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_本文原题:云南西双版纳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本文插图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本文插图
民俗文化
傣族的历史悠久 , 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 尤以傣历、傣文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 。 早在 一千多年前 , 傣族的先民就在贝叶、绵纸上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诗歌等 , 仅用傣文写的长诗就有550余部 。 《召树屯与楠木诺娜》、 《葫芦信》等是其代表作 , 被改编成电影、戏剧等 , 深受群众的喜爱 。 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 动作为多类比和美化动物的举止 , 如流行广泛 的“孔雀舞”、“象脚鼓舞”等 。
傣族的音乐悦耳动听 , 除了为舞蹈伴奏外 , 常与诗歌相结合 。 雕刻、绘画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 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 在傣族地区 ,佛塔和佛寺随处可见 。 傣族民居──竹楼 , 是中国现存最典型的干栏式建筑 , 造型古雅别致 , 住在里面清凉舒爽 。 傣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 , 表示勇敢、美观 , 亦能吸引异性的爱慕 。
民族节日
傣族:“桑勘比迈”节:即泼水节 , 公历4月13日至15日 。 举办盛大佛事活动 , 此外还有丢包、划龙舟、放高升、堆沙、斗鸡等活动 。 节日高潮是泼水 , 所谓“湿透全身 , 幸福终 生” 。 哈尼族:“嘎汤帕”节:(思念祖先、弃旧迎新的意思) , 公历1月2日至4日 。 人们舂糍粑 , 祭家神、办酒席 。 男女青年邀约上山采野花、摘野果 。 男人无论老少都打陀螺 。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本文插图
拉祜族:“拉祜族”节: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 。 主要食品是舂糯米粑粑 。 初一早晨去山泉抢新水 。 初一至初三称为女人年 , 由男人招待客人 , 操持家务 , 初十四至十六为男人年 , 男人可以上山打猎 , 纵酒欢歌 , 节日主要活动是跳芦笙舞 。
布朗族:“豪瓦萨”节:即关门节 , 公历7月中旬 。 家族成员向家族长举行“松玛”(忏悔)仪式 , 祈求来年平安无事 , 消灾免难 。
基诺族:“物懋克”节(过年):公历2月6日至8日 , 敲响大鼓 , 举行剽牛、备耕、打铁、铁匠收徙传艺等仪式 。
瑶族: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还盘王愿” , “盘王”即“盘瓠” , 它是瑶族的祖先和图腾的象征 。
旅游景区
原始森林公园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本文插图
原始森林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总占地面积25000亩 , 首期投资8600万元 , 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 , 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 。 园内有北回归线以南保存最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 , 孔雀繁殖基地、猴子驯养基地、大型民族风情演艺场、爱伲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岩浮雕、金湖传说、民族风味烧烤场等十大景区五十多个景点 , 突出体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特色 。
公园地处昆洛国道旁 , 距景洪城区8公里 , 园内森林覆盖率超过98% , 品种繁多的热带植物遮天蔽日 , 龙树板根、独木成林、老茎生花、植物绞杀等植物奇观异景随处可见 , 峡谷幽深、鸟鸣山涧、林木葱茂、湖水清澈 , 让您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 。 爱伲寨的抢亲、泼水节的欢畅、各民族的歌舞表演 , 任游客亲身参与 , 使游客置身于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流连忘返 。 孔雀开屏迎宾 , 猴子与人嘻戏 , 黑熊、蟒蛇、蜥蜴、穿山甲等珍稀动物 , 让您见识真正的动物王国 , 让游客充分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融 。分页标题
孔雀湖
孔雀湖 位于允景洪中心 , 占地18700平方米 , 三面有湖水围绕 , 清如明镜 。 1977年始辟为公园 , 园内建有亭台水榭 , 植有奇花异卉 , 并饲养着孔雀、巨蟒、狐狸、野猪、猴子、八哥、画眉等珍稀动物 。 岸上奇花异卉争奇斗妍 , 湖中建有傣式水榭 , 湖水也清清 , 碧波也荡漾 , 睡莲盛天 , 宁静的湖面倒映着街道两旁挺拔的 油棕 、 贝叶 、 槟榔 、 椰子, 是游客乘凉、歇息的好地方 。 湖内备有游船 , 游人可在迷人的孔雀湖上荡起双桨 , 尽兴游玩 。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本文插图
野象谷
野象谷1990年开始 , 以此地为中心修建了这座以观赏野象和游赏热带雨林为主要内容的森林公园 。 1996年对外开放至今 , 后又建有观象架走廊、树上旅馆、高空索道、步行游道等设施以及人工蝴蝶养殖园、网笼百鸟园等 , 是西双版纳旅游景点的佼佼者 。 目前 , 野象谷有我国第一所驯象学校 , 游人可观看大象表演节目 。 另外 , 这里野象大约有50群 , 300-350只左右 。 平均4.4天有一群野象出没、漫步、洗澡、嬉戏 。 游客还可以通过红外线夜视镜在晚上观察象群的出没 。 观看野象的最佳时间是傍晚、夜间和清晨 。
在中国要看亚洲野象 , 必须到西双版纳 , 到西双版纳看野象 , 又必须到野象谷 。 从激流到静水 , 从土壤到地表 , 从草丛到灌林 , 从林下到林冠 , 都是动物们栖息地所在 , 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家园 。 古有“乘象国”之称的西双版纳 , 如今依旧能见到大象的身影:象树、象牙树、象鼻树 , 还有象织锦、象工艺品、象壁画、象雕塑 , 甚至神象“掌月郎宛”、关于象的神话、象的传说 。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本文插图
橄榄坝
橄榄坝 , 在泰语中叫做“勐罕” , “罕”的意思是卷起来 。 传说 , 佛祖释迦牟尼到这里讲经 , 教徒们就用棉布铺在地上 , 请佛祖从上面走过去 , 佛祖走过去后 , 教徒又把布卷起来 。 勐罕就是这样的名的 。 橄榄坝的海拔只有530米 , 是西双版纳海拔最低地方 , 也是气候最炎热的地方 , 炎热的气候给橄榄坝带来了丰富的物产 , 这里热带水果种类繁多 , 除鲜果外 , 橄榄坝还出产大量的果脯 , 到处都看得到水果和果脯市场 。 自然、纯朴、宁静的橄榄坝素有“孔雀羽翎”、“绿孔誉尾巴”的雅称 。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本文插图
人们把橄榄坝比作开屏 孔雀 的尾巴——绚丽多彩 , 而橄榄坝上布满了美丽富饶的傣族寨子 , 就像装点在孔雀尾巴上闪亮的花斑 。 橄榄坝两个比较大的寨子 , 一个是曼松满 , 也就是花园寨 , 另一个是曼听 , 也就是花果寨 。 无论你走进哪一个寨子 , 都会看到典型的缅寺佛塔和传统的傣家竹楼 。 寨子四周到处是 铁刀木树, 又叫挨刀树 , 这种树砍了又发 , 越砍越发 。 傣族很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 他们在寨子周围种上这种铁刀木树作为烧柴以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 。
勐腊望天树
勐腊补蚌望天树空中走廊距景洪190多公里 , 距离勐腊县城18公里 。 望天树高耸入云的雄姿 , 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 , 数百棵望天树形成一处神秘的自然景观 , 不但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 而且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游览 。 望天树一般的高度在40至70多米之间 , 最高的竟达88米 。 这种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寿命长 , 出材率高 , 用途广泛 , 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 空中走廊就架设在望天树林区 , 是从国外引资建设的项目 。 走廊全长2.5公里 , 用钢绳和锁链直接在大树上捆绑而成 , 走廊上面铺置木板路面 , 四周有绳索保护 , 高20米以上 。 游客走在上面还可以眺望自然保护区一片绿海的景观 。 这种美好的享受 , 只有当你到了空中走廓上才能领略得到 。分页标题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本文插图
民族风情园
民族风情园位于景洪市城南、风景秀丽的流沙河畔 , 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 。 分为南园和北园 , 它将西双版纳珍贵的热带植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溶为一体 , 可以说是西双版纳景观的一个缩影 。南园的春季 , 繁华似锦 , 争奇斗艳;南园夏季 , 沉甸甸的水果挂满枝头;南园的秋季 , 郁葱葱 , 凉爽宜人;南园的四季 , 俨然是个绿的世界、花的世界、美的世界 。 公园哈尼族的独绳秋 , 供游人一试身手;还有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瑶族、拉祜族的展览馆 , 为游人介绍西双版纳的民族风俗 , 和展出多民族的历史文物 。 园内还开辟了4个露天歌舞场 , 举办傣族孔雀舞、象脚鼓舞、哈尼族竹微舞、基诺族大鼓舞、拉祜族三弦舞及彝族芦竹舞表演 , 并邀游人共舞同乐 。 在“泼水节”期间 , 还增加多种民族游乐项目如斗鸡、傣族婚礼中的拴线等婚俗表演和泼洒圣水等民俗表演 。 平时还可应团体客人的要求 , 组织多种民俗活动 。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本文插图
曼飞龙笋塔
曼飞龙笋塔位于景洪城西南约70千米的勐龙区北约1千米的曼飞龙村 。 始建于1204年 , 1个主塔与8个小塔建在同一座塔基上 , 似竹笋 , 又像葫芦 。 塔身洁白如雪 , 塔尖金光耀眼、富丽堂皇、气度不凡 。 此外 , 这里的自然风光秀美 , 远山含黛 , 天幕湛蓝 , 胶树遍地、疏密有序 , 凤竹丝丝、青翠欲滴 。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本文插图
傣族佛教建筑
数百年前 , 小乘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 , 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 。 这里佛寺建筑随处可见 , 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 , 有的佛寺旁还建有佛塔 。 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 , 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圣殿 , 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

傣族|云南西双版纳
本文插图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 , 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 。 佛寺大多成方形 , 坐西朝东 , 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 , 中堂较高 , 东西两侧递减 , 交错起落 。 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 , 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 。 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 , 用石灰抹平 , 上面排列各种瓦饰 。 正脊上的那瓦饰呈火焰状 , 戗脊首端大多竖有凤的形象 , 风格独特 。
曼飞龙佛塔西侧那座开敞“布苏”(戒堂 , 和尚诵经、议事的场所)又是另一种式样:在重檐三面坡长方形佛寺的一侧的中堂部分处 , 建一样高、两檐 , 另一侧有端坡的大厅 , 两边矮一檐 , 各建一间人字形屋顶的房间 。 以上3部分联系着的地方 , 檐下都打通连成一整体 , 成了一座开敞式戒堂 。
进佛塔要经过的门亭也别具一格 。 在一个两重檐人字屋顶的一侧 , 成直角的再照样建筑一个屋顶 , 连接在一起组成门亭 。 檐下只有柱子支撑 , 无墙壁 , 四通八达 , 供人出进 , 虽属重复建筑 , 由于布置巧妙 , 更显出了傣族特殊的建筑风格 。 从中可以看出傣族建筑的显著特点 。 那就是这些建筑物没有一座是把柱子镶嵌在墙中的 。
离勐海县14公里处的景真八角亭(也是戒堂) , 造型独特精巧:基座作折角方形 , 亭子为砖木结构呈八角形 。 亭身有31个面 , 32个角 , 每个角都盖着缅瓦 。 8个亭角偏厦 , 自下而上 , 层层收缩 , 重叠美观 , 直到顶端 , 错落有致 , 结构精密 , 独具一格 。 因亭子建在景真地方 , 故称景真八角亭 , 是傣族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丝台帽“卡钟罕”建筑的 。 八角亭建于公元1701年 , 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 是景真地区的中心佛寺 。 在傣历每月十五和三十两日 , 景真地区的佛爷集中亭内 , 听高僧授经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动 , 也是和尚晋升为佛爷的场所 。分页标题
各佛寺佛殿内部由佛座、僧座和经书台3部分组成 。 佛座上塑的释迦牟尼像 , 大多是坐像 , 佛祖的耳朵奇特 , 又大又宽 , 成“人”形 。 身材瘦小 , 眉清目秀 , 双手扶膝 , 流露出一种神秘的气氛 , 使人产生对傣族历史追溯的好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