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仁宣之治”的盛世

明宣宗时期
朱高炽长子明宣宗(1425年~1435年 , 年号宣德)朱瞻基(1398年~1435年) , 幼年就非常受祖父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 。1411年 , 立为皇太孙 , 数度随成祖征讨蒙古 , 养成爱好射猎的习惯 。朱瞻基会画画 , 会写诗 , 还是一个书法家 。继位之后 , 他的皇叔朱高煦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 。早已准备就绪的宣宗御驾亲征 , 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 , 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 , 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 , 见大势已去 , 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 。宣宗也网开一面 , 没有杀朱高煦 , 将他软禁在了逍遥城 。
宣宗继续推行招人垦荒的政策 , 发展农业生产 。宣宗非常注意爱惜民力 , 1426年 , 罢湖广采木 。1430年 , 罢工部采木 。1428年 , 锦衣指挥钟法保请采珠东莞 , 宣宗不但没有同意 , 还认为他是想用这种扰民的事情为自己谋求利益 , 将他逮捕入狱 。多次减免税额 , 免除在京工匠中 , 年老残疾和户内无丁力者的匠籍 。“坐皇宫九重 , 思田里三农” , 这是宣宗的真实心态 。为了改变“父母官”的形象 , 1429年 , 宣宗废除了原有的官妓制度 , 禁止官员携妓宿娼 , 对民间娼妓业没有什么限制 。
宣宗朝文有杨士奇等人 , 武有张辅 , 地方上又有像于谦这样的巡抚(巡抚是当时逐渐形成的省级官职) , 人才济济 , 使得当时政治清明 , 百姓安居乐业 , 经济得到明显发展 , 产生“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
皇帝需要信得过的人员去处理他私人的文件 , 也就是皇帝的秘书 , 宦官是皇帝秘书的最佳人选 。为了让宦官能够处理文件或与朝廷官员进行官方联系 , 需要提高宦官的文化水平 , 在宫内为宦官提供正规教育 。宦官负担的事情多了 , 权力自然就大了 , 有时还会滥用权力 。
宣宗的爱好很特别 , 从小就喜欢斗蟋蟀 , 继位之后 , 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 , 地方官员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 , 给百姓造成了的负担 。瑕不掩瑜 , 宣德皇帝是称职的 , 是杰出的太平天子 。
放弃安南 。安南地区在秦朝时期就已经纳入汉族朝廷的版图 , 唐朝以后开始脱离朝廷管理 。强悍的蒙元曾经想占据安南 , 以失败而告终 。明成祖时期 , 重新占据安南地区 , 局势一直不稳 。到了宣宗时期 , 朝廷军队不断在安南遭遇败绩 , 宣宗决定放弃安南 , 促使安南地区脱离中原王朝的版图 , 发展成现在的越南 。
【「盛世」“仁宣之治”的盛世】从明成祖占据安南的事情上 , 可以感受到 , 明朝军力很强大 , 不亚于蒙元的军力 , 至少做成了蒙元军队没有做成的事情 。明朝之所以没有像元朝那样占据更多地域 , 根源在于明朝朝廷与元朝朝廷的宗旨差异或行为差异 。朝廷宗旨不同带来动力的差异 , 元朝统治者主要是为了获得奴隶而扩张 , 扩张动力自然比较大 , 统治者都可以从扩张中 , 获得各种收入 , 比如占领区的平民可以成为自己的奴隶 。明朝是为了获得一视同仁的臣民 , 除了皇帝有些扩张动力之外 , 其他人口几乎很难获益 , 却需要为扩张而付出 , 自然是不太赞成领土扩张 。
行为差异很重要 , 元朝可以使用各种方法稳定占领区域 , 而明朝就不能这样做了 。元廷可以无所顾忌的奴役占领区的各族人口 , 让其作为炮灰 , 扩张土地 。比如 , 元朝攻打日本、安南等地区的军队构成 , 主要是各地的汉族人口 。这些汉族人口损失多少 , 朝廷也不会可惜 。这些汉族人口为主的军队占据的土地 , 元朝统治者却可以受益 , 这导致元廷战争动力自然很大 。由于元廷统治者缺乏水平 , 实际效果并不算好 , 元廷在东南亚等地区的扩张 , 基本以失败而告终 。
明朝在安南等地扩张 , 虽然动力不大 , 但要比在漠北地区扩张 , 动力大一些 。漠北等地区气候恶劣 , 不适宜耕种 , 当时的汉族人口根本没有去那里生活的动力(朝代的前期 , 人口比较少 , 内地土地资源很丰富 , 大家没有去塞外生活的动力) 。没有自己民族的人口 , 也就不可能获得那个地区的长期统治权 , 自然那个地区也就难以纳入自己的领土范围 。比如 , 明成祖的五次亲征蒙古高原 , 也只是去去就回 , 不可能对占据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因为 , 汉族人口不愿意留在那里生活 , 游牧人口也跑光了 , 没有人 , 统治什么呢?这与占据农耕地区完全不同 。分页标题
明朝的统治范围基本就是元朝时期除了草原地带之外的领土范围 , 明朝之所以没有占据草原地区 , 原因就是当时那里不适合汉族人口生活 。事实上 , 汉族政权在此之前 , 都没有长期占据漠北地区 , 无论秦汉还是隋唐 , 道理都是类似的 。

「盛世」“仁宣之治”的盛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