务学时的考勤中去,“实在没有相关设备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要求志愿者本人站在街头服务点上拍照打卡,交回执时连照片一同上交 。”
针对这一事件,采访人员致电嘉兴市12345市长热线,对方表示这是“驾校教练违规操作”造成的问题,“交警大队内部如果有人与驾校合伙,收取教练的费用,我们会进行查处 。”
社邻家创始人闫加伟长期研究社会创新工作,他告诉采访人员,桐乡案例是社会治理能力跟不上治理体系发展的典型代表 。“让学员站马路、做志愿者才能拿到驾照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 。但如何具体操作,才是治理能力的切实体现 。”他认为,这一问题的参与方为政府部门、驾校、交警、学员等,因此仅把治理能力局限于“出政策”是不够的,应该借助社会化(行风监督员对交警进行暗查)、法治化(对于造假者进入征信记录)、智能化(引入智能软件,对于新学员值勤志愿服务进行在线考勤、时间记录,并可引入区块链技术使其时间进入时间银行,使其打消对于此事的反感)、专业化(同时开发专业软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进行文明倡导等)等多方路径 。
“这些路径肯定不是一方可为,需要社会协商和公众参与,这样才能杜绝被志愿、假志愿的现象 。”闫加伟说 。
【学员考驾照先“站口子”,假志愿催生新问题】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王烨捷 实习生 戴笑凡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