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风口背后:亏的心惊胆战,烧的天昏地暗
“成大事者 , 无不讲求顺势而为!”作者 | 刘晓月如果说国内的汽车行业正在面临寒冬 , 那么新能源汽车就是寒冬里的温泉 , 而泡温泉的时候 , 各位老板需不需要来点搓背服务?成大事者 , 无不讲求顺势而为!若论当今中国最大的“势” , 当非“新基建”莫属 , 被寄予了拯救疫情冲击下 , GDP增速创历年新低的厚望 , 也成为各项政策、各路资本密集涌入的方向 。而充电桩 , 就是其中之一 。 央视新闻报道中 , 新基建七大领域之列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位居其中 , 与5G、AI并肩 。 (央视报道新基建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来自中央和地方的政策给这个市场持续地输入强心剂 。 4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宣布 ,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国家将继续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预计2020年全年完成投资约100亿元 , 新增公共桩约20万个、私人桩超40万个、公共充电站4.8万座 。 地方层面 ,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山东等地已经先后发布了充电桩的扶持政策 。而且充电桩的建设 , 是当务之急 。 截止2019年12月 , 中国充电桩保有量为121.9万台 , 其中公共充电桩51.6万台 , 私人充电桩70.3万台 , 车桩比约为3.4:1 , 距离《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要求相差甚远 。 而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 。 这意味着 , 若要达到1:1的车桩比 , 我们要在10年之内补上6300万的缺口 。
在过去这两个月里 , 充电桩在资本市场上大动作频频 。 国网宣布2020年计划投资27亿元 , 新增7.8万个充电桩 , 这相比2019年翻了10倍;南方电网也表示 , 预计全年将投资12亿元 , 新建充电桩数量1万个以上 。 除了国有企业之外 , 头部的民营企业也纷纷抓住时机、加码投资 , 特来电预计2020年同社会资本合伙人共投资20亿 , 投建公共充电桩50000个;星星充电表示今年将投入10个亿建设充电网络 。 仅以上四家企业 , 2020年的累计投资金额就达到69亿元 。有业内人士甚至乐观表示:“要干大事的时候到了!”然而 , 充电桩的钱 , 真的有这么好赚吗?一然而 , 这门万亿级别的生意 , 曾经被给予了“亏得让人心惊胆战”的评价 。充电桩的风 , 最早是在2014年开始吹起 。随着新能源汽车建设的加码 , 充电桩政策也不断推进 , 2014年开始给予了民营资本进场的机会 。 2014年5月27日 , 国家电网宣布: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 , 以及慢充、快充等各类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 。许多企业争相入场 。 据不完全统计 , 在2017年上半年时 , 中国充电桩企业的数量达到峰值 , 超过1000家 。然而 , 2015年 , 一纸“新国标” , 让许多企业的大笔投入迅速归零 。 2015年年底 , 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出台 。 这意味着此前建成的不符标准的充电桩接口全部作废 , 如果想留下来 , 就得“推倒重来” 。尤其受到重创的 , 是那些头部企业 。 比如说特来电 , 2015年特来电的装机量为1.1万台 , 根据新国标进行调整的花费竟然高达数千万元 。 这对于彼时尚未盈利的企业来说 , 简直是当头一棒 。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如此叹息:“亏得让人心惊胆战” 。更为致命的是充电桩的“烧钱”程度 , 使得大量玩家被迫出局 。 截止2019年年底 , 如今全国存活的充电桩企业仅剩100多家 , 90%的企业遭遇淘汰 。这一方面是因为各家企业盲目的跑马圈地 , 导致规划布局很不合理 , 致使充电桩使用率极低 , 甚至出现了“充电桩”坟场 。比如北京蟹岛度假村附近的一个停车场 , 出现了大规模的“僵尸桩” 。 大部分充电桩已经损坏 。 要么枪头损坏 , 要么亮着“故障”黄灯 , 或者已经断电无法使用;甚至有的由于长时间无人使用 , 有的充电桩已经裸露出了充电线 , 只好用塑料袋包裹;有的已经被藤蔓缠绕起来;还有的充电桩已被大火烧焦 。其实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 , 将数十根充电桩配置在远离市区且以接待旅行团为主的度假村 , 这简直不可理解 。 就像近年来无数风口一样 , 很多企业建设充电桩就是在蒙眼狂奔:没有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 也不对人流、车流和潜在需求等进行量化测算 , 只管“建建建” , 怎会不留下一地鸡毛?分页标题
另一方面是因为 , 充电桩的盈利方式单一 , 需要巨大的投入 , 仅仅靠收电费、服务费 , 几乎不可能盈利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 , 建设一个普通的交流电充电桩建设成本大约需要2万元 , 直流快充电桩则在10万元左右 , 一台充电桩要连续工作1000个昼夜才能回本 。比如在深圳这个先行区 ,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曾计划2012年完成的充电站与充电桩在2013年 , 只有不到10%的设备完成率 , 却带来了每年1300万的亏损 。于是 , 充电桩风口逐渐幻灭 , 容一电动破产 , 充电桩“第一股”富电绿能退市 , 特来电两年亏损5个亿 , 即使是规模最大的前三家充电桩运营商特来电、国家电网和星星充电 , 到现在也没有一家通过充电服务费实现盈利的 。二然而2019年的一纸政策 , 让充电桩市场“死灰复燃” , 引来了更多玩家的前赴后继 , 其中不乏一些互联网巨头 。2019年3月 , 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 , 明确要求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 , 转换为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的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 。滴滴布局不断加码 。 起初 , 滴滴分别是与特来电、星星充电、万马爱充这几家运营商合作 , 为自家平台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 截止到2018年1月 , 也许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电动车主 , 滴滴方面上线了自己的小桔充电服务 。 2019年6月 , 滴滴出行与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组成战略联盟 , 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 , 进行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支付宝也跑步入场 。 2019年6月 , 支付宝上线“蚂蚁充电”小程序 , 接入特来电、星星充电、万马爱充、车电网、云杉智慧、云快充、德洛股份、66快充、安悦充电9家运营商的充电服务 , 并称已经覆盖全国70%以上的公共充电桩 。
特斯拉也下了重注 。 特斯拉进入中国后 , 在上海工厂建成之前就开始部署超级充电桩 , 截至2019年1月时 , 特斯拉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1540个 , 当时就已经超过了比亚迪 , 成为仅次于上汽安悦的国内第二大车企充电桩运营商 。 2020年 , 特斯拉除了要在中国新建4000+超级充电桩 , 对原有V2超级充电桩进行V3升级外 , 还计划打通上海-伦敦的跨国充电线 。除此之外 , 华为、宁德时代、恒大等也相继布局充电相关领域 , 至此 , 这个市场上汇聚了来自能源、汽车、交通、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各方巨头 , 也进一步拓宽了这个行业的想象空间 。有业内人士曾经如此形象地比喻充电桩——如果说国内的汽车行业正在面临寒冬 , 那么新能源汽车就是寒冬里的温泉 , 而泡温泉的时候 , 各位老板需不需要来点搓背服务?三各路资本蜂拥而入的充电桩领域 , 当然不仅仅是靠“一个桩” , 而是看它背后蕴藏的巨大价值 。比如 , 充电桩与生活服务生态的结合 。 充电站通常会配备便利店 , 汽车维修保养站、娱乐设施 , 甚至还能看到户外广告牌 , 可以说用车生活中的每一个触点都能在这里找到 。 那么 , 除了单纯的充电服务之外 , 也可以在周围建设环境较好的休息室 , 并提供饮品及餐食 , 充电APP中加入地图、购物、下单等功能 , 打造充电桩周边生态APP 。比如 , 充电桩与智能驾驶的结合 。 通过配备摄像头和超声传感器智能充电桩的辅助 , 你的车子能自动去寻找有充电设施的空车位 , 并自动开始充电模式 , 甚至顺便帮你的车子做个“体检” 。 除了服务好个人车辆之外 , 智能充电桩还能实现车辆追溯 , 助力社区安防 。由此可见 , 充电桩的想象空间十分巨大 。目前 , 充电桩的产业生态仍然是巨头当道 , 头部效应明显 。 充电联盟数据显示 , 全国共有18家规模化运营商企业 , 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三家头部集团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 。 分页标题
但是与此同时 , 小玩家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 。 无论是上游的充电桩设备制造 , 还是中游的建设和运营生态 , 或是下游的云端控制平台和线下维护操作 , 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掘进的重点方向 。那么 , 这个行业究竟能成长为多大的一座金矿?又是谁才能从这个行业中成功掘金?让我们拭目以待 。
- 南方PLUS|百事正式收购百草味,“双百”联姻能否搅动万亿零食市场?
- |独家对话虎扑创始人程杭:爆发的直男经济,风口往哪吹?
- 中国网|国家统计局回应1300万亿社会总资产:不等于家庭总财富
-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对于陆正耀“背后”的愉悦资本来说,反思才是第一要务
- 黑人亿万富翁:美国应为奴隶制赔偿14万亿美元
- 加拿大必读|却可能永远破坏公平,深度:欧洲政府拧开高达15万亿的救援水龙头
-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专稿」风口在哪里?燃气行业投资和市场拓展应如何走?
- 光明网|我国总资产超1300万亿,人均93万元?别急着说“拖后腿”
- 网易科技报道|载人航天影响?特斯拉股价重回900美元 市值逼近1.2万亿
- 武汉我也是9899828分之一!武汉成为最安全城市,背后有这么多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