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若楠|耳垂长成这样的人,心脏病风险高
本文插图
▲专家教你通过摸和测量 , 一针见血地判断心脏的好坏 。
它是指起于耳屏间 , 止于耳垂边缘 , 成 45°角 , 且长度大于耳垂 1/3 的斜形褶皱 , 可见于耳垂的单侧或双侧 。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 有这种耳垂折痕的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 因此一般认为 , 耳垂折痕征是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线索 。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 , 耳垂折痕并不是绝对和唯一的指标 , 具体还应考虑患者其他方面的因素 , 因此一旦发现耳垂存在上述折痕 , 最好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
颈围作为反映上身皮下脂肪的指标 , 间接反映了全身游离脂肪酸的浓度 。
而高脂血症正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更有研究表明 , 颈围对于预测冠心病 , 较其他体脂指标更为灵敏 。
建议定期摸摸自己的脖子 , 并测量颈围 。
腹部是皮下脂肪蓄积的另一部位 , 因此腰围是另一个反映血脂情况的指标 。
腰围超标也称“中心性肥胖” , 它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 。 一旦发现腰围超标 , 要及时去医院做血压、血脂和血糖检测 。
脉搏反映着心脏的搏动 , 健康的心脏能稳定维持在60~100次/分 , 均匀且有节律的跳动 。
太快或太慢、节律不齐、强弱不等都是心脏疾病的征兆 。 但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后 , 脉搏可短暂性增快 , 休息数分钟后即可恢复 。
患有“三高”的人不妨定期摸摸自己的脉搏 , 并记录下脉搏跳动情况 。
足踝是身体最低的部位 , 心脏功能正常时 , 下肢的静脉血能顺利回流至心脏;心脏功能不佳时 , 下肢的血液不能顺利流回心脏 , 就会表现为足踝处水肿 。
其他原因譬如低蛋白血症、肾脏疾病、药物等因素 , 也都可能导致足踝处水肿 。 如果发现足踝水肿 , 需高度重视 , 尽快就医 。
改善日常生活方式 , 控制体重、饮食均衡、积极锻炼、远离烟草……这些能在疾病发病前 , 及时“悬崖勒马” 。
具体来说 , 做到以下6点可以让护心有章可循 。
一旦有了风险暴露 , 就意味着在心血管事件链中向过早死亡奔跑 。 人如果控制好“三高” , 应该可以活到100~120岁 。
建议老人平时在家勤测量血压、血糖等 , 如果经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 , 血糖、血脂、血压仍未达标 , 需尽早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启用药物治疗 。
一般人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即可 , 40岁以下且有心脏病家族史 , 以及75岁以上者 , 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 。
【甘肃张若楠|耳垂长成这样的人,心脏病风险高】吸烟者心血管病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2~3倍 。
研究显示 , 戒烟对预防心血管病复发的作用占40% , 戒烟24小时 , 心血管系统就开始受益 , 血压下降、心跳变缓 , 发生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的风险随之降低 。
此外 , 饮酒量越大 , 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就越大 , 因此还应少喝酒 。
不少人认为 , 心脏不好就应多休息 , 避免运动 。
事实上 , 规律的运动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 与不运动的人相比 , 每周做中高等强度运动的人 , 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风险分别下降64%和63% 。
即便是心血管病患者 , 每周运动时间增加3小时 , 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就能下降31% 。 老人不妨打打太极拳、六通拳等 。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 , 全世界每年有160万人死于高盐饮食引起的心血管病 。
建议烹调时少用盐和酱油 , 可试着用香料或其他天然调味品代替 , 例如大蒜、姜、百里香、柠檬草等 。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 ,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分页标题
控制体重 , 特别是青少年肥胖 , 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 ■
院长在线按+
心脏是人体内的“发动机” , 身体所有的功能都需要心脏泵血来维持 。 心脏的内在变化 , 常常外显于体表 。 大量研究证实 , 通过检查或测量身体的5个部位 , 可以发现一些心脏疾病的早期线索 。
本文指导专家:
曾伟杰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
1
摸五个地方 , 知心脏好坏
01 耳垂
它是指起于耳屏间 , 止于耳垂边缘 , 成 45°角 , 且长度大于耳垂 1/3 的斜形褶皱 , 可见于耳垂的单侧或双侧 。
本文插图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 有这种耳垂折痕的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 因此一般认为 , 耳垂折痕征是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线索 。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 , 耳垂折痕并不是绝对和唯一的指标 , 具体还应考虑患者其他方面的因素 , 因此一旦发现耳垂存在上述折痕 , 最好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
02 脖子
颈围作为反映上身皮下脂肪的指标 , 间接反映了全身游离脂肪酸的浓度 。
而高脂血症正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更有研究表明 , 颈围对于预测冠心病 , 较其他体脂指标更为灵敏 。
通常 , 男性颈围与冠心病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 颈围36.38~37.80厘米的男性冠心病发病风险最高;女性中 , 颈围在35.35厘米以上者 , 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更高 。
建议定期摸摸自己的脖子 , 并测量颈围 。
测量方法:直立位 , 双目平视 , 测量颈后第七颈椎上缘(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处) , 至前面的喉结下方颈部水平处的颈围长度 。
本文插图
03 腰
腹部是皮下脂肪蓄积的另一部位 , 因此腰围是另一个反映血脂情况的指标 。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指出 , 男性腰围≥85厘米 , 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腹部脂肪蓄积界限 。
腰围超标也称“中心性肥胖” , 它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 。 一旦发现腰围超标 , 要及时去医院做血压、血脂和血糖检测 。
测量方法:直立位 , 两脚分开 30~40厘米 , 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 , 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 , 紧贴而不压迫皮肤 , 读数 。
本文插图
04 手腕
脉搏反映着心脏的搏动 , 健康的心脏能稳定维持在60~100次/分 , 均匀且有节律的跳动 。
太快或太慢、节律不齐、强弱不等都是心脏疾病的征兆 。 但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后 , 脉搏可短暂性增快 , 休息数分钟后即可恢复 。
患有“三高”的人不妨定期摸摸自己的脉搏 , 并记录下脉搏跳动情况 。
测量方法:平躺静息3分钟 , 伸开左臂或右臂;将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搭按在伸开手臂的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保持正常均匀呼吸 , 计数1分钟 。
05 足踝
足踝是身体最低的部位 , 心脏功能正常时 , 下肢的静脉血能顺利回流至心脏;心脏功能不佳时 , 下肢的血液不能顺利流回心脏 , 就会表现为足踝处水肿 。
本文插图
其他原因譬如低蛋白血症、肾脏疾病、药物等因素 , 也都可能导致足踝处水肿 。 如果发现足踝水肿 , 需高度重视 , 尽快就医 。
测量方法:手指用力按压脚踝或小腿前侧数秒 , 手指松开后 , 按压部位呈凹陷状 , 不能立即恢复则可判断为水肿 。分页标题
2
6招给心脏上道保险
改善日常生活方式 , 控制体重、饮食均衡、积极锻炼、远离烟草……这些能在疾病发病前 , 及时“悬崖勒马” 。
具体来说 , 做到以下6点可以让护心有章可循 。
01 监测三高
心血管事件链是从没有疾病风险到血管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再到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 。
一旦有了风险暴露 , 就意味着在心血管事件链中向过早死亡奔跑 。 人如果控制好“三高” , 应该可以活到100~120岁 。
本文插图
建议老人平时在家勤测量血压、血糖等 , 如果经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 , 血糖、血脂、血压仍未达标 , 需尽早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启用药物治疗 。
02 定期体检
一般人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即可 , 40岁以下且有心脏病家族史 , 以及75岁以上者 , 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 。
03 戒烟戒酒
吸烟者心血管病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2~3倍 。
研究显示 , 戒烟对预防心血管病复发的作用占40% , 戒烟24小时 , 心血管系统就开始受益 , 血压下降、心跳变缓 , 发生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的风险随之降低 。
此外 , 饮酒量越大 , 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就越大 , 因此还应少喝酒 。
04 多做运动
不少人认为 , 心脏不好就应多休息 , 避免运动 。
事实上 , 规律的运动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 与不运动的人相比 , 每周做中高等强度运动的人 , 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风险分别下降64%和63% 。
本文插图
即便是心血管病患者 , 每周运动时间增加3小时 , 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就能下降31% 。 老人不妨打打太极拳、六通拳等 。
05 低盐饮食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 , 全世界每年有160万人死于高盐饮食引起的心血管病 。
建议烹调时少用盐和酱油 , 可试着用香料或其他天然调味品代替 , 例如大蒜、姜、百里香、柠檬草等 。
06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 ,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
控制体重 , 特别是青少年肥胖 , 可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 ■
- 甘肃涵德心理教练服务中心|第7期力量之源(会员版)---生命的春天,从心起航!?
- 甘肃|7月下旬甘肃将多雨 23日至25日甘肃省有区域性明显降水
- 安定区|甘肃定西:高原夏菜采收忙
- 不旅不婷|甘肃有个民国大户人家私宅,被称为砖雕大观园,中西结合上过央视
- 冶海天池|甘肃冶力关也有天池,是当地的高原圣湖,也是新版西游记拍摄地
- 苏丹卿|甘肃这座寺鲜为人知,寺内古柏已有2500年,堪称“陇右第一名刹”
- 南郭寺|甘肃这座寺庙鲜为人知,寺内古柏已有2500年,堪称“陇右第一名刹”
- |秦安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甘肃省首批创伤中心认证
-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大包小包甘肃省博物馆漫游记丨第九话:蹴鞠
- 甘肃|甘肃惊现一“巨婴”,沙漠中“沉睡”2年多,今吸引众多游客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