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长征路上船只被毁,杨得志妙计过乌江
1935年 ,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 著名采访人员斯诺为红一团团长杨得志照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张照片 。 杨得志将照片寄给了老家的桂泗姐姐 。 桂泗姐姐把照片藏在家里的墙夹缝中 ,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拿出来 。
【杨得志■长征路上船只被毁,杨得志妙计过乌江】中等身材 , 敦实健壮 。 青丝如墨 , 茂密如蓬 。
关键时刻有主意 , 每临大事有静气 。 下命令 , 做动员 , 不慌不忙 , 慢声细语 , 山崩于前、地裂于后面不改色 。
这就是杨得志 , 一位几乎亲历了我军各个时期的战争 , 当之无愧是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著名战将 。
1934年10月16日 , 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 , 这个被人们习惯地称为“红一团”的部队 , 在年仅23岁的团长杨得志的带领下 , 作为红一军团的先导 , 从于都的莲塘背出发 , 开始长征 。
文章图片
途中 , 他带领红一团血战湘江 , 突破乌江天险 , 巧渡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 , 过雪山草地 , 为中央红军顺利北上开辟了通路 , 用生命和鲜血 , 谱写了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篇章 。
一剑曾当百万师 。 凡生死之地 , 危急之时 , 红一团夺取头功 , 必创奇迹 , 峰回路转 , 化险为夷 。 杨得志之名也由此大振 , 堪称这把长剑的锋刃 。
毛泽东主席对杨得志十分看重 , 长征途中 , 一有机会便会去看看杨得志 , 二人感情甚深 。 今年9月9日 , 是毛主席逝世40周年的日子 。 回顾将军的长征岁月 , 也寄托了我们对伟大领袖的深切怀念 。
文章图片
——编 者
1
红一团在杨得志和政委黎林的率领下 , 占剑河、越施秉、过黄平 , 连战皆捷 , 于1935年元旦前夕 , 一举攻克了乌江边上的余庆县城 。
1935年1月2日 , 杨得志奉军团命令 , 率红一团赶到乌江龙溪渡口准备过江 。 杨得志急忙带人赶到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 找到几个老乡了解渡江情况 。 原来 , 国民党军逃离时把附近村庄的一切都破坏了 , 别说找船 , 连一块像样的木板都找不到 。 老乡们还说 , 渡过乌江必须具备:大木船、大晴天、好船夫3个条件 。
杨得志拿起望远镜观察对岸的火力点 , 突然发现江中漂浮着一节很粗的竹子 。 他兴奋地指着江心的竹子对黎林说:“怎么就没想到呢 , 扎竹排呀!”大家一合计 , 这个办法好 , 附近的竹子多的是 , 不仅可以利用竹排强渡 , 还可以搭浮桥让大部队通过 。 杨得志立即下命令:“全团动手扎竹排!”杨得志对乘竹排穿过乌江急流心中没有把握 , 他决定先从一营挑选8名水性好的战士 , 备足武器弹药 , 在天黑后进行试渡 。
文章图片
傍晚时分 , 战士们在风雨中将竹排推到浅滩的水中 。 杨得志一再叮嘱执行任务的8名战士:“要沉着 , 要团结一致 , 到达对岸后 , 马上鸣枪两响作为联络信号 。 ”8名战士跳上竹排 , 缓缓地离开了浅滩 , 对岸国民党军的阵地上不时稀疏的枪声闪动着火光 , 所有人都紧盯着竹排 。
文章图片
时隔不久 , 只见竹排突然停止了 , 像是碰到了礁石 。 又过了一两分钟 , 岸上有人“啊呀”一声 , 大家向江中望去 , 隐隐约约地见到竹排在江中心斜立起来 , 披着白色的水柱又翻倒在巨浪中 , 迅速冲向了下游 。 只见几个黑点在巨浪中时隐时现 , 不一会儿完全埋进了漩涡 , 再也没有浮出来 。 岸上一下子沉寂下来 , 江水的呜鸣声代替了同志们对战友的呼唤!分页标题
“一定要渡过去!”杨得志把继续试渡的任务交给了一营营长孙继先 。 战士们并没有被眼前的一幕所吓倒 , 孙继先挑出10名战士 , 又在竹排上增加了几个扶手 , 选择下游一个水面较宽的地方试渡 。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 , 对岸仍不见动静 , 杨得志感到肩上像压着千斤重担似的 , 心中十分焦虑 , 如果这次再出问题 , 天一亮 , 一切都会暴露在国民党军的眼皮之下 , 那就前功尽弃了 。 这时 , 两声枪响传来 , 是过江的战友们发来的信号!杨得志随即下达了开船命令 , 早已整装待发的竹排一只接着一只迅速地出动了 。 不多久 , 对面山顶红光闪闪伴随着“轰轰”的爆炸声 , 紧接着步枪、机枪怒吼起来 , 战士们成功登上了山顶 。 “老黎 , 成功了!”杨得志激动地对黎林说 。
文章图片
突破了乌江天险 , 杨得志立即组织已渡江的部队攻山 , 迅速占领了国民党军的全部阵地 。 二营和三营很快在江上架起浮桥 , 迎接大部队过江 。
- 『』唯一参加过长征的外国人,指挥红军作战屡屡失败,后来境况如何?
- 【中央红军】长征在雪山草地一次不容忽略的会议—茂县总部会议
- 【医生】揭秘:周恩来在长征路上“病危”背后的真相
- 『红军』红军长征为何从未中埋伏:蒋介石至死不明真相
- 『红军』史上最成功春晚:红军长征途中两办“战地春晚”
- #夫人#长征路上女红军最怕生孩子 为大局考虑抛弃亲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