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62.7分 疫情促国人奶商指数提升


乳制品62.7分 疫情促国人奶商指数提升
图片
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区总裁陈戈参加2020中国奶商指数发布活动 。 受访者供图
5月28日 ,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医疗保障国际交流促进会、荷兰皇家菲仕兰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奶商指数报告》 。 报告显示 , 随着疫情期间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 , 国人奶商指数整体提升至62.7分 , 但“意识水平高 , 知识和行为水平低”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 。 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未及时给孩子补充除母乳和配方奶粉以外的其他乳制品 。 儿童挑食、过多食用零食等问题普遍存在 , 我国食育工作仍任重道远 。
喝奶知识和行为未及格
为更准确地描述中国人喝奶现状 , 项目组于2018年率先提出奶商概念 , 从喝奶意识、喝奶知识和喝奶行为三个维度 , 衡量公众在奶商方面的表现水平和结构特征 。 本次奶商指数调查于今年4月启动 , 覆盖全国27个城市 , 共回收有效样本4400个 。
报告显示 , 2020年中国奶商指数(百分制)得分为62.7分 , 较2019年提高了2分 。 其中 , 喝奶行为的改善最大 , 得分为50.2分 , 提高了2.4分;喝奶知识54.9分 , 提高2.1分;喝奶意识85.7分 , 提高1.1分 。 与2019年相比 , “意识水平高 , 知识和行为水平低”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 。 公众喝奶知识和喝奶行为得分一直未超过60分 , 在及格线徘徊 。
值得注意的是 , 今年奶商指数中的多数二级指标出现了正向增长 。 如摄入量认知和实际摄入量得分显著提升 , 这与疫情期间公众对免疫力的重视有密切关系 。 不过 , 摄入量和摄入习惯均未及格 。 调查显示 , 有92.8%的公众日常会摄入乳制品 , 这部分人群的平均摄入量为251ml , 距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300ml标准值仍有差距 。
疫情促进饮奶习惯改变
疫情期间 ,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 , 建议每天摄入300克的奶及奶制品 。 调查显示 , 91.1%的公众对此类倡议表示关注 。 96%的公众认为喝奶对免疫力的作用大 。 有29.3%的公众认为乳制品中乳铁蛋白成分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
此外 , 公众的日常饮食习惯也因疫情发生了变化 。 有54.4%的公众表示开始食用更多乳制品 , 而孩子的乳制品摄入习惯改变更为明显 。 40%的普通公众增加了乳制品摄入量、摄入天数和摄入种类 , 而1-6岁孩子增加摄入的人群比例超过50%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 , 合理膳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 从此次疫情可以看到 , 营养状况好的人免疫力相对较强 , 营养差或不平衡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几率较大 。 合理膳食首先要保证食物摄入的多样性 , 乳制品、大豆等优质蛋白能够提升免疫力 , 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E、铁、锌、硒等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和免疫力有关 。
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高级副总裁杨国超认为 , 疫情带来公众健康意识和方式的转变 , 为乳制品消费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 , 鼓励乳品企业不断挖掘适合中国公众营养需要的多元化、功能化特色产品 。
食育工作任重道远
尽管疫情期间1-6岁孩子的乳制品摄入习惯改善明显 , 但仍存在不足 。 调查显示 , 该年龄段孩子平均在2岁以后开始吃配方粉以外的其他乳制品 , 有22.6%的家长未在孩子满1岁后适时补充其他乳制品 , 而影响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因为家长的养育知识缺乏 。
从摄入的乳制品的种类来看 , 1-6岁孩子以牛奶(58.4%)和酸奶(49.1%)为主 , 奶粉、乳制品、奶酪等其他种类摄入相对较少 。 此外 , 有76.7%的家长表示 , 孩子在摄入乳制品时存在挑食、摄入量少、乳糖不耐等问题;有33.8%的孩子仅偏爱一种乳制品 。
在饮食习惯上 , 有48.9%的孩子有挑食、偏食问题 , 35.8%的孩子爱吃零食 , 仅42%的1-6岁孩子家长表示孩子接受过食育 。 报告指出 , 父母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儿童挑食、过多食用零食等问题普遍存在 , 我国食育工作仍任重道远 。 分页标题
为提高孩子们的奶商指数 , 2019年9月 , 荷兰皇家菲仕兰携手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关心下一代营养膳食指导委员会 , 在北京6家幼儿园启动中国儿童奶商训练营试点 , 针对家长、幼儿园保健医、配餐员等开展一系列科普培训 , 对提升家庭健康素养起到了明显效果 。
新京报采访人员 郭铁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