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闻说|原始黑洞是否存在?吞噬中子星喷出重元素成探测依据


核心提示:重元素或为原始黑洞存在依据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8日消息 , 据国外媒体报道 , 宇宙大爆炸之后 , 宇宙中的物质立即变得极为稠密 , 还会如涟漪般随意波动 。 会不会某些区域的密度达到足够高之后、便坍缩形成了黑...

鲜闻说|原始黑洞是否存在?吞噬中子星喷出重元素成探测依据
本文插图
重元素或为原始黑洞存在依据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8日消息 , 据国外媒体报道 , 宇宙大爆炸之后 , 宇宙中的物质立即变得极为稠密 , 还会如涟漪般随意波动 。 会不会某些区域的密度达到足够高之后、便坍缩形成了黑洞呢?
这种原始黑洞猜想已经在理论界流传了一段时间 , 部分原因是因为 , 它们可以提供大量构成宇宙主体的暗物质 。 但要检验这种黑洞是否存在 , 就需要它们产生某种能被我们探测到的依据 。 对此 , 理论学家有些一筹莫展 。 不过 , 三名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近日提出了一条探测依据:这种黑洞也许可以吞噬中子星 , 且在合适情况下 , 会向外喷出重元素 。
事实还是结果
原始黑洞与通过巨恒星坍缩形成的黑洞有两点区别 。 其一 , 原始黑洞的质量悬殊巨大 , 有的可能连一颗恒星都不到 , 有的则可能重达超新星爆炸时形成的任何物质的数千倍 。 其中较重的黑洞更具吸引力 , 因为它们可以解释为何宇宙诞生后不久便出现了超大质量黑洞 。
第二点区别是 , 原始黑洞在宇宙时间线上出现得更早 。 早在恒星诞生之前 , 暗物质的影响就已经十分明显了 , 而在宇宙开始扩张之后形成的黑洞均以恒星为前身 。 由于原始黑洞出现得更早 , 也许现今暗物质中的一大部分都与其有关 。 不过有多项研究指出 , 具体多少也是有限度的 。
【鲜闻说|原始黑洞是否存在?吞噬中子星喷出重元素成探测依据】问题在于 , 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点 , 我们都无法进行详细考察 , 因此无法确定原始黑洞是否存在 。 因此 , 虽然这些天体从理论而言是成立的 , 但它们并没有对当今宇宙造成什么影响 , 使我们无从搜寻 。
但如果这次科学家所言不虚 ,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在此次发表的新论文中 , 作者们描述了原始黑洞吞噬快速旋转的中子星时产生的特殊效果 。
邂逅中子 请想象一个直径与曼哈顿相当、以几毫秒一圈的速度高速旋转的圆球 。 如果往上面放一个黑洞 , 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这就是这篇论文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 黑洞吞噬物质的速度是有限制的 , 因此接触黑洞后 , 中子星不会被立即摧毁 。 相反 , 黑洞会在中子星中央固定下来 , 从内到外将其吞噬一空 。
黑洞吞食中子星时 , 中子星会逐渐收缩 。 由于角动量守恒 , 它会旋转得越来越快 。 别忘了 , 它的旋转速度本来就够快了 。 最终 , 中子星靠近赤道的外层物质也许能够达到逃逸速度 。 约等于太阳质量十分之一的物质将被甩入宇宙中 。
在正常情况下 , 一堆中子显然不够稳定 , 将通过各种反应迅速转化为原子 。 但论文作者指出 , 最终的产物将是质量较重、富含中子的原子核 。 这一点很有意思 。 重原子核通常是通过“快反应过程”(r-process)形成的 , 即中子的快速集聚过程 。 这需要用中子快速轰击原子 , 使得原子还没来得及对前一颗中子做出反应 , 就已经吸收了下一颗中子 。 最终 ,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达到了一定数量 , 便形成了重元素 。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超新星爆炸可以提供快反应过程发生的条件 , 但科学家仍在努力验证这一点 。 不过 , 此次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论文认为 , 这些重元素不需要超新星爆炸也可以形成 。 论文中指出 , 宇宙中重元素的分布与原始黑洞和中子星的反应结果基本一致 。
事实上 , 论文作者认为这种反应机制可以解答各种天文未解之谜 , 从非重复快速射电爆发 , 到超级超新星爆炸(kilonovas) , 再到星系产生暗物质的途径 。 此外 , 黑洞本身便含有宇宙中约10%的暗物质 。分页标题
此次研究的价值在于 , 它提出了一项预测 。 如果我们观测到了附近的超级超新星爆炸或快速射电爆发现象 , 引力波探测仪也许能感受到某种扰动 , 但随之而来的不会是黑洞旋转合并时产生的正常波形 , 因为黑洞已经置身于另一天体内部 。 目前 , 我们只能再等上几年 , 等更多的探测器被研发出来 。 然后继续等待观测半径内发生某起上述天文事件 。 (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