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地宝藏』——云南少数民族饰品


_本文原题:『滇地宝藏』——云南少数民族饰品
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滇地宝藏』——云南少数民族饰品
本文插图
作为一座近70年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 , 云南省博物馆近20余万件藏品无疑是云南人民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 无论是青铜、陶瓷 , 还是书画、工艺品 , 这里存放了千万年来云南这块神奇土地的文明痕迹 。 每一件国家宝藏 , 从来都不是与世隔绝的 , 古往今来 , 它都与你我有关 。 而正是这一件件国之瑰宝 , 组成了我们自信和自豪的基石 。
云南金银器的使用 , 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 到明清时期依托云南本地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交流 , 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 使云南的金银饰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
傣族镶石银鎏金项圈

云南|『滇地宝藏』——云南少数民族饰品
本文插图
最大径29厘米 重400克
该项圈上用锤碟工艺制作的双龙双凤极具立体感 , 并兼具透雕、錾花、镶嵌、镀金等工艺形成多层次组合 。 项圈尾部作两雁首交颈 , 蕴含“雁首之礼” 。 整个项圈色彩富丽、对比强烈、金碧辉煌 , 当为傣族贵族婚礼之用 , 寓意婚姻幸福美满, 代代相传 。 从用料和宝石的产地看 , 又带有云南地方特色 , 为傣族金银制造器中的精品 。
傣族银鎏金垂帘头饰

云南|『滇地宝藏』——云南少数民族饰品
本文插图
通长16厘 主体高7厘米
宽13厘米 重54克
饰品正中端居南传上座部佛教塔顶造型;其后一层为翼状飞檐分列两边 , 下饰一排如须发般整齐排列下垂的扭丝银须;再后一层为网状结构 , 半月形底边 , 边坠芝麻银片小铃坠 , 正中镶嵌红宝石2颗 。 发饰金光耀眼 , 生动而富有灵气 。 新颖、独到的设计和做工考究的款式 ,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 。
彝族银錾花帽箍

云南|『滇地宝藏』——云南少数民族饰品
本文插图
高12.5厘米
蓝黑布为内衬 , 外围一錾花银箍呈莲花形 , 其面镂空并有錾花 , 有楼宇、双鱼、石榴、花卉、枝叶、乳钉纹等纹饰 。 此帽饰结合了 “鱼跃龙门”“石榴多子”等汉文化中常见的吉祥寓意 , 体现出彝族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 , 表现彝族企盼人丁兴旺、子孙光宗耀祖的愿望 。
瑶族银顶板

云南|『滇地宝藏』——云南少数民族饰品
本文插图
直径15厘米 , 重260克
圆形 , 中间錾刻太阳纹 , 有芒10束 , 芒间錾乳钉纹10枚 , 其余部分满錾规整的几何纹 , 装饰圆满 , 边镶两圈银片 。 这是瑶族支系之一顶板瑶妇女佩戴的头顶饰物 。
佤族银披肩

云南|『滇地宝藏』——云南少数民族饰品
本文插图
领围46.5、高49厘米 , 重753克
此件披肩由四层组成 , 排列错综有序 , 繁而不乱 , 构图具有节奏感、韵律之美 。 花草、动物等吉祥图案银牌4排相缀连 。 其下扣坠有长长链坠 , 底端缀有小鱼、佛手、石榴、铃坠等 , 披在身上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摇曳铃响 。 在云南 , 少数民族不止喜欢用金、银、铜、植物、石头、骨头等材料装扮自己 , 也以刺绣、五彩须穗等编缀组合银花、银泡等 , 因其五彩缤纷、绚丽华美 , 又称为花 披、披花 , 披挂起来十分引人注目 , 形成民族独具特色的装饰形式 。
傣族银臂钏

云南|『滇地宝藏』——云南少数民族饰品
本文插图分页标题
高12.6厘米 最大径6.8厘米
重315克
【云南|『滇地宝藏』——云南少数民族饰品】臂钏 , 即戴在手臂上的环形装饰物 。 隋唐时期 , 此种饰物也叫“腕钏”“跳脱” 。 臂钏的具体形制在两千多年间变化不大 。 此臂钏将银条锤扁 , 盘绕成螺旋圆筒状6圈 , 可自由伸缩 , 其上錾刻花卉图案 , 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整节环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