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最看重读书人的时代,不会出不读书的名相


赵普是大宋王朝的第一任宰相 , 也是“黄袍加身”的缔造者之一 , 还是协助制定“重文抑武”政策的执行官 。

「鹏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最看重读书人的时代,不会出不读书的名相
本文插图
世人给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 明太祖朱元璋看得较为全面 , 却也因为自身性格和政治需要有失偏颇:对赵普 , 朱元璋虽然肯定了他削藩镇之权 , 致天下太平的贡献 , 但对他也有“跋扈、负太祖、致中国积弱”等诸多指责 。
最有意思的是 , 是他负责执行的“重文抑武”之策 , 他本人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无才之名让人记忆犹新 。

「鹏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最看重读书人的时代,不会出不读书的名相
本文插图
【「鹏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最看重读书人的时代,不会出不读书的名相】事实上 , 这句话原本是元代戏剧家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剧中的一句台词 , 不过是元朝时期被戏称为“九儒十丐”的儒生们自我吹嘘心态的流露 。 元杂剧的流传范围很广 , 所以这句刻意夸张《论语》功能和儒生作用的台词 , 便受到儒生们十二分的欢迎 , 并用它来进行自我标榜、自我麻醉、自欺欺人 。
这也许在最初的创造中包含有一定的自嘲 , 但传播得越广 , 往往越失其真意 。 更何况儒生们惯会自命不凡、牵强附会、断章取义 , 传到后来 , 结果是——《论语》被捧得愈发高大 , 赵普便被陪衬得愈加奸猾 。

「鹏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最看重读书人的时代,不会出不读书的名相
本文插图
当然 , 高文秀所写的这句台词原也不是用来写赵普的 ,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巅峰体裁之一 , 这话或许有影射哪位高官的嫌疑 , 但这和《水浒》中的高俅一样 , 影射的人物很有可能并非符合杂剧中时代背景所包含的人物 , 反而很有可能是指元当代的官员 。
也有野史记载称宋太宗赵光义用《论语》问赵普的意见时 , 赵普曾经回答说“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 , 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 ”赵普究竟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还两说 , 反正正史中是没有这样的记载 。 正史中说的是:赵普早年学习和熟悉的是“吏事”(这与他的家庭熏陶有关) , 而“寡学术”并不等同于不读书 。 这个早年 , 大约应在和宋太祖一同为后周恭帝臣子的时候 。

「鹏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最看重读书人的时代,不会出不读书的名相
本文插图
最开始赵普是在永兴军节度使刘词手下任从事 , 做幕僚的 , 颇有作为 。 刘词去世前 , 向朝廷推荐了他 , 这之后就被安排到赵匡胤军前效力 , 当时赵匡胤任后周殿前司都点检 , 赵普成了他的军事判官 。 很显然 , 在这个时期 , 无论是朝廷还是赵匡胤“将军” , 需要的都不是能洋洋洒洒写一篇没什么大用的溢美之词的人 , 而是真正能干事、干实事的手下;赵普就是这样的能吏 , 读书进益自己读的也不会是“之乎者也”一类酸腐文章 。

「鹏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最看重读书人的时代,不会出不读书的名相
本文插图
后来赵普当了宰相 , 宰相职位的需求和赵匡胤的要求下 , 据说到了“晚年”才“手不释卷” , 而且死了以后发现他读的居然只是一部《论语》 。 好吧 , 这也只是据说 , 原文拆开来看其实并不会这样极端:早年“寡学术”的说法属实 , 晚年“手不释卷”也是事实 , 可是赵普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读书我们并不知情 , 总不能中间不读书 , 到了后面数次拜相突然口如悬河妙语连珠了吧 。

「鹏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最看重读书人的时代,不会出不读书的名相
本文插图
至于死后发现《论语》二十篇 , 就不许人家“温故而知新”?《论语》被朱熹列入“四书” , 确有过人之处 , 放到现在 , 也是一部既可以启蒙开智 , 又能够回味良久的适合所有年龄段读者研习的必读篇目 , 几乎相当于西方《圣经》的地位了 。分页标题

「鹏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最看重读书人的时代,不会出不读书的名相
本文插图
但即使像朱熹这样一意捧儒学为经典的大师 , 也不曾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的话 , 倘若真有这事 , 程朱理学奠基人怎么会舍近求远?竟然不用这句话来展开论证 , 反而张冠李戴并且扭曲事实 , 让赵普承担“收许多藩镇之权 , 立国家二百年之安”注了水的荣誉?

「鹏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最看重读书人的时代,不会出不读书的名相
本文插图
?再说了 , 宋朝的相权十分孱弱 , 并不能左右整个朝堂的意见 。 “重文抑武”的策略赵普只是执行者 , 并不是制定规则的人 , 当然还是要遵守这个规则的 。 说到底 , 拗不过君权看重读书人的做法 , 不读书的名相是没有出头之日的;更不会像赵普这样 , 三度拜相 , 林林总总在宰相的位置上呆了十多年之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