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武汉来时提心在口,走时魂牵梦萦 甘肃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情缘



按关键词阅读:

武汉来时提心在口,走时魂牵梦萦 甘肃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情缘
文章图片

许多年以后 , 当蔡辉站在天河机场面前 , 准会想起自己带领136名队员落地武汉的那个下午 。
当时 , 他临危受命 , 担任甘肃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 , 带领全省挑选的医护尖兵 , 紧急驰援武汉 。
来过无数回武汉 , 这一次 , 他看见天河机场空空荡荡 , 市区昔日的繁华与热闹不再 。 蔡辉历经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甘肃岷漳地震等多次灾害救援 , 但初抵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深红区 , 他心里还是没底 。
发热病人太多了 , 我们身边的同事 , 一个个病倒了 。 武汉市中心医院主管同志的话 , 让蔡辉意识到这次疫情形势的严峻 。
1月28日至3月24日 , 甘肃省第一批、第五批、第六批医疗队累计456名医护人员连续奋战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 。 面对严重的疫情和复杂的环境 , 他们共管理床位192张 , 累计收治患者229人 , 其中重症42人 , 危重症13人 。 直到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 才离开武汉 。 三支医疗队做到了科室医护零感染 , 安全生产零事故 。
更重要的是 , 他们与武汉结缘 。
采访人员问4位医护人员:何时再重返武汉?
答案几乎一致:明年春天 , 樱花开时 , 带着家人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走一走 , 看一看大家曾经奋战的地方 。 这座英雄的城市 , 令他们魂牵梦萦 , 成了抹不去的记忆 。
提心在口
1月29日 , 蔡辉带领着白衣战士们来到这里 , 成为最早一批进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医疗队 。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 , 是最早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医院之一 。
蔡辉说 , 在武汉的53天 , 他每一刻都提心在口 。 工作第三周 , 一名护理队员做穿刺时 , 视线被护目镜雾气干扰 , 一针下去扎穿了防护手套 , 不仅手被扎出血 , 还发生了职业暴露 , 经过紧急处理 , 幸好没有被感染 。
当时 , 数万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 一线的防护服消耗量大 。 防护服只够今天穿 , 明天的物资在哪 , 不知道 。 2月7日下午4点多 , 蔡辉接到一个紧急指令 。 上级希望 , 甘肃医疗队抽出一支骨干力量 , 前往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 接诊重症患者 。
2月8日 , 30名队员进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 那天 , 正好是元宵节 , 我们这支队伍被分成两拨 , 汤圆是分开吃的 。 蔡辉说 。
在这场战疫中 , 蔡辉目睹了生命的逝去 。 再忆武汉 , 他的声音不禁颤抖 。
武汉市中心医院附近有一家养老院 , 很多老年患者被陆续送来 , 包括不少失能和半失能老人 。
2月13日 , 病区来了一名68岁的女性患者 , 患者儿子向蔡辉央求:父亲刚刚去世 , 拜托大夫 , 一定要保住母亲 。 老人患有新冠肺炎 , 伴有脑梗、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和并发症 , 但当时医院一床难求 。 蔡辉的父母也是因病去世的 , 对家属的焦急 , 他感同身受 。 他想尽一切办法 , 为老人找到一张病床 。 老人十多天后出院了 。 她笑着感谢我们 , 想请我们去家里做客 。 她还不知道老伴已经过世了 。
【武汉来时提心在口,走时魂牵梦萦 甘肃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情缘】蔡辉哽咽了 。
我们感动别人 , 也被别人感动
发烧38.6℃!看到体温计的数字 , 虎维东第一反应 , 自己有可能被感染了 。
虎维东是甘肃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医疗组组长 , 主管后湖院区16、19两个病区的医疗工作 。 这里共有80张床位 , 一直是满负荷运行 。 职责在身 , 他几乎每天都进病区 , 长期处于劳累状态 。
当时身在武汉 , 每天又接触新冠肺炎病人 。 所以发热后 , 我全身都紧张起来 。 虎维东回忆 。
除了发烧 , 还有浑身乏力 , 肌肉酸痛 , 眼睛胀痛 。 回到公寓 , 他吃了西药 , 服用了预防新冠的中药 , 及时向队长蔡辉、副队长张亦兵汇报了情况 。
虎维东做了核酸检测和CT检查 , 在没有排除感染之前 , 为了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 虎维东自我隔离 , 靠着方便面度过了煎熬的四天 。 即使在自我隔离期间 , 他仍通过电话、微信协调工作 。
发烧第二天 , 虎维东写下遗书 。 离家时 , 虎维东瞒着高龄的父母 , 家里还有准备高考的孩子 。 此时 , 他想到了最坏的结果 , 就在遗书中安排了家事 。
直到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 , CT影像正常 , 虎维东才知道这是虚惊一场 。 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 , 体力透支严重 , 受凉感冒了 。 他说 。
蔡辉、张亦兵根据实际情况 , 将医疗队分为医疗组、护理组和院感组 , 医疗组、护理组再分若干小组 。 在两位队长的指导下 , 虎维东很快制定了病区隔离病房工作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 完善诊断和分型标准、诊治规范、出院标准 , 规范了病区诊疗工作 。 病区实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 , 医护人员必须在重症、危重病症病人的床边一块交接……
这样按组分开后 , 队员能合理调休 。 虎维东说 。
这次支援武汉 , 虎维东遇到了许多令他感动的人 。 初到武汉时 , 防护用品还十分紧缺 。 6位身穿防护服的志愿者开车来到医院 , 送来300套防护服和6000个口罩 。 因为捂得严实 , 虎维东没能认下他们的面孔 , 对方也没有留下姓名 。 但感动铭记于心 。 分页标题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 , 防疫物资源源不断送来 , 不仅是我们支援武汉 , 全国人民也在支援我们 。 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不怕危险、不要求回报地奉献 , 是我们能圆满完成支援救治任务的重要因素之一 , 也是全国能迅速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重要原因 。 虎维东说 。
武汉人民的坚韧顽强 , 也在虎维东心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
有位69岁的男性新冠肺炎患者 , 双肺广泛病变 , 呼吸衰竭 , 咳嗽剧烈 , 面部发紫 , 一进病区就是重症患者 。 虎维东和医护人员评估了病情 , 制定了医疗方案 。 然而 , 患者第二天病情非但没有好转 , 呼吸衰竭反而加重 。 我们再次全面评估病情 , 调整治疗方案 。 几小时后 , 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 然后病情一天比一天好 。 虎维东说 。
刚入院时 , 由于呼吸困难 , 患者一句流畅的话也说不出来 , 但是从表情和言辞看 , 他紧张不安 , 也很恐惧 。 虎维东说 , 他反复告诉我们 , ‘我不怕死 , 我只有一个女儿 , 我很爱女儿 , 很爱自己的家 , 我要为自己家人活下来 。 ’
对家人的牵挂 , 成为很多患者与病魔斗争的铠甲 。 正是这种生存的勇气 , 鼓励着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 直到最终治愈出院 , 与家人团聚 。 虎维东说 , 每一天 , 我们在感动着别人 , 也被别人感动 。
守护英雄之城
4月29日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原副院长刘晓菊被全国妇联宣传部、国家卫健委直属机关党委授予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称号 。
此刻 , 金城兰州 , 春和景明 。 刘晓菊坐在办公室窗台边 , 呼吸着新鲜空气 。 桌上一摞纪念证书 , 写着送给每位援助湖北医护人员的感谢语 , 落款是武汉市中心医院 。
时针拨回2月21日 。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 , 迎来了甘肃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 这是各批甘肃医疗队中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共172人 。
57岁的刘晓菊任领队 。 她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 曾获得行业最高奖全国优秀呼吸医师荣誉 , 是甘肃省呼吸病学权威专家 。
2月25日 , 刘晓菊带领的医疗队 , 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两个呼吸病区 。 这两个病区共有80张床 , 接管时就有64名患者 。 患者大部分60岁以上 , 其中有4名已90多岁 。 此外 , 不少患者还同时伴有心衰、肾衰、高血压、糖尿病、皮肤溃烂、帕金森以及恶性肿瘤晚期等基础病 , 严重影响着对新冠肺炎的治疗 。
3月1日上午 , 刘晓菊在约定时间 , 来到后湖院区11楼医生办公室 , 准备与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卢扬交流重症患者救治经验 。
没想到 , 这场谈话因为一位医生的病故取消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江学庆 , 因抗疫感染新冠肺炎离世 。
刘晓菊至今记得自己从卢扬口中得知噩耗时的场景 。 卢扬突然扭过头 , 强忍着眼泪抽泣 。 几乎所有医护人员都不说话了 。
当时的形势 , 容不得刘晓菊过多伤感 。 她当时所负责的 , 是80多位合并症多发的高龄患者 。
一次查房时 , 刘晓菊发现一位患者的左足拇指红肿发紫 。 经查 , 这是糖尿病足 。
你怎么不说呢?刘晓菊问 。
这个病你们不用管 , 你们只治疗新冠肺炎就好 , 我想赶快离开隔离病房 。 患者说 。
糖尿病基础病会增加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 , 要同时治啊 。 刘晓菊说 。 在为患者治疗新冠肺炎时 , 医护人员兼顾血糖控制 , 几天之后 , 左足拇指局部病灶逐渐缩小 。 新冠肺炎痊愈出院那天 , 患者脚趾的症状也明显改善 。
没有治愈的人 , 想尽快离开隔离病房;有的人治愈了 , 却无法离开 。
病区有一对母子 , 母亲已经治愈 , 却迟迟不能出院 , 原因是肾移植术后的儿子核酸持续阳性 。 刘晓菊说 , 这位母亲80多岁 , 其他家属都在隔离 , 如果出了院 , 就没人照看 , 她只能等着和儿子一起回家 。
刘晓菊说 , 武汉之所以被称为英雄之城 , 是因为千千万万个有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平凡人 , 皆为举国抗疫奉献小我 。
接送医护人员的公交车司机 , 无论医护人员凌晨几点下班 , 他们都会提前守候在楼下 。 在武汉市开牛肉面店的甘肃老乡 , 得知甘肃医疗队驰援武汉 , 主动给医疗队做牛肉面……
家国天下
驰援武汉的路上 , 几乎每个队员都有一个想法 , 那就是 , 会不会在武汉失去生命?32岁的甘肃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郭龙飞说 。
郭龙飞回忆 , 在甘肃医疗队到来前 ,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已全员上阵 。
难能可贵的是 , 全院没人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 没有一句轻言放弃的话 。 郭龙飞说 , 可以看出来 , 他们孤军奋战多日 , 已经很疲乏 , 但眼神里始终透着坚定 。
抗疫期间 , 郭龙飞在后湖院区隔离病区连续奋战了50多天 , 负责普通和重症患者抢救 。
最初支援人员和防护装备紧张 , 他一天要在病区待上8个多小时 , 加上穿脱防护服的时间 , 累计有10个小时 。 嗓子常常渴得冒烟 , 他只好在进病区前喝点水 , 并穿上尿不湿 。
有一次 , 郭龙飞在病房救治时 , 一个患者说嗓子痒 , 郭龙飞拿起手电筒检查 , 就在靠近探照时 , 患者突然咳嗽 。 虽然事后确认没有感染 , 但郭龙飞每每想起来 , 都心有余悸 。 分页标题
让郭龙飞感到振奋的是 , 形势逐渐转好 。 住院患者数量减少 , 外援救治力量充实 , 郭龙飞和同事们的工作时间减少到每天6小时 。
在八方支援下 , 后湖院区的防护物资储备已有很大改善 , 防护流程也日益严格 。
从医院回到驻地 , 大家先在门口丢弃旧口罩 , 更换新口罩 , 再回各自房间 。
整个房间被分成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 。 一进门是污染区 , 从医院回来脱下的衣服放在柜子后 , 进入卫生间洗澡;半污染区更像一个缓冲区 , 用来更换衣物;床是清洁区 。 房间内有两双拖鞋 , 人在不同区域需要穿不同的拖鞋 。
在驻地 , 大家不坐电梯 , 而是步行上楼梯 , 主要是怕感染 。 我们来是帮助当地治病救人 。 我们不能自己先倒下 , 给湖北武汉添麻烦 。 他说 。
为什么去武汉?离开兰州时 , 和绝大多数医护人员一样 , 郭龙飞也是辞别妻儿老小 , 递交请战书 , 义无反顾 。
郭龙飞的爱人白雅婷 , 与丈夫同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工作 , 是一名内分泌科护士 。 丈夫支援武汉、战斗在一线 , 白雅婷一边在兰州坚守岗位 , 一边照顾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 。
郭龙飞决定前往武汉的那一刻 , 白雅婷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 有担心 , 有不舍 。 她说 。
你确定要去了吗?白雅婷问 。
家国天下嘛 。 郭龙飞说 。 (采访人员梁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网址:/a/2020/0515/1589528171.html

    标题:武汉来时提心在口,走时魂牵梦萦 甘肃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情缘


    上一篇:中国团队发现蝙蝠新冠病毒,力证源于自然

    下一篇:新冠”疫苗研究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人文

    诺德股份资金面“捉襟见肘”?深陷关联交易风波的8亿元收购案被否后,诺德股份又抛出14亿定增预案

    阅读(48)

    内容显示,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募资不跨越14.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投资年产15000吨高机能极薄锂荡子电池用电解铜箔工程项目、弥补流动资金及了偿银行贷款。本次定向增发对象为包含控股股东邦平易近控股在内的不跨越35名特定对象,个中邦平易近控股拟认购数...

    人文

    青岛万科遭遇黄幅维权

    阅读(24)

    个一一名业主的同伙圈有下方这张截图。在与万科物业的对立中,有路人拍到视频,视频中女子高喊,保安打人了。在访问周边租赁万科铺面做经营的业户时,也获得了类似的反馈,业户称,这几天有人闹,物业忽然之间开端了各类维修,又送大年夜米又送酒精,还要给擦...

    人文

    环球时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性大饥荒真的会发生吗

    阅读(30)

    在空旷的露天广场上,堆满成箱的食物,而颇具美国特点的是,人们开着车排着长队等待。在美国首都大年夜华盛顿地区,《全球时报》记者看到的情景是,在好市多(COSTCO)和一些华人超市,大年夜米3月初一度被抢购一空,但进入4月下旬后,面粉、面包等食闻绫腔有...

    人文

    【物种起源】如果达尔文研究的是它也许物种起源就是另一种版本了

    阅读(35)

    该文┞仿第一作者、弗林德斯大年夜学的┞凡姆斯·道里说:“科学家们平日认为,适应新栖息地和生态情况会推动并促进物种多样化,但我们发明,单一蜜蜂物种在斐济的殖平易近化行动最终进化出20多种处所性蜂种。至少对斐济蜜蜂而言,物种的多样性是因为无法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