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观点完美到底是什么样子?
_本文原题:完美到底是什么样子?
01
一幅完美的画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可以是这样的
本文插图
SimonHennessey
也可以是这样的
本文插图
Pedro Campos
这是超写实主义的完美 。 就算我们对美术一窍不通 , 我们也一眼就能认定这是美的 。 但是还有一种完美 , 却需要我们仔细观察 , 仔细领悟 。
比如下面这张图
本文插图
《青蛙塘》
画家打破了传统 , 使用色彩分割法 , 把颜料一块块地涂抹上去 , 然后不断调节 , 不断修饰 , 直到看不到画笔的痕迹 , 你能看到的只有水光的荡漾 , 这是光与影的完美 。
这位画家就是莫奈 。
同样还是这位莫奈 , 他在晚年几乎只做一件事 , 那就是画睡莲 。
他专门开凿了一个莲花池 , 每天就是对着它们画 , 感受不同的光影 。 为了抵消阴影 , 他在树下种下蓝色的花;为了温暖夕阳 , 他在池塘西边种下黄色的花 。
然后 , 他不停地画 , 不停地画 , 在不同的时间 , 不同的天气下捕捉每一丝光影的悸动 。
本文插图
就这样 , 莫奈画了29年 , 画了至少181幅睡莲 。
虽然它们的构图往往很接近 , 但是色调却完全不同 。 阳光射下来的角度不同 , 云层疏密程度不同 , 光线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 天空的倒影也会完全不同 。
可以对比一下这两幅《睡莲》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构图是一样的 , 植物也是一样的 , 但光与影完全不同 。 没有鲜明的轮廓 , 色彩和光影就是这里的上帝 。 )
把莫奈的《睡莲》放大了看
本文插图
你能看到色彩的堆叠、跳跃、颤动 , 像一层层的水纹 。 跟Hennessey的完美比起来 , 这种完美更加幽深 , 更加神秘 。
莫奈就这样沉浸在睡莲的梦幻里 , 画了又画 , 一直画到视力出了极大问题 。 莫奈最后不得不接受眼部手术 。 这个手术做得很怪异 。 他那只没做手术的眼睛 , 看到的色彩偏红和黄 , 但是做手术的那只眼睛呢 , 却能感受到紫外线 , 结果看什么都是又蓝又紫 。
本文插图
你能想象这种怪异的视觉么?
听上去好像左眼看阳 , 右眼看阴 , 就像包公一样开了天眼 。 其实对于莫奈来讲 , 这可不是什么“开天眼” 。
莫奈差不多是瞎了 。
但就是这样 , 他还是坚持画睡莲 。 这些画在我们眼里变得阴郁和抽象 。 我们不知道在莫奈眼里 , 那些画是什么样子的 , 我们只知道:莫奈画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
29年的坚持 , 只为了画出心中最完美的睡莲 。 而他的睡莲也确实是最完美的 。 它属于人的世界 , 也属于神的世界 。
02
还有一个人 , 就像莫奈一样 , 用整个生命去追求完美的作品 。
他是诗人歌德 。
本文插图分页标题
歌德写过无数首诗歌 , 但他倾注全身心去写的作品只有一部 , 那就是《浮士德》 。
那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 。 一个贪心的魔法师 , 想过瘾 , 想发财 , 就和魔鬼订了一个契约 。 等过完了瘾 , 魔鬼把他带进了地狱 。
就这么一个粗糙的故事 , 歌德却用了漫长的时间 , 一点一点把它打磨成了一个超级诗剧 。 这是但丁《神曲》之后 , 人间曾出现过的最伟大的长诗 。
恢宏 , 壮丽 , 完美 。
《浮士德》有12111句 , 如果把每一个字都搬上舞台 , 要演出整整22个小时 。 那么要把这么长的一首诗篇写到完美的境地 , 又需要多久呢?答案是:60年 。
莫奈画《睡莲》画了29年 , 而歌德写《浮士德》 , 前前后后用了六十年 , 到最后八年的时候 , 他几乎闭门不出 , 宅在家里 , 全身心的要写出一部完美的《浮士德》 。
那么《浮士德》完美之处体现在哪里呢?
说到诗 , 我们首先会想到优美有力的句子 。 那么你看看下面这个句子:理论是灰色的 , 而生命之树长青 。 你肯定听说过这个句子 。 它来自哪儿呢?——《浮士德》 。 再看这个句子:我生前当及时享乐 , 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 你肯定以为是路易十六说的 。 错!答案是:《浮士德》 。 还有这样的句子:黑暗孕育了光明 , 而光明却背离黑暗 , 诅咒黑暗 。 是不是《圣经》里的话啊?错!答案依旧是《浮士德》 。
这样的金句在整本书里几乎随处可见 。 歌德在里面随便穿插的几个歌谣 , 也都永传后世 。 比如《跳蚤歌》《纺车曲》《图勒王之杯》 , 这些都是欧洲无人不知的名诗 , 好多音乐家都把它们谱成了曲子 , 唱了又唱 。
本文插图
跳蚤歌
这些天才之美是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 。 可是即便在我们没留意的地方 , 也有对完美的狂热追求 。
我可以举个例子 。
《浮士德》里有一段著名的诗篇《女巫之夜》 。 浮士德的爱人玛格丽特因为杀婴罪被捕入狱 , 魔鬼为了让他分心 , 带他参观女巫之夜 。 这一段诗篇里出现了几十个乱七八糟的人物 , 既有鬼火也有仙鹤 , 似乎每个角色都在胡言乱语 , 几乎是上句不接下句 。 如果你不特别留心的话 , 会觉得不知所云 , 匆匆跳过 。 只有仔细留意其中的每一句对白 , 你才会理解这是何等精致 , 何等完美 。
歌德为了这段诗篇花费了巨大的精力 。 他在手稿上改了又改 , 推敲每个人物的名字 , 推敲每个人的台词 。 每一句疯话背后都有精心的计算 , 都有复杂的隐喻 。
歌德把所有这些疯话堆积在一起 , 就像一个声调越来越高的交响乐 , 疯狂感和虚幻感越来越被推到极致 。
就在疯狂的弦绷到最紧的时候 , 浮士德看到一个脖子上系着红线的女人 。 然后 , 一切疯狂的烟雾逐渐消散 , 世界又重新跌落到人间 。 浮士德想起了即将被处死的玛格丽特 。
本文插图
返回人间
这不是胡言乱语 , 而是一段光芒四射的诗篇 。 哪怕是看似疯狂之处 , 也是作者一次次精心计算的结果 , 哪怕是看似缺陷的所在 , 也隐藏着彰显个性的目的 。 这就是完美 。
你知道哥特式建筑吧?它看上去高耸入云 , 以前没人能造出这样的建筑 。 希腊人也好 , 罗马人也好 , 都造不出这么细长的建筑 。 你只有注意观察那些细节 , 注意那些力学构造 , 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支撑它向高处延伸 。
本文插图
哥特式教堂
《浮士德》就是这样的哥特式诗篇 。 只有最精巧的布局 , 最苛刻的修改 , 才把它的主题推到高耸入云的地步 。 在《浮士德》的塔尖之上 , 歌德诉说着人类的奋斗与救赎 。分页标题
为了达到这个高度 , 歌德用了六十年的时间 。 在他去世前 , 歌德最后一次打开手稿 , 想对结尾再做修改 。 但是他读了又读 , 没有改动就放下了 。
因为他觉得一切都已臻于完美 。
03
艺术可以是完美的 , 文学可以是完美的 。 还有酒 。
世上的美是共通的 。 它们都给生活带来愉悦 , 而在它们的背后 , 又都隐藏着一次又一次卓绝的努力 。
艺术和文学是这样 , 而美酒同样也是如此 。
本文插图
那么 , 从山间田野里的一粒粒粮食到餐桌、宴桌上的一杯杯醇香 , 完美的味道背后 , 经过了多少道复杂的工序?凝聚着多少匠心与坚守?
本文插图
完美从种植起步
翻开五粮液历史 , 会发现这个地处中国西部内陆 , 长江起点处的酒企 , 千百年来 , 不停地突破崇山峻岭的束缚 , 寻找最好的粮食来酿好酒 。
一代代五粮液人 , 坚守着好粮才能酿好酒的执着 , 满世界寻找最适合的酿酒原料 , 将起源于非洲 , 性格倔强的高粱;起源于西亚 , 冬种春收 , 性格热情的小麦;来自美洲 , 生命力旺盛 , 性格阳光的玉米;起源于中国 , 生长在水田里 , 性格温和的大米、糯米 , 以最佳比例组合在一起 , 酿造五粮液 。
本文插图
为保证每一粒粮食的品质 , 五粮液走遍中国的山山水水 , 寻找没有污染、最适合种植的地方 , 建设100万亩专用粮基地 。 聘请国内顶级的院士、专家 , 从成千上万的品种里 , 选出适合酿酒特性的种子种植 。 比如 , 川北地区弱筋小麦 , 软质率高 , 十分适合制曲和酿酒 , 就是从上万个品种里 , 优选200个品种 , 再选出5个 , 最终选定最好的一个种植 。
每一粒专用粮食都要经过选种育种、田间管控、测产收割、验收入库、低温仓储等过程 , 再通过感官、理化指标检验层层把关 , 才能从广袤的田间到繁忙的车间 。
本文插图
完美在酿造中“历劫”
为能酿出美酒 , 资金雄厚的五粮液 , 没有追逐机械化、智能化 , 反而恪守传统工艺 , 酿酒工人往往得长期待在封闭湿热的车间里 , 顶着严寒酷暑 , 坚持手工工艺酿造 。
在五粮液传奇人物邓子均工作过的“利川永”老作坊 , 微生物在一代一代繁衍 , 酿酒工艺在代代延续 , 这里的酿酒工人守着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古窖池工作了二三十年 , 他们对每一口窖池的“脾性”了如指掌 。 酿酒作坊保持着曾经的样子 , 窖池位置、摊晾区域 , 蒸酒区域不曾改变 , 但窗外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瓦房变成了高楼 , 宜宾城扩大了数倍 。
本文插图
时代在飞速的变化 , 但五粮液的古窖池没有变 , 工匠精神没有变 , 在历史中诞生 , 又在历史中传承和创新 。
起糟、拌粮食、拌槺壳、上甑、摊晾、拌曲药、入窖……每一个环节 , 都是依靠工人铲子铲出来的 , 他们双手布满了厚厚老茧 , 只为滴滴醇香 。 然而酿酒不仅是一个体力活 , 更是一个极其讲究技艺和天赋的技术活 。 需要像医生那样“望闻问切” , 准确判断和操作 , 才能酿出好酒 。
本文插图
就拿看糟配料来说 , 首先要“望” , 看糟颜色是否正常 , 发酵是否彻底;“闻” , 闻酒糟香气好不好;“尝” , 尝酸味正不正常;“切” , 用手抓糟 , 感受水分是否充足 , 只有准确识别了糟 , 才能精准配料 。分页标题
酿酒的过程 , 是酿酒工和美酒的彼此成就 。 好的酿酒工 , 用精湛的技艺酿出一坛坛美酒;而酿造美酒的过程 , 也成就了一个个卓越酿酒师 。
本文插图
完美于技艺中沉淀
酿造车间生产的原酒经过量质摘酒、按质并坛后 , 酒体品质已趋近完美 , 再用三年以上的陈酿来稳定酒体品质;用观色、闻味、尝评、组合等程序来精心勾调;用几十个环节、十余道专检来确保质量 , 最终才形成了五粮液“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的独特风格 。
本文插图
从一粒粮食到一滴美酒的奇幻旅程 , 是历经100多道工序的精心“打磨” , 是对完美技艺、完美品质的极致追求 。 而这背后更是一代代“大国工匠”对“集五粮精华 守百年匠心 唯求完美酿造 永树品质标杆”五粮液质量方针的严格坚守 。
匠心无形 , 匠心有心 。 五粮液的酿造历史 , 见匠心更见艰辛 。 一代代匠人绵绵用力 , 久久为功 , 坚守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 让古老的技艺在戎州沃土上盘根错节 , 枝繁叶茂 , 赋予岁月一脉浓香 。
术到极致 , 近乎于道 , 唯至诚者 , 能致其极 。 一代代五粮匠人对“完美”的追求像是一场修行 , 择一事 , 终一生 , 凝心聚神、执着技艺 , 只为酝一酿 。 五粮液的完美 , 是假天工之巧以开物 , 更是凝执着匠心酿出奇 。
【第壹观点完美到底是什么样子?】 如今 , 当我们品味这杯大国浓香时 , 品味的不仅是完美的人间至味 , 更是世代传承的大国匠心 。
- 大众|10万元的国产车和10万元的合资车差距到底有多大?
- 易向|江南,它到底在哪里?
- 城市战争|海南自由港,到底厉害在哪里?
- 看看资讯|月上重火热度奋起直追,死磕透芝CP,到底还有哪些热度剧演员呢?
- 凤阳读书|孙悟空到底怕不怕三昧真火?
- 凌菲一姐|五种穿搭营造视觉差,短腿变身大长腿,这将是你完美的起点
- biu时尚TB|吴京的妻子真是有魅力,短发造型却很有韵味,身材比例更是完美
- 不完美妈妈|面对闺蜜的求救电话,“孩子都不生算什么女人”,相亲男脱口而出
- GL8|指导价28.68万元-39.98万元,大众威然的对手到底是不是GL8?
- 酒百家|【全新揭秘】到底什么才是好的葡萄酒?酒百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