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说起茶文化 , 其几乎贯穿了中国所有历史进程 , 可见其博大精深 , 源远流长 。 不过在现代 , 无论是喜茶爱茶人士 , 还是遍布各地的茶业商人 , 最熟悉的茶文化历史读本 , 也是历史上关于茶最早、最权威的专著应为唐人陆羽的《茶经》了 。 可有个奇怪的现象 , 唐之前许多史书典籍中 , 均未出现“茶”字的记载 , 这是为何?
“发于神农 , 闻于鲁周公 , 兴于唐朝 , 盛于宋代 。 ”这是许多人关于茶文化的概括说 。
本文插图
现代人喜欢引用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 , 日遇七十二毒 , 得茶而解之 。 ”来介绍茶业的最早来源 , 其实该记载并非“得茶而解之” , 而为“得荼而解之” 。 这是为什么?
【田言志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那为何史书中极少有“茶”这个字】《尔雅?释草》中亦有荼字 , 释意为荼为苦荼;《诗?邶风?谷风》中谁谓荼苦?荼意与上同 。 在《书?汤诰》中 , “罹其凶害 , 弗忍荼毒”再提荼 , 在相关解释中 , 多次将荼雷同解释为苦荼 , 是秽草 , 味苦 。
康熙字典里 , 关于荼的记载 , 有《唐韵》、《大雅》、《传》、《疏》、《又》、《诗?郑风》、《周礼?地官?掌荼注》、《前汉?礼乐志》、《应劭曰》、《师古曰》等等 , 但无论史书中怎么样记载 , 其共同点都是将荼描述为一种植物类东西 , 味道有些苦 , 可治病 。 此外还有别意 , 但相对较少 。
本文插图
编辑
清代陈昌治刻本和清代段玉裁特注:苦荼也 。 荼 , 苦荼 。 唐风采苦传云:苦 , 苦荼 , 然则苦与荼正一物也 。 而荼与茶的进一步相关联上 , 这在《九经》中 , 让很多人找到了新的观点去印证 。
书中无茶字 , 并不能质疑古代无茶 , 正如人说古无灯字 , 那么古代真无灯 , 当然不是 , 古代用烛视作灯 。 于是无茶字 , 非真无茶 , 乃用荼以为茶也 。 而荼字少一划便为茶的由来 , 目前较多的解释为 ,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也说:“荼 , 苦荼也” , 这里的“荼”字 , 这在宋朝徐铉的注释下特别提出:“此即今之茶字” 。
也有原因说 , “荼”的饮用不断被人所接受和喜爱 , 可是“荼”为一个多义字 , 随时可能会误导人与其别的意思相混淆 , 于是人们想办法 , 将其减去一划 , 以便更好地与别意区别开来 , 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常见的“茶”字了 。 这个字的演变 , 《茶经》最具标志性 。
来源:(田言志)
【】网址:/a/2020/0519/1589879839.html
标题:田言志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那为何史书中极少有“茶”这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