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邢襄文化】内丘县——通用之邢州白瓷


_本文原题:【邢襄文化】内丘县——通用之邢州白瓷

邢窑|【邢襄文化】内丘县——通用之邢州白瓷
本文插图
在许多文献中都记载着内丘的邢窑 , 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瓷窑 , 因创烧“类雪”、“类银”的邢白瓷而闻名于天下 。 内丘邢窑遗址被评为 2012 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

邢窑|【邢襄文化】内丘县——通用之邢州白瓷
本文插图
邢窑出土的佛教造像
白瓷是什么样的瓷器?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 , 陶的历史十分悠久 ,大约在 7000 年前制陶技术就比较成熟了 , 而瓷的历史则更早 。 考古工 作者在商代遗址中就发现了许多原始瓷器 , 这可能是瓷器的鼻祖了 。 后来随着人们对瓷器的制造技术不断加深 , 通过探索使瓷器的制造工艺得 到了很大提高 。 当时瓷器多产在南方 , 以烧制青瓷为主 。 而邢窑白瓷始于隋 , 其烧制的成功结束了我国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 促使与越窑为代表的青瓷争奇斗妍 , 构成了唐代“南青北白”的两大瓷器体系 , 为唐代 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邢窑至唐中后期已自成体系 。 有人说没有邢窑白瓷就没有元明时期的青花;也有人说 , 没有邢窑白瓷就没有后来的五彩 。 无论如何说都不为过 , 试看今日天下瓷器无 不以白瓷为基础 , 白瓷如同一张白纸 , 有了这张瓷质的白纸 , 才令今天的瓷器业更加辉煌 。

邢窑|【邢襄文化】内丘县——通用之邢州白瓷
本文插图
五代以后 , 盛产白瓷的邢窑开始逐步衰退 , 就连窑址也不知去向 ,这成为一个历史谜题 。
唐李肇在 《国史补》 中说“内丘白瓷瓯 , 端溪紫石砚 , 天下无贵贱 通用之” 。
茶圣陆羽说 , 邢州白瓷“类银类雪” 。

邢窑|【邢襄文化】内丘县——通用之邢州白瓷
本文插图
皮日休在诗文中唱说:“邢人与越人 , 皆能造瓷器;轻如云魄起 ,圆似月魂坠 。 ”
上世纪八十年代 , 在内丘及临城不断发现瓷窑址 , 从而揭开了邢窑 之谜 。 目前 , 共在内丘发现窑址 28 处 , 分布在李阳河及小马河流域 ,东起白家庄 , 西到西丘 , 南到冯唐 , 北到瓷窑沟 , 方圆约 120 平方公 里 , 并在邢台桥东区及邢台县大沙河发现了北朝时期的瓷窑址 。
1980 年 , 在内丘、临城等地发现分布在南北长 30 公里、东西宽 10 公里范围内的窑遗带 , 总面积约 300 万平方米 。
2003 年曾在内丘县城关步行街发现邢窑遗址 , 并进行过抢救性考古发掘 , 出土瓷窑炉和比较丰富的瓷片堆积层 , 和一定数量的“官”、 “盈”字款器物残片 。
2012 年在内丘县城关 , 步行街的西侧再次发现邢窑遗址 , 经考古发掘发现窑炉 11 座、灰坑 140 座、灰沟 6 条、井 34 眼、墓葬 22 座 ,出土瓷器和窑具残片 20 万件 (片) 以上 , 完整和可复原器物超过 2000 件 , 器形有碗、钵、盘、杯、罐、瓶、盆、壶、炉、俑、瓷塑、模子等以及各式匣钵、窑柱、支钉等窑具 , 另外还出有形式多样的陶器如陶 盆、陶罐、陶瓮、陶缸、陶瓦当及瓦当模子等 。 由此证实这里是邢窑的中心窑场之一 。

邢窑|【邢襄文化】内丘县——通用之邢州白瓷
本文插图
在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下 , 发现邢窑产品种类丰富 , 胎质坚实细 腻 , 装饰技法精美 , 其产品种类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 器有碗、 盘、杯、壶、钵、罐等 , 窑款有“盈”、“大盈”、“翰林”、“官”、 “进”、“解”、“王”、“江”、“□弘”、“楚”、“石”等 。
【邢窑|【邢襄文化】内丘县——通用之邢州白瓷】分页标题邢窑白瓷产品不仅质量高 , 还能生产透影白瓷 , 唐元稹 《饮致用神 曲酒三十韵》 一中记有“烘透内丘瓶” , 所谓“烘透”的白瓷应该就是 透影白瓷 。 “烘”为烘烧 , “透”为透彻 , “烘透”与“内丘瓶”连 ,文意就是内丘烧制的瓷瓶带有透亮的特点 。 邢窑白瓷中的透影白瓷 , 在 外国的文献中都有记载 , 阿拉伯人苏林曼 (Suleinman) 在唐宣宗大中 五年 (851) 《笔记》 中提到“中国人持有白色黏土制作的碗 , 像玻璃 一样 , 可以看到里面盛的液体” 。
邢窑产品除上贡朝廷外 , 还远销埃及、印度、叙利亚、日本、伊 朗、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
邢窑在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史都有着巨大贡献 , 时至今日仍占有重要 地位 , 对中华民族文明进程有着强力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