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儿科护士的“提灯人”——记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琳琪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詹媛 通讯员 赵博文
儿科是“哑科” , 儿科护士面对小病人时的挑战也更大——输液时 , 孩子们的血管远比成年人细得多 。 喂他们吃药 , 抗拒哭闹更是很常见 。 不仅要安抚小患者 , 还要关照焦虑的家长们 。 “护士的工作就是要给医生更好的诊疗支持 , 更专业的护理 , 这也是对患儿最好的爱” 。 这是张琳琪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护理团队的带头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琳琪始终以提高全国儿科护理质量和水平为己任 。 她联合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4家儿童专科医院及妇幼机构 , 与2000余家医联体医院的儿科护理专家 , 一起成立了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护理专业委员会 , 从而实现了儿科护理临床、教学、科研、专家、管理等资源的共享 。

做儿科护士的“提灯人”——记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琳琪
本文插图
张琳琪在护理新生儿 。 北京儿童医院供图
张琳琪利用休息时间跑遍全国 , 进行培训、讲学、交流时 , 她发现不同地区间儿童医疗护理水平差异大 , 难以适应日益增长服务需求 。 很多时候 , 基层儿科护士护理小患者只能“遵医嘱”“遵前辈” , 她们缺少一部专业用书 , 来指导实际工作 。 为了让更多小患者得到更专业的护理 , 张琳琪甘做“提灯人” , 她组织全国各地权威医院的儿科护理专家 , 倾力两年时间 , 七易其稿 , 主编撰写了全国第一部儿科护理专业权威著作《实用儿科护理学》 , 为基层儿科护士送上了“知识宝库” 。
【做儿科护士的“提灯人”——记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琳琪】“轻度贫血患儿 , 可以下床活动 , 避免剧烈运动……向家长说明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呈现柏油样 , 停药可恢复 , 以消除紧张心理 。 ”翻开《实用儿科护理学》 , 这本书不仅对每一种疾病给出专业的护理指导 , 还兼顾了儿童和家长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指导 , 时常能看到“教会家长”“指导家长”这样的提示 , 编撰时的细心和周全由此可见 。
在张琳琪看来 , 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 “为儿科护理人员做一点工作 , 更好地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 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 ”
“天使”也有自己的烦恼 , 儿科护士们也有晋升、薪酬等方面的诉求 。 为了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 , 更好地为小患者服务 , 张琳琪勇于打破藩篱 , 当起了北京儿童医院护士们的“大家长” 。
她梳理了北京儿童医院和其他医院对于护士的管理模式 , 提出在全院实行护理岗位的垂直管理 , 为她带领的1000余名儿科护士创造更公平的环境 。
然而 , 要改变北京儿童医院60多年来的护士管理体制谈何容易 。 那段时间 , 张琳琪的办公室“每天都有组团来的护士、护士长、科室主任们” 。 虽然压力很大 , 但张琳琪还是坚持下来了 。 她带领管理团队组织了近30场的意见沟通会 , 定期参加各部门的早交班、集体学习和座谈 , 与一线护士面对面沟通 , 实时解决大家的问题 。
最终在北京儿童医院领导的支持下 , 她与多部门协作 , 实现了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垂直管理 , 对护理人员进行按岗聘用动态调整 , 并完善绩效考核方案 , 使北京儿童医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的医院 , 也为全国护理人事及医疗人事制度改革蹚出一条可走之路 。
“现在我们医院的护士们特别有干劲 , 大家一起练操作、学规范 , 遇到问题一起讨论学习 , 业务水平提升了 , 对患儿的护理也更专业了 。 ”每每提及此事 , 张琳琪都很自豪 。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2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