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悦常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何陷入校园霸凌的泥潭?
4个14-15岁的少年踢打一个12岁的少女 , 导致多处软组织损伤 。
一段人们不愿意看到的视频 , 又引出了一件校园霸凌事件 。
本文插图
近些年来 , 校园霸凌事件几乎成了全社会的心病 , 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欺侮、辱骂 , 甚至暴力殴打让人心惊 。 受害者和施暴者都是孩子 , 更让人痛心 , 同时 , 也不断地反问——为什么?
青春期的年纪 , 本来是身心成长的黄金时期 , 可为什么校园霸凌总是出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
为什么一个平时非常乖巧的孩子 , 会成为霸凌的施暴者 , 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暴力行为?
为什么校园霸凌事件总是发生 , 施暴者甚至还自己录制视频 , 引以为豪?
探讨这些问题 , 就要从青少年自身特点、社会因素、学习因素 , 几个方面来探讨 。
本文插图
1、青少年自身特点
【自我中心性】
这里的自我中心性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自私自利 , 不顾及他人 。 这里的自我中心性 , 是指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过于高涨 , 有时候分辨不清自己所关心的焦点和他人所关心的焦点的差异 。
青少年时期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 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
本文插图
假想观众
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性可以表现为“假想观众” 。
他们会认为别人都在关注自己 , 但可能真实情况是没有人在关注他们 。 即便在青少年自己一个人 , 周围没有他人的时候 , 他们也会感觉自己像在舞台上一样 , 无形中有人关注着自己 。
青少年因此会非常重视他人对自己评价 , 也使得他们对其他事物和人的评价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 。
如果人们让校园霸凌的施暴者说出他们欺辱他人的原因 , 很多时候在成年人眼里看似可笑甚至荒谬 , 但在青少年这种心理背景下 , 他们认为自己的理由很充分 。
本文插图
他们会将自己的观念混淆到别人身上——我认为对的 , 其他人也应该认为是对的;我喜欢的 , 其他人也应该是喜欢的 。
所以 , 当他人和自己观念不同 , 他们就会感到他人和自己是冲突的 。
他们会认为别人和自己的差异是故意作对 , 是“瞧不起我” , 是找茬儿 , 等等 , 于是就会把与他有不同看法的人放在敌对的一面 , 产生不良情绪 , 有的人就可能会有想要报复的冲动 。
极端性、偏执性和不平衡性恰恰是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作用下 , 遇到他们认为与自己不同的人 , 青年少年就可能将这种错误认知产生的报复的冲动变成行动 。
本文插图
独特自我
在青少年心中 , 自己是独特的 , 这种“独特自我”的心理状态 , 使青少年会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夸大 , 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 独一无二的 。
这样的心理状态 , 会让青少年总是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和标准判断周围的事物 , 用自己的喜好分析和推论他人的动机和意图 , 也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 ,
然而 , 青少年会对自己的结论坚信不疑 , 因为“我”是“独特的” 。
本文插图
由于“独特自我”的心理影响 , 当青少年一旦认定了他人“不利于己”时 , 很难改变态度 。分页标题
接下来就可能是有针对性的持续的情绪对抗 , 而针对某人或某事的恶劣情绪反复震荡之后 , 就可能演变成语言或行动的攻击性 。
这也是青少年容易出现校园霸凌的心理因素之一 。
本文插图
【矛盾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也是青少年时期的特点之一 , 例如勇敢和怯懦的矛盾性 。
有时候 , 青少年想要表现得勇敢 , 而事实上他们认为的这种“勇敢者”的表现 , 却是鲁莽和冒失的 。
有时候 , 青少年又很怯懦 , 在一些人和事情面前显得非常不安 , 不敢面对 。
在一些青少年眼中 , 霸凌行为是看来是体现勇敢精神的一种行为 。 而他们很少会在一个人的时候对他人表现出欺凌、暴力行为 , 这种校园霸凌往往更多的时候是多人形成一个小团体的行动 。
这种校园霸凌表现出青少年心理的矛盾性 , 一方面想用暴力证明自己具有勇敢精神 , 一方面又想把自己隐藏在同伴中 , 避免单独行动 , 这也就出现两人或多人攻击少数人的霸凌行为 , 而这种攻击不局限于肢体的暴力等待 , 还有语言的、人际的等等 。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产生霸凌行为 , 这和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密切关系 。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 , 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 , 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 , 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本文插图
有人可能会问 , 明明一个孩子平时看起来非常乖巧 , 非常善良 , 怎么突然做出了参与霸凌的事情了呢?这就要说说社会群体的影响了 。 2、群体心理影响
个体出现在群体中时 , 他的心理会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 , 产生不用于以往的情绪和行为 。
影响孩子产生霸凌行为的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
本文插图
责任分散
当一个孩子加入到一个群体中时 , 他本人的个性特点就被弱化了 , 而群体的特点被加强 。
在这个群体中发生异乎寻常的行动时 , 人们会感到责任是大家一起承担 , 形成责任分散的心理 , 自己的责任压力大大减轻 。
在霸凌行为中 , 每个施暴者在施暴时 , 并没有把“教训某人”的行动 , 当作团体中每一个个体行为的累加 , 而是将这个行动当作是一个整体事件 , 每个个体组成一个团体 , 视作一体 , 完成了这件事 。
他们认为这是团队的行为 , 而不是他们自己 , 应该由团队承担责任 。 即便需要他们自己承担责任 , 也是很少的责任 。
这就是人们的“法不责众”的心理——责任分散 。
所以 , 校园霸凌总是以团体的形式出现 , 特别是带有肢体冲突暴力性质的霸凌行为 。
本文插图
去个性化
人们在群体中会有一种特别的兴奋感 , 在这种兴奋感的作用下 , 群体中的个性行为弱化 , 人们的行为可能在群体作用下失控 。
在一个特殊的群体情境中 , 人们对自我的道德约束下降 , 甚至可能抛却原有的道德标准 , 暂时忘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 , 把群体的行为作为自己的意愿 , 遵从于群体行动规范 , 在群体中出现去个性化心理 。
参与霸凌的人 , 平时可能不会做出攻击行为 , 但在群体中 , 由于对群体意愿和规范的遵从 , 就可能服从群体意志表现得去个性化 , 做出与平时有极大不同的行为 , 即便这种行为可能和他的价值观和道德认同相矛盾 。
在一个群体中 , 群体行为对个体影响很大 , 青少年小团体的建设应该被广泛关注 , 并给予正向引导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3、社会强化
心理学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 , 人们不必自己亲自去做一件事才知道自己可能学习到这件事能够获得什么经验 , 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获得经验 , 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观察学习 。
人们通过观察别人行为的结果 , 对这种行为的学习不断被强化 。
这种学习和强化 , 不必直接作用在学习者身上 , 也可以通过学习者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而获得 , 这就是替代强化 。
例如 , 看到一个同学勤奋劳动多次被老师表扬 , 勤奋劳动是行为 , 被表扬是结果 , 多次是强化 。 他人的行为获得的结果强化了学习行为 , 于是其他同学也勤奋劳动 。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 这种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而攻击行为 , 是社会学习过程中强化的结果 。
在多次公开报道的校园霸凌事件中 , 施暴的未成年人鲜有承担重大责任的结局 , 这样的结果让想要霸凌他人的人 , 心理准备逐渐成熟 , 强化了他们的霸凌行为 。
本文插图
校园霸凌 , 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 , 施暴者一定要承担责任 , 但想要减少甚至杜绝校园霸凌事件 , 只归责于青少年是不能解决实质问题的 。
青少年阶段的特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会有一些异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模式 ,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 正确教育和引导 , 才能让他们有美好的青春期 , 才有可期的未来 。
【常悦常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何陷入校园霸凌的泥潭?】小树长歪 , 一年就足够了 , 想让它成材 , 要等待很久 。
- 漫说健康|全国爱发日:折磨2亿少男少女的脱发问题,医生教你该如何去反击
- @青春期虽然过去了,但是痘印还在,到底应该怎么解决呢
- 【】青春期在痘难逃?做好这3点,你的青春有美没有痘!
- 妈咪俱乐部孩子“一夜变坏”?这是孩子正在经历“前青春期”的一个信号
- 育儿教育指南针想让孩子长高个,除了青春期,这个阶段也是身高"增长迅猛期"
- 捏泥巴一些少男少女的精神鸦片
- 「掌上社会」关咏荷带着女儿逛街购物 14岁女儿进入青春期与妈妈零交流
- 『快讯神记』张家辉14岁女儿罕现身!亭亭玉立颇有女人味,因青春期被妈妈紧盯
- 『青春期』提醒 | 家长必看!青春期少女容易面临这三大问题,五款茶汤化解烦恼
- 『木易水』青春期用手自我解决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