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鹤遨游|假庸常,真仁圣,“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宋仁宗,擅培人才


前言
宋仁宗 , 是整个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 他在位期间勤政爱民 ,实行仁政 , 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 , 都十分爱戴这位皇帝 。
就是这么一位出色的皇帝 , 却很少有人提及 , 单从名气方面来看 , 宋仁宗还比不过北宋的亡国皇帝宋徽宗 。 如果不是靠着最近的一部历史电视剧《清平乐》 , 走进了大家的视线当中 , 或许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宋仁宗的事迹 。 就连古人都评价宋仁宗为:“百事不会 , 只会做官家” 。
意思就是他什么事情都不会做 , 只是会当宋朝的皇帝罢了 , 这样的评价对于宋仁宗来说是带有明显轻视意味的 。
但就是这样一位存在感极低的皇帝 , 在他统治的年代中 , 却出现了一众名臣 , 朝中的天才已经不是个例 。
“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在宋仁宗时期登上了历史舞台 , 一流的词曲家 , 经学家 , 天文学家 , 政客 , 在仁宗时代屡见不鲜 。 苏轼也曾说过:“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 , 搜揽天下豪杰 , 不可胜数” 。
存在感极低的宋仁宗 , 为什么能招揽这么多的人才?仁宗时代又为何会出现“群星璀璨”的繁华景象?

驾鹤遨游|假庸常,真仁圣,“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宋仁宗,擅培人才
本文插图
宋仁宗处在承上启下的好时代 , 国家从武治向文治开始转变
宋仁宗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 客观地来讲 , 是北宋最好的一个时代 。 北宋一共存在了167年 , 宋仁宗的统治时代就占据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 而他统治的这四十年里 , 刚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好时代 。
对于宋仁宗而言 , 生于这样的时代是有好有坏的 。
坏的地方就是他作为皇帝没办法大展拳脚 , 在和平年代最大的作为 , 就是维系好社会的安定 , 因此他在历史上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
而好的地方就是因为社会足够安定 , 为培养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 这是北宋其他时代所不具备的一个条件 , 没有这个先决条件 , 仁宗时期也不会出现众多的天才 。
在宋仁宗上台之前 , 宋朝还处于战时状态 , 虽然朝代已经建立 , 但是北宋并不安定 , 还要和十国以及辽国交手 , 前期唯一能被称为是天才的文人 , 只有南唐的君主李煜 。 只可惜他的身份特殊 , 再加上因为一首《虞美人》得罪了宋太宗 , 最后被赐了一杯毒酒丢掉了姓名 。
宋仁宗之后的时代 , 朝中的党派斗争越来越激烈 , 改革派和守旧派互不相让 , 党同伐异 , 很多优秀的文人都遭到了排斥和压迫 , 例如苏轼的乌台案 , 在此之后他咋也没能回到京城 。
在宋仁宗时期 , 这两种情况都未曾出现 , 朝中也较为平和 , 众多天才投身于朝廷之后 , 才华都能得以施展 , 这样的大环境为之后人才的涌现奠定了基础 。

驾鹤遨游|假庸常,真仁圣,“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宋仁宗,擅培人才
本文插图
有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 之后的几点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 。
首先就是宋仁宗时代 , 是一个从武治向文治转变的时代 。 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后 , 就已经明确了治理国家的思路 , 那就是要以文治天下 , 一定要重用文人 , 重视文人 。
为了表现自己对文人的重视 , 宋太祖还特意立下了一条规定 ,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 皇帝都不允许杀士大夫阶层 , 以及朝中上书进言的官员 。
在宋朝建立初期 , 为了防止武将手中的兵权过大 , 重新出现“龙袍加身”的情况 , 宋太祖通过一场酒席 , “杯酒释兵权” , 进一步地巩固了文人在宋朝的地位 。
虽然当时宋太祖已经确立了治国方针 , 但是当时的宋朝还面临着外患 , 所以治国方针也仅仅是确定了下来 , 毕竟打天下还是要靠武将的 。
在经历了太祖 , 太宗 , 真宗这三个朝代之后 , 宋朝的外患得以解决 , 国家也开始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 尽可能地让国家恢复元气 , 这也是宋朝从武治向文治转变的一个过程 。分页标题
和平年代朝中需要文人 , 需要他们在政治方面献计献策 , 于是便推动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
宋朝在太宗时期 , 开始大规模地推广科举制度 , 为的就是招揽更多的人才 。 对于朝廷而言 , 这是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 , 对于士大夫文人阶层而言 , 这是一个能够让士大夫这一群体崛起的制度 。
到了宋仁宗时期 , 科举制度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 已经趋于成熟 , 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
此时的科举制度对于平民出身的天才文人而言 , 也给了他们一个能够得到认可 , 能够进入朝廷做官的机会 。
仁宗时期的欧阳修 , 范仲淹等名臣 , 都是布衣出身 , 如果没有科举制度 , 即便是才高八斗 , 也没有可能成为政府 , 朝廷中的一员 。
伴随着科举制度一同出现的 , 还有仁宗时代的教育事业 。

驾鹤遨游|假庸常,真仁圣,“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宋仁宗,擅培人才
本文插图
科举制度面向的是所有有才华的文人 , 为了让士大夫阶层不断壮大 , 教育事业也与此在不断发展 。
越来越多的平民得到了读书识字的机会 , 他们有了学习的动力 , 靠学习获得了知识 , 才有能力去参加科举考试 , 才能成为国之栋梁 , 成为士大夫阶层中的一员 。
所以宋仁宗时代名臣天才辈出 , 和当时的科举制度以及教育事业也是有密切关联的 。 一个国家肯在教育方面大力投入 , 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
像范仲淹 , 晏殊等名家 , 在当时都是有名的教育工作者 , 晏殊是最初向仁宗提出 , 要兴办学校的大臣 。 在宋仁宗时期兴学之后 , 涌现了一大批人才 , 欧阳修 , 孔道辅 , 王安石等等 , 这些人才要不是出自晏殊的门下 , 要不就是得到了晏殊的推荐 。
除了晏殊之外范 , 仲淹在兴学方面也大有作为 , 不管是去哪里做官 , 他上任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当地开办学校 , 大兴教育 。

驾鹤遨游|假庸常,真仁圣,“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宋仁宗,擅培人才
本文插图
宋仁宗把“仁”字诠释的淋漓尽致 , 宽松的政策培养了一大批直谏的忠臣
除了在社会背景方面的原因之外 , 也离不开宋仁宗本人的性格 。 后世称他为宋仁宗不是没有道理的 , 一个“仁”字 , 基本上就可以把宋仁宗的性格 , 以及他在位时期推行的政策全部概括了 。
宋仁宗在位时期 , 经常会遭到大臣们的批评 , 可以说士大夫阶层并不喜欢这位皇帝 。 “临朝渊默 , 垂拱仰成” 。
这是一帮朝臣对仁宗的评价 , 意思就是皇帝当的没有魄力 , 处事不够决断 , 大部分的事情都交给了宰相和朝臣 , 把朝臣当成了治国的依靠 。 敢把皇帝说成是无能之辈 , 翻遍整个中国古代史也很少见 。
宋仁宗的“仁”范围是广泛的 , 他的仁不仅仅是对朝臣 , 对底层的百姓 , 宫中的宦官宫女 , 都抱有这样一种态度 。
但是宋仁宗的仁 , 又不是仁慈 , 他的这种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克制 , 儒家思想中曾提到过“克己复礼为仁” 。
什么是仁?仁就是要一切按照礼的要求去做 , 用礼法来约束自己 , 这其中就包含了忍让 , 这就是儒家提倡的仁 , 也是宋仁宗一直在坚持的态度 。
他在克制自己的本性 , 把国家利益摆在了最高的位置 。 因为直言进谏大臣说的对 , 批评的有道理 , 对国家有益处 , 所以他可以忍受 , 即便他才是九五之尊 。

驾鹤遨游|假庸常,真仁圣,“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宋仁宗,擅培人才
本文插图
朝臣能够有如此宽松的政策和环境 , 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也越来越多 。
开封知府范讽 , 曾向宋仁宗讨还民间女子 , 当时有百姓前来告状 , 自家的儿子在新婚三天之后 , 儿媳妇就被带入了宫中 , 过了半个月不曾有消息传出 。分页标题
在接到案件之后 , 范讽二话不说直接进宫面圣 , 当面质问宋仁宗:“民妇既成礼而强取之 , 何以示天下?”查清事情之后 , 宋仁宗亲自下旨 , 让范讽亲自把民女交还给告状的人家 。 用宋人的话来讲就是:“盖遇好时节 , 人人争做好事 , 不以为难也” 。
遇到仁厚的皇帝 , 人人都敢于发声 , 敢于去做好事 , 即便是做了也不会让自己为难 。 总结
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 , 宋仁宗时期人才的选拔迎来了井喷期 , 各种天才 , 名臣齐聚朝堂 , 绘制出了一幅繁华的场景 。 也许宋仁宗的才能 , 无法和历史上其他伟大的帝王相比 , 但是他做了一件大部分皇帝都不敢去做的事情——放权 。

驾鹤遨游|假庸常,真仁圣,“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宋仁宗,擅培人才
本文插图
既然自己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决断 , 那就去把政事交到忠心的大臣手中 , 无限放大他们的才华和能力 , 为国家添砖加瓦 , 这一点在历史上很少有帝王能够做到 ,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在宋仁宗去世之后 , 他在士大夫阶层心中地位会无比崇高的原因吧 。
其实出名的定义太广泛了 , 我觉得只要在执政期间百姓安居乐业 , 国泰民安就是最好的成绩 。
参考文献:
【驾鹤遨游|假庸常,真仁圣,“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宋仁宗,擅培人才】《宋史帝王本纪录-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