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本文插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说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 一般咱脑海里想到的——这是儒家的事 , 好像有志于科举的读书人 , 那都是圣贤传人、孔孟门生 。
嘿 , 其实 , 这个答案还真不一定对 。 起码在一些特殊的时期 , 科举可不光是儒家的事 。
一、科举制小起底
熟悉历史的朋友 , 一定知道 , 这科举制是咱中华文明的发明专利 , 它这一路走来 , 其实也挺不容易: 选拔人才这事 , 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 , 从先秦时代的“乡举里选”到汉代的“察举制征辟制” , 再到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 直到南北朝时期 , 开科考试才开始冒头 , 而真正确立科举取试 , 则是隋唐 。
本文插图
我们今天看开科考试好像很简单 , 仿佛它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 但其实它的最终成形 , 可是经历了上千年的探索 。
二、唐代科举
但不管怎么说 , 到了大唐朝 , 咱的人才取试制度终于算是定了!
不过 , 相比于后来明清 , 大唐朝的科举 , 那可真叫一个包罗万象 , 仅是其中的常科就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举科、童子科等50多种 。
本文插图
这不同的科目 , 不但考试时的侧重点不同 , 而且连学习方向都不一样 。 比如明法科重点考察法律、法规 , 明算科侧重点在于数学计算 , 一史科、三史科着重考验历史功底 。
怎么样 , 这分科有没有像咱们今天考研的各种专业分类?光看学科分类 , 大唐朝的科举很明显更注重专才的培养 。 有50多种科目可供选择 , 莘莘学子尽可以发挥优势、选择长板 。
三、明经与道举
而这其中 , 比较值得议论的是其中的道举!
虽然咱都知道 , 唐朝的老李家笃信道教 , 但这个道举和道教真的有关系吗?
嘿 , 真的有关系!
说道举 , 得先说一下明经 。 所谓明经 , 就是明习经学的意思 。 考这科目 , 需要考生对儒家经典(尤其是十三经)熟悉再熟悉 , 说白了 , 这很大程度考验的是——记忆力 。
正因为对记忆力要求很高 , 年龄越大 , 记忆力越衰退 , 一个人要是过了30还没通过明经取试 , 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 , 所以才有“五十少进士 , 三十老明经”的说法 。 而很多牛掰人物 , 二十岁之前就能通过明经考试 , 比如元稹 , 14岁就已经明经及第 。
本文插图
咱前面说了明经的重点参考是儒家经典 , 比如《礼记》、《春秋左传》、《毛诗》、《周礼》、《仪礼》、 《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敬》 , 这本来也没道家什么事 。
不过没关系 , 因为唐朝的老李家崇信道教 。 其实树立宗教信仰这事吧 , 不光是老李家迷信 , 这也跟李唐王朝的政治稳定有很大关系——老李家的道家始祖 , 你们一般人有吗?
老李家从开国皇帝唐高祖开始 , 就对道教情有独钟 , 武德8年 , 唐高祖还特别下旨 , 给三教重排次序:道家第一 , 儒家第二 , 佛家第三 。 道家地位已然至高无上 , 但此时的它 , 还不能进入教科书 。
很快 , 大唐王朝的权柄交接到了唐高宗手里 , 高宗皇帝李治虽然昏庸无能 , 但在崇道这条国策上 , 那执行的是非常彻底 , 甚至在他手里 , 老子当了皇帝——太上玄元皇帝 , 后世太上老君的说法 , 就是从此肇始的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在这 , 得说一下他媳妇武则天了 , 她一看老公皇帝还有这爱好 , 迎合的本事也来了:“上元元年(674年)十二月……天后上意见十二条 , 请王公百僚皆习《老子》” 。 这下好玩了 , 当官的都学了《老子》 。 很自然的 , 公元675年 , 唐高宗又“(诏令)士子加试《老子》” , 考明经的不但要学《老子》 , 而且《老子》在经学中的地位还特别高——属于上经!
到此 , 道家经典已经成功登陆科考教科书!
而道学独立的趋势 , 到了唐玄宗时期 , 更加明显!李隆基对道教的推崇 , 比他祖爷爷和爷爷更上层楼 , 不但亲自注解《道德经》 , 而且还在开元29年(741年)颁布了《令两京诸路安置玄元皇帝庙诏》 。 这诏书更有意思了 , 不但各省都要给太上老君立庙 , 而且还要在老君庙里开设崇玄学堂 , 学有所成的还能推荐进京考试 。
嘿 , 这标志着:从此以后 , 道举正式和明经“分家单过”了 , 它成了一门独立的科举门类!当然它的考试内容也更加丰富了 , 除了《老子》 , 又增加了《庄子》、《列子》、《文子》、《庚桑子》 。
再后来 , 因为《老子》又名《道德真经》 , 所以把《庄子》改名叫《南华真经》(庄子号南华真人)、《列子》改名叫《冲虚真经》(列子号冲虚真人)、《文子》改名叫《通玄真经》(文子号通玄真人)、《庚桑子》改名叫《洞虚真经》(庚桑子号洞虚真人) 。 儒家不是有十三经吗?这下 , 道家也凑齐了五经 。
四、士子与道举
传统士子的目光大都盯着明经和进士 , 而道举异军突起 , 就为广大考生们的选择 , 多开了一条道路出来 。
那年月 , 也正因为道举 , 很多名流加入了对道学研究的大军 。
比如白居易 , 虽然通过了难度更高的进士及第 , 但是老白的道学研究 , 可也没拉下 , 他就曾经写过《读老子》、《读庄子》、《逸老》、《读道德经》等诗 。 在《村居寄张殷衡》中 , 白居易还写道:“金氏村中一病夫 , 生涯漫落性灵迂 。 唯看老子五千字 , 不蹋长安十二衝 。 ”
【我们爱历史唐朝最“短命”的考试,曾风靡一时,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
本文插图
钱起在《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也写道:“几年深道要 , 一举过贤关 。 名与玄珠出 , 乡宜昼锦还 。 ”
说起与道举的渊源 , 还得着重说一下李商隐 。 弱冠少年时代的李商隐对自己的天赋并没有什么清醒的认识 , 尤其是父亲去世之后 , 急于改变现状的他 , 在14岁前后 , 就前往当时的道教胜地玉阳山学习道学 , 也是在这里 , 他结识了初恋宋华阳 。
虽然李商隐最终是进士及第 , 道学学习并没有为他后来的仕途提供太多的帮助 。 但 , 令后人看起来朦朦胧胧的《无题》系列 , 据说记录的就是他与宋华阳青涩的爱恋 。 这或许 , 便是道举的无心插柳 。
本文插图
而通过道举走上人生巅峰的 , 其实也不少 , 比如元载、姚子彦、独孤及、冯子华等人 。
五、道举的没落
始于盛唐的道举 , 最终还是走向了没落 。 从开元29年(741年)设立道举 , 到五代李嗣源(930年)时期正式废止 , 道举一共存续了189年 。
而被废止的原因 , 或许是它无为之治的理念与五代的乱世之治 , 格格不入 。
参考文献:王海霞《道具制度与唐代士人》 , 付莉《道举的兴衰与唐代士大夫》 , 林西朗《唐代道举制度述略》 , 伊顿书屋《李商隐玉阳学道及其道教无题诗》
印度最贵电影唯美的背后:一个流行了两千多年的残酷习俗 分页标题
古人真的认为“天圆地方”吗?关于宇宙 , 古人懂得可能比我们多
来源:(我们爱历史)
【】网址:/a/2020/0516/1589644709.html
标题:我们爱历史唐朝最“短命”的考试,曾风靡一时,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