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汉武帝发明,是关羽最爱,最终却因宋徽宗而成天下名刀

玄德谢别二客 , 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 。云长造青龙偃月刀 , 又名“冷艳锯” , 重八十二斤 。张飞造丈八点钢矛 。各置全身铠甲 。
以上文字出自三国演义首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
关羽的82斤冷艳锯 , 通常被称作“青龙偃月刀” 。青龙刀和关羽 , 几乎成了武圣人的一体两面:关刀即关侯 , 关侯即关刀 。在文学演绎作品的烘托下 , 在民间百姓的口口相传中 , 青龙刀的神秘气息与传奇色彩愈发浓郁 , 直至今日 。

『』它被汉武帝发明,是关羽最爱,最终却因宋徽宗而成天下名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侯与青龙刀 , 相互几乎成了代名词
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 , 不存在青龙刀 。“青龙刀成为关羽兵器”的具体时间 , 可考证最晚应为北宋末期 。
从关羽活跃的东汉末期(184-220) , 至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 , 时间跨度接近1000年 。随着科技的发展 , 冶炼锻造技术的进步、以及甲胄形制的变化;导致兵器外形产生了巨大变化 。如果关羽穿越到千年之后(的北宋) , 看到自己在民间流传的形象 , 只怕也会笑出声 。
本文主旨 , 力在求证、随演绎文学作品的流传 , 关羽兵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中间有哪些关键节点 , 最终成为今天所见的青龙刀 。
汉孝武与环首刀
环首刀是汉武帝为远击匈奴 , 便于骑兵作战所发明、应用的一种近战兵器 。因铜制短剑易弯易折 , 且短兵不利于马上刺击 。故用铸铁打造“单手厚脊直刃方头砍刀” , 刀柄末端配一金属刀环 。
单手形制是因无马镫 , 必须腾出一只手握缰绳辅助平衡;
刀脊厚则不已断折;
直刃是因铸刀技术的时代限制 , 西汉中期尚无法铸造曲刃刀(单手曲刃刀的大规模应用是元朝之后);
刀柄末端铸环 , 是为了方便骑手将绳索套过刀环 , 固定手腕 , 避免马上砍杀时兵器脱手 。
关羽佩刀即环首刀 。是中国刀之祖 , 唐刀之前身 , 日本刀的外国直系祖先 。

『』它被汉武帝发明,是关羽最爱,最终却因宋徽宗而成天下名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环首刀流行逾千年 , 深刻影响了东亚各国的铸刀审美观
汉末三国(184-220)时期 , 马镫尚未出现(最早出土的实物马镫为西晋初年 , 且为单侧马镫) 。在缺少马镫辅助身体平衡的情况下 , 骑手无法操持双手兵器 。故斗将手持马槊 , 腰悬环刀 , 冲锋时平端马槊刺击 , 近战时拔出环刀劈砍 。羽望见良麾盖 , 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 , 斩其首还 。--《蜀书六》
关羽“刺”颜良与“斩”其首还 , 并非应用同一种兵器 。刺杀当为马槊 , 斩首则为环刀 。
陶弘景与《刀剑录》
南朝隐士陶弘景 , 活跃时间横跨宋、齐、梁三朝 。陶遍览群书 , 博闻强识 , 对医学、文学、丹药学均有不俗研究 。陶弘景寿数八十 , 手不释卷 , 著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学术专著 。晚年时 , 梁武帝多次赠官而陶不肯受 , 人送外号“山中宰相” 。
陶弘景曾撰名刀名剑注解集 , 称《古今刀剑录》 。书中记录了从夏禹王到三国末期的著名刀剑 。陶并非军学家 , 书中内容有些许谬误 , 但总体符合实际情况 。比如早期兵器通常为铜铸 , 之后铸材逐渐转向精铁 。考虑到陶弘景活跃时间(456-536)为南朝 , 距离汉末三国仅隔200余年 。若从衣冠南渡(307)开始计算 , 时间仅隔100余年 。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 , 可以作为早期“后关羽时代”兵器形制的参考 。
刀剑录中涉及关羽兵器的描写 , 共有两处:关羽剑蜀主刘备 , 以章武元年 , 岁次辛丑 , 采金牛山铁 , 铸八剑 , 各长三尺六寸 。一备自服 , 一与太子禅 , ……一与关羽 , 一与张飞 , 一与赵云 。--《古今刀剑录》分页标题
第一次记载是刘备采金牛山铁铸剑 , 赠八位皇亲及功臣 。铸剑赠臣子 , 完全符合汉末三国时代 , 剑作礼器的传统 。我之前单开过一篇文章介绍三国兵器谱 , 里面关于刀剑的实际应用有详细介绍 , 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自行阅读 , 传送门如下:
刀矛剑戟斧 , 三国兵器谱
“章武”为季汉特有年号(曹魏是黄初);章武元年即刘备称帝当年 , 221年 。而关羽已于建安二十四年末(219)败死临沮 。刘备铸剑 , 应无法转赠关羽 , 可能是冥祭 。陶弘景此处并未注明 , 所以赠剑关羽之事 , 无法深入探究 , 仅供参考 。关羽刀关羽 , 为先主所重 , 不惜身命 , 自采都山铁为二刀 , 铭曰万人 。及羽败 , 羽惜刀 , 投之水中 。--《古今刀剑录》
第二次记载是关羽自采都山铁铸刀 , 刀铭“万人” 。原型当出自《三国志》程昱所言“羽、飞皆万人敌 。”(程)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 , 未为海内所惮 。曹公无敌於天下 , 初举荆州 , 威震江表 , 权虽有谋 , 不能独当也 。刘备有英名 , 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 。”--《魏书十四》
关羽铸刀 , 无论是按汉末三国 , 还是按东晋南朝的科技水平 , 都应为环首刀 , 上一章介绍过的“直刃厚脊方头砍刀” 。但关侯之“万人铭”刀 , 未注明是否为环刀 。所以需要补充参考同书其他例证 。吴王刀吴王孙权 , 以黄武五年 , 采武昌铜铁 , 作千口剑 , 万口刀 , 各长三尺九寸 。刀头方 。--《古今刀剑录》

『』它被汉武帝发明,是关羽最爱,最终却因宋徽宗而成天下名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孙仲谋迁都武昌 , 采江夏铜铁铸刀剑万口
吴王孙权 , 采铜铁铸刀剑 。铜铸千口剑 , 铁铸万口刀 。各长三尺九寸 , 以汉尺23.1cm为标准计算 , 刀长约合今天90cm 。这种长度只可能是环首刀 , 绝不可能是偃月刀 。
尤其是最后那句:刀头方 。青龙刀和眉尖刀的刀头绝不会是方的;汉末三国、东晋南朝时 , 只有环首刀这种直刃劈刀的刀头符合“刀头方”的特征 。
因此 , 至少在南朝时期 , 即关羽死后200年 , 民间关于关羽兵器的记载 , 依然是环首刀 。与关羽活跃的汉末时期 , 情况基本吻合 。
隋唐时期
【『』它被汉武帝发明,是关羽最爱,最终却因宋徽宗而成天下名刀】隋(581)、唐(618)在陶弘景活跃时代100年之后 , 在关羽活跃时代300年之后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 , 社会稳定 , 武运昌隆 , 境宇恢拓 。刀的形制也出现较大变化 , 产生了著名的“唐刀”(即日本“武士刀”前身) 。

『』它被汉武帝发明,是关羽最爱,最终却因宋徽宗而成天下名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刀直刃厚脊 , 除了没有刀环 , 与环首刀形制基本相同
唐刀形制共4种: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 , 二曰鄣刀(障刀) , 三曰横刀 , 四曰陌刀 。--《唐六典 卷十六 卫尉宗正寺》
除陌刀为长柄刀 , 其余三类皆汉代环首刀变体 。
尤其是早期唐刀 , 刀柄部位大量装备刀环 , 几乎无法和环首刀相区分 。
仪刀直刃尖头(有环或无环) 。
横刀几乎完全承袭复刻环首刀 。
障刀直刃无刀环 。一说为类似日本胁差 , 为短兵;另一种说法障刀之“障” , 取“覆盖全身”之义 , 为长兵;莫衷一是 。障刀直刃 , 侧面说明与后世偃月刀形制不同 。

『』它被汉武帝发明,是关羽最爱,最终却因宋徽宗而成天下名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没找到陌刀高清图 , 以明清时代的长柄刀做参考
陌刀虽为长柄 , 但刀刃与刀柄最多是1:1的长度配比(大部分陌刀 , 刀刃明显长于刀柄) , 更类似“斩马刀”或“苗刀” , 且为直刃 。与后世流行的偃月刀、眉尖刀或日本薙刀 , 有较大差异 。分页标题
综上 , 隋唐时期 , 关羽的兵器应无大变化 , 至少当时流行的兵器中 , 并无偃月刀形制 。
《武经总要》和青龙刀
《武经总要》是北宋前期 , 曾公亮和丁度合撰的一部武备军事著作 , 上下集各二十卷 。书中博采众家 , 配图详实 , 是研究北宋军备、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
丁度(990-1053)和曾公亮(999-1078)的活跃时期 , 均为10世纪末11世纪初 。书中收录记载的武备形制 , 当为已出现并形成规模化应用的兵刃甲胄 。
书中有五种长柄大刀:屈刀 , 偃月刀 , 眉间刀 , 凤嘴刀 , 笔刀 。

『』它被汉武帝发明,是关羽最爱,最终却因宋徽宗而成天下名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武经总要》记录的北宋5种长柄刀
《武经总要》配图说明 , 偃月刀/青龙刀这种【长柄薙刀】类兵器 , 至少在公元9世纪就已出现并流行于10世纪 。
分享一个小知识 。大家常说的“青龙偃月刀” , 形制是“偃月刀” , 刀刃和刀柄衔接处的兽头吞口为“龙头吞” , 故得名“青龙(刀)” 。严格翻译 , 应该是“有龙头吞口的偃月刀” 。
宋徽宗与“义勇武安王”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 与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 。最早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宫邸 。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 收藏了一副宋金年间的关羽画像 。画像上方楷书“义勇武安王位” 。“义勇武安王”是北宋宣和五年(1123) , 宋徽宗赐给关羽的封号 。

『』它被汉武帝发明,是关羽最爱,最终却因宋徽宗而成天下名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义勇武安王位图 , 宋徽宗年间所赐封号
画像中关羽正襟危坐 , 身后站立三名全副甲胄的武士 。右侧武士手执一柄青龙刀 , 刀长至少超过两米 , 放大细节后 , 能明显看到刀柄与刀刃衔接处 , 有兽头吞口装饰 。虽然还未演化成今天关王刀的“龙口吞” , 但已说明 , 北宋末期 , 官方和民间流传的“关羽兵器”已经出现极大变化 。

『』它被汉武帝发明,是关羽最爱,最终却因宋徽宗而成天下名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刀刃与刀柄衔接处常见兽头吞口
观察画中人物:关羽和左侧武士 , 身披“山文甲” 。
山文甲是北宋特有铠甲 , 因甲片连缀后呈异形三角排列 , 故得名 。
画面中间和右侧的武士身披札甲 , 却有“披风”和“袍肚” , 尤其是袍肚(或称抱肚 , 也叫捍腰) , 这是流行于北宋的特殊装备:通常为布质 , 也有用金属甲片连缀制成 。
袍肚 , 一说是为防止腰间悬挂兵器与甲胄碰撞造异响;一种是作为束甲絆 , 增强腰部位置防护 。莫衷一是 。
此时 , 关羽不仅【兵器】被北宋化 , 连【甲胄】都透着一股浓浓的北宋风 。今天的关羽形象 , 最晚在北宋时期应已定型 。
元好问与《续夷坚志》
元好问是金朝著名文学家 , 籍贯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 。一生横跨金和蒙元 。其活跃时间 , 是明昌元年(1190)至元宪宗七年(1257) , 大约在宣和年间(即关羽的“义勇武安王画像”出现)之后的一百年 。
元好问曾著志怪小说《续夷坚志》 , 记载自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起 , 至元宪宗元年(1251)止的奇闻异事 。书中有涉及关羽及青龙刀 。济源关侯庙大刀 , 辛丑岁 , 忽生花十许茎 , 各长一指 , 纤细如发 , 茎色微绿 , 其颠作细白花 , 大于黍米 。--《续夷坚志》
关侯庙供奉的大刀(偃月刀) , 刀上竟开出十几朵略大于黍米的白色小花 。可见 , 至多在义勇武安王画像出现一百余年之后 , 关羽也有了自己的庙 , 且庙中供奉的兵器为“大刀” 。按百年前的画像做参考 , 关羽之“大刀” , 必然为偃月刀 。分页标题

『』它被汉武帝发明,是关羽最爱,最终却因宋徽宗而成天下名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偃月刀常见形制(明清时期)
《续夷坚志》所载 , 可作为上一部分(义勇武安王像)的辅助参考和佐证 。
综上所述 , 关羽在东汉末期使用的环首刀 , 为西汉武帝时代发明 。历经南北朝 , 隋唐 , 北宋 , 逐步演化过渡到今天所见的偃月刀 。
南朝时期 , 民间流传的关羽兵器尚无明显变化 , 应与当时的冶炼铸造水平有关;
隋唐时期 , 军中通用的刀型虽然已出现较大变化 , 但长柄薙刀尚未规模化应用;
北宋时期 , 出现长柄薙刀 , 且样式繁多 , 种类复杂(恐怕多为倚仗礼器) 。
最终在北宋末期宣和年间 , 通过宋徽宗对关羽的赐号 , 以及图画(《义勇武安王位》)与书籍(《续夷坚志》)的记录 , 能够明确推定 , 关羽与青龙偃月刀形象之勾连 , 最早不超过北宋初期(长柄薙刀尚未流行) , 最晚不下于北宋末期 。
最后以《三国演义》的关侯诗结尾:
将军气概与天平 , 匹马单刀独自行 。
干里寻兄恩义重 , 五关斩将鬼神惊 。
原创不易 , 记得分享、点赞、加关注 。
我是胖咪 , 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 。漫谈历史趣闻 , 专注三国史 。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 , 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加关注 , 我会定期更新原创三国类文章 。
Thanks fo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