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难忘的乡愁——做布鞋
_本文原题:难忘的乡愁——做布鞋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 , 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每当听到这首歌 , 就想起母亲做的布鞋和自己穿布鞋的童年时代 。
布鞋 , 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 , 恐怕并不陌生 。 小时候 , 家家户户做布鞋 , 老老少少穿布鞋 , 穿布鞋是习以为常的事 , 如今做布鞋的人已是凤毛麟角了 , 穿布鞋的岁月已成了一种难忘的情结 , 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愁 。
在中国历史上 ,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 , 我国人民已在穿着鞋履了 , 当时男女鞋饰没有明显的差别 。 到殷商时 , 初步建立了礼制 , 已有各种鞋履 , 可说皮、锦、布、草俱全 。 据《实录》中说:“夏商鞋履皆以皮为之 。 ”从哈密市五堡墓地出土的3000年前的长筒皮靴 , 就是很好的证明 。 其靴长12.7厘米 , 宽9.4厘米 。 由靴面、靴底、靴腰三部分 , 以细皮条缝制而成 。 自靴底毛靴腰最上部约19.5厘米 , 靴尖上翘 , 并在其上及跟、靴内外两侧各附一铜饰扣 。
本文插图
商代贵族 , 脚穿翘头船式样的翘尖鞋 , 而商代武士穿的则是薄底翘尖皮履 。 从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玉人 , 也见已穿鞋着履 , 并有鞋翘 。 其实 , 在殷商时 , 人们已熟练地掌握了丝织技术 , 丝织物和纺织物已普遍流行 。 当时在贵族阶层中 , 除穿皮履外 , 并且普遍地穿着各种麻鞋和丝鞋了 。
建国之前的布鞋 , 主要都是传统的手工、绣花布鞋等 。 由于是手工纳底 , 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的特性 , 深受中国百姓喜爱 。 建国后 , 我国各地开办了很多布鞋厂 , 集中大量生产机制布鞋 , 这是中国布鞋的鼎盛时期 。 改革开放以后 , 布鞋逐渐淡出了鞋类市场的主要舞台 , 但依旧保持着巨大的生命力 。 进入21世纪后 , 人们的观念趋向自然和健康 , 而怀旧也成了现代人心底共存的一份纯情 。 穿上一双合适的布鞋 , 成为了很多现代青年男女追赶的时尚潮流 。
布鞋相对于其他鞋类 , 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所 , 尤其适合在休闲、旅游、室内、开车等任何场合穿着 , 而时尚的绣花女鞋一直以款式新颖、漂亮端庄而闻名 , 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的标志之一 。
本文插图
可以说 , 布鞋和中国女性有着紧密的联系 。 据调查 , 在很多女性眼里 , 布鞋是一种时尚和传统的产物 。 穿上布鞋 , 那种舒适惬意 , 是无法用语言所形容 。 而中国女性一旦穿上布鞋 , 则更增添了几分性感和妩媚 , 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品味 。 布鞋的柔和 , 自然的美丽 , 简洁的风格 , 在女性穿上布鞋后尽现无遗 。 而美丽清纯的白底黑布鞋 , 更能带给你美好的永恒回忆 。
布鞋有一个非常优美的传说 。 相传很久以前 , 大山深处古老的山寨里生活着一位美丽的姑娘 , 她勤劳善良 , 心灵手巧 , 擅长针织女工 。 在一年传统的赶秋节对山歌的时候 , 她遇上了自己心仪的阿哥 , 为了表达心中的情意 , 于是把自己亲手做的、收藏了多年的布鞋和绣花鞋垫送给阿哥 。 阿哥穿上布鞋 , 刚好合脚 , 不长也不短 , 心喜是先祖安排良缘 , 于是与美丽的姑娘结成伴侣 , 过着幸福生活 。
记得四十几年前 , 母亲有一个专门做布鞋的笸箩 , 里面总是放着针头绳线、锥子、钳子、顶针和大小不一的布块等做鞋工具 。 做布鞋是既辛苦又繁杂的劳动 , 需要好几道工序 。 首先要纳鞋底 , 纳鞋底先要打布袼褙 , 母亲把破布、残布 , 不管是黑的、蓝的、白的、花的都收集在一起 , 洗干净晒干 。 然后找来一块门板 , 把事先打好的浆糊 , 均匀地涂刷在上面 , 接着把一块块破布拼凑一起粘在上面 , 然后在上面再涂上一层浆糊 , 又粘上一层破布 , 直至粘上四层 , 达到一定的厚度才算完工 。 布袼褙打好晒干后 , 母亲根据我们每个孩子脚的大小尺寸 , 开始剪鞋样 , 搓鞋绳、纳鞋底 。 纳鞋底也是又细又苦的活 , 母亲把剪好的鞋底样摞在一起至少四层 , 然后一针针地纳 。 布鞋做得好不好 , 关键要看鞋底纳得牢不牢 , 针线越细越密 , 鞋底越经久耐穿 。 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母亲一有空闲时间就纳鞋底 , 特别是每年快开学了 , 为了孩子们有新鞋上学 , 母亲总是加班加点地赶活 。 晚上是纳鞋底的好时候 , 我们常常在一旁看书 , 母亲就聚精会神地纳鞋底 。 穿针头是很花眼神的一件事 , 由于灯光暗 , 母亲眼睛花 , 手拿着针头有时穿不过去 , 这时我便成了母亲的得力助手 。 鞋底很厚 , 锥针是十分困难的 , 母亲就用顶针 , 顶过去用力一抽 。 偶尔针也抽不出来 , 母亲就用牙咬着针头抽 , 抽出针头后再往后拉 。 动作优美 , 好看极了 。 纳鞋底是硬功夫 , 没有耐心 , 鞋底是纳不好的 , 鞋底纳好后 , 母亲总是东瞧瞧西瞧瞧 , 然后满意地在桌子上狠狠地咂几下 , 看看鞋底是不是很结实 , 一双鞋底完工后 , 然后就是做鞋面 。 鞋面是根据鞋底的大小来取材剪样 。 鞋面布稍好一点的 , 一般里子是白的 , 鞋面是黑的 , 剪好面样 , 母亲又一针一线地开始上鞋面 , 一般上鞋面大约只要两天时间 , 一双崭新的布鞋就做好了 。 因为我是家里的男孩 , 母亲总是把最好的鞋给我穿 , 母亲做的鞋美观大方 , 舒适实用 。 小时候母亲每年都得给我们做两双布鞋 , 冬天做棉鞋 , 夏天做夹鞋 。 年复一年 , 直到我们上中学时还穿母亲做的布鞋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时至今日 , 每当我读起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 ”我便会想起母亲佝偻着背在油灯下做布鞋的情景;想到母亲做的布鞋就想起母亲那双饱经沧桑、布满皱纹的双手 , 母亲把对子女的关爱一针一线地纳进厚实温暖的鞋底 , 慈母的爱像涓涓细流 , 流入我生命的血液中……
母亲的布鞋是我一生中穿过最温暖最舒适的鞋子 , 那一双双厚实的布鞋仿佛告诫我今后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脚踏实地做事 , 明明白白做人 。
做布鞋是远去乡愁的一个缩影 , 每当想起这些已故的往事就能让人宁静 , 让人回味……
母亲的布鞋 , 让我永远也忘不了回家的路 。
母亲的布鞋 , 总牵动着那一缕缕乡愁 。
忆老式布鞋做法
准备工作
本文插图
搓麻绳 。 将麻分成两股放在腿上面 , 左手同时拿住两股麻的一端 , 然后用右手手掌分别将它们搓紧 , 然后同时推动两股己搓紧的麻 , 使两股麻合在一起结成绳 , 在搓麻绳时用力要均匀 , 不可用蛮力 , 如果用力过大 , 两股麻结在一起过紧 , 麻绳就会打结卷在一块不好分开 , 费时费力还不好看 , 如果用力均匀适当 , 两股麻结成的麻绳又好看还结实 。
本文插图
搓好备用的麻绳 。 要把麻变成麻绳却要经过很多的工序 , 首先要将麻放在水中将附在麻上面的皮清理干净并将其他的杂物一起清理干净 , 然后拿到屋外的竹杆上晾晒 , 并用手做梳子将晾晒的麻大致梳理好 , 将比较粗的麻分成符合标准粗细的麻 , 然后用特制的梳子梳理 , 就像梳头发一样 , 使之垂直均匀 , 在用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组合在一起 。
本文插图
熬制浆糊 。 在盆中加入适量清水后再放入适量面粉 , 小火边煮边用勺子一个方向搅动直到调成糊糊状 。 看到面粉糊变成稀稀的透明糊状 , 能拉起长长的丝 , 这样浆糊就做好了 , 放凉后就可以使用 。
本文插图
做布袼褙 。 首先 , 翻箱倒柜找出一些破旧衣服撕成碎片 , 再将碎布片用浆糊粘贴多层 , 最后形成一块面积约有半张桌面大小的厚布片 。 这一过程 , 被称之为抹袼褙或打袼褙 。 袼褙是手工制作布鞋的基本材料 。 碎布、旧布 , 又叫做铺衬 。
本文插图
晾晒布袼褙 。 袼褙 , 这是已经远去的两个字 , 大概 , 城市人已经完全陌生 , 只有农村人尚存依稀记忆 。 估计不久后 , 它们将会被完全遗忘 。 这两个字的普通话读音是:gē bei 。
本文插图
翻鞋样子 。 所谓鞋样书 , 就是自己动手铰制的各种鞋样夹在一本书里 。 鞋样子 , 有大人的 , 有小孩的;有鞋帮的 , 有鞋底的;有用年画剪的 , 有用报纸剪的 , 有用花窗纸剪的 , 还有的是用不同的纸拼接在一起后剪的 , 最常见的要数用羊皮纸剪的 。 真可谓是各式各样 , 五颜六色 。 它们大都宝贝似的被藏在女主人们的百宝夹里 。
绘制鞋底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制作鞋底 。 把从鞋样书里翻找到的鞋底鞋样子放到已经晾晒好成型的布袼褙上 , 一只手按住鞋底样子 , 另一只手用笔按照鞋底样子的大小形状在布袼褙上画下来 , 以备裁剪 。 或者不用笔 , 而是把鞋底样子用单线简单地缝制在布袼褙上 , 也就是俗语说的“钉” 。
本文插图
裁剪鞋底 。 把在布袼褙上画好的鞋底的样子用剪刀裁剪下来 , 为下一步粘制鞋底做准备 。 每只鞋的鞋底 , 至少要裁剪出三个 。
制作鞋面
本文插图
制作鞋面 。 把从鞋样书里翻找到的鞋面鞋样子放到已经晾晒好成型的布袼褙上 , 一只手按住鞋面样子 , 另一只手用笔按照鞋底样子的大小形状在布袼褙上画下来 , 以备裁剪 。 或者不用笔 , 而是把鞋面样子用单线简单地缝制在布袼褙上 , 也就是俗语说的“钉” 。
本文插图
裁剪鞋面 。 把在布袼褙上画好的鞋面的样子用剪刀裁剪下来 , 为下一步粘制鞋面做准备 。 优质布鞋鞋帮的滚口狭阔一致 , 接头放在鞋的后部不明显处 , 口门不起角 , 不起空 , 不起皱 , 叉口前后一致 。 鞋帮缝线的针距均匀整齐 , 不歪斜 , 没有跳针、漏针以及底线翻出等现象 。
【布鞋难忘的乡愁——做布鞋】
本文插图
粘制鞋面 。 将裁剪好的鞋面平铺在面板上 , 均匀地涂抹上熬制好的浆糊 , 也就是俗语说的“糨子” , 至少要粘制二至三层以上 , 才能结实 。 粘制好后 , 自然晾干备用 。 鞋帮面料质量的好坏对整个鞋的质量关系很大 。 优质鞋面料上没有织造上的疵点 , 表面平整光洁 。 优质鞋面绒毛倒顺一致 , 疏密均匀 。 另外帮面及夹里清洁无污垢 , 括浆均匀平服 。
粘制鞋底
本文插图
粘制鞋底 。 把从袼褙上裁剪下来一片片的鞋底 , 每片鞋底用新白布条包上四边 。
本文插图
整合鞋底 。 把包边后的鞋底料至少三片粘在一起 。
本文插图
缝合四边 。 用麻绳把粘合后的鞋底沿四边缝合 。 这道工序决定着鞋的式样强度 , 因而是做鞋工序中的重要一环 。
本文插图
缝制鞋底 。 每平方寸鞋底要纳一百针左右 。 麻绳粗、针孔细 , 加工时得用手勒得紧 , 针码还得分布均匀 。 手工纳鞋底是一种传统鞋底工艺 , 像传统的千层底 , 就是手工纳鞋底的典型代表 。 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 , 多层叠起纳制而成 , 取其形象得名 。 成品穿着舒适 , 轻便防滑 , 冬季保暖 , 夏季透气吸汗 。
本文插图
纳制鞋底 。 纳鞋底是制作布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 纳制时要保持鞋底的清洁 , 走线必须交叉方式 , 纳边时 , 不可走样 , 线迹排列整齐 , 不应有扭曲现象 , 横竖间隔均匀 , 纳底时用力要适当 , 鞋底表面不能出现凹凸不平 , 还要将纳好的鞋底用锤平整 , 这样做是为了软化鞋底 , 成鞋后穿着更随脚、舒适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纳制鞋底 。 纳鞋底得有针锥 , 有麻绳 , 麻绳都是自己捻的 , 过去的女孩子很小就会帮着大人捻麻绳了 。 用一根大针穿好麻绳 , 先得用锥子在鞋底上扎出孔 , 针和麻绳才能穿得过去 。 纳鞋底时先在边上沿轮廓纳上两圈 , 中间则开始一行行错落开针脚 , 前脚掌和脚后跟部位要纳得密些 , 足弓部位则稀一些 。 一双鞋底纳完后 , 还要将纳好的鞋底放在石头上拿锤子砸几下 , 可能是想使麻绳的受力均匀一些 。
缝制鞋面
本文插图
缝制鞋面 。 风干后鞋面的多余部分剪除 , 再缝制 。 缝制相当重要 , 针距要小 , 直线走针时要平直 。 拐弯时要顺弯走针 , 不可扭曲 。 滚口布和沿条必须按紧 , 缝边时不能出现松驰、褶皱 。 同时也要保持沿条清洁 。 绱帮时要把握好鞋帮与鞋底的配合尺度 , 针距不得过大 , 针迹不得歪斜 , 鞋帮左右两边要对齐 , 不得超出鞋边沿 。
本文插图
缝制鞋面 。 这是用老式缝纫机缝制鞋面 , 这样的老式缝纫机现在已不多见了 。
鞋底鞋面缝合
本文插图
鞋面鞋底缝合 。 做完鞋面再用麻绳将鞋面和鞋底缝在一起 , 一双鞋才算完工 。 有意思的是 , 女人们在纳鞋底时有个不经意的重复动作 , 就是拿针尖不断在头上摩擦 。 原来头上有头油 , 女人们为了让针穿过厚厚的底子时轻松滑溜 , 就下意识抹自己头上分泌的油 。
制作完成
本文插图
做好成品 。 一双鞋子做成要耗费很多个昼夜 , 透着不少付出与心血 , 凝聚了无数深情与辛劳 , 穿在脚上才觉得特别珍贵有意义 。 这是当今机械流水制作无论如何也无法比拟的 。 手工布鞋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 , 现在我们穿的鞋款大多是机器制作 。 人们渴望时尚 , 却在心底怀念手工制作鞋款的舒适 。
本文插图
都说停下飞奔的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 就是时代让人与情感脱节了 , 无法同步就少了些许共鸣 , 所剩只有得失间的疲惫 , 心的浮光掠影才是迷茫之缘故所在 。 有人说回忆就是人老了 。 但是无论时代如何飞速发展 , 生命无疑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 缺失了心的感受人就会索然无味 。 这也是手工布鞋穿起来特合脚 , 特柔和 , 特舒服的深层缘故吧 。
图片、作者:郝军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经作者授权
- 阿陆space|在神秘的朱日和镇,有家老字号馅饼店让我至今念念难忘
- 何猷君|赌王家族露面,何猷君夫妇穿搭时髦像街拍,何超琼老北京布鞋抢眼
- 中华路办事处|河北平乡:留住花馍的乡愁
- 朝花时文|乡愁何寄?却看黄花遍地 | 曹伟明
- 贵州综合广播|“追《花繁叶茂》品醉美遵义” ——跟着剧组去旅行之乡愁遵义篇
- 巨蟹座|最有吸引力的三大星座,魅力十足,一见难忘巨蟹座—城府不浅,细腻敏锐巨蟹座—城府不浅,忍耐度高天秤座—情商高,说话很委婉双鱼座—待人
- 小小的大鱼|原创 越看越着迷,闪闪惹人爱,让人过目难忘的三大星座女
- 小小的大鱼|越看越着迷,闪闪惹人爱,让人过目难忘的三大星座女天秤座天蝎座狮子座
- 认识10000种植物|古有张翰的莼鲈之思,现有余光中的乡愁,离乡的你是否也会思乡
- 时尚小桔子|刘雯低调复工太屌丝,穿629块搬砖裤,配帆布鞋太没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