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面:缱绻勾画间说人间烟火——读《爱情面.福州线面》


_本文原题:缱绻勾画间说人间烟火——读《爱情面.福州线面》
缱绻勾画间说人间烟火
——读《爱情面.福州线面》
文\天歌
扯不断的 , 从来都不是因为力量
比如爱情 , 千丝万缕
拉拉扯扯的都是刻意的势均力敌
机械替代不了 , 没有阳光清风也不行
\
说好了心细如发才是拉手模样
时间有了意义之后的隐喻一种
尽管如此用心的人越来越少
可恋旧的估计都是犯错的神仙下凡
——苏忠《爱情面.福州线面》
苏忠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 , 很多是以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为底色 , 叠加现代汉语诗歌的结构手法 , 并善于在细节处挖掘巨大的表现空间 , 再融入后现代技巧的纯属运用 , 形成了对诗歌写作新高地的大胆探索 , 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
这首《爱情面.福州线面》就是这样的作品 。 作者选取了 “爱情”和“线面”为基点 , 用简洁干净的文字 , 勾画出缱绻温柔拉扯不断的人间烟火 。
初读此诗 , 把玩之际我曾忍不住给作者挂去电话 , 询问何为“拉拉扯扯”云云 。 再说 , 我心中还有的疑问是 , 福州人的线面承载了很多传统的仪式感 , 大多出现在老人做寿、妇女生产 , 生日年节等等“老范儿”的日子中 , 而当代人的爱情似乎摩登时尚充满自由气息的 , 似乎跟线面代表的诸多约定俗成的传统难以挂上边 。
苏忠是极善体贴他人心思的 。 听了问话笑而不语 , 只说看得顺吗?我说文本本身自然是顺的 。 我又想 , 若仅仅是文本上的顺达 , 我又何必询问作者您呢 。
苏忠不再说什么 。 等过了一阵 , 我们又联系时 , 我再次当面问起 , 有意逼他说出上次的未尽之意 。 果然 , 苏忠在这首作品中蕴含的种种写作构思 , 已经相当出乎我的意料 , 或者说 , 他在打破以往的写作规律 , 进行了新的创造 。
苏忠说 , 在写作初时 , 即试着把品牌和营销的“定位”手法导入诗歌写作 , 重新定义“福州线面” , 以期使人多元品味和理解这个非遗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延展 。
我心中不由一动 , 马上回想到他之前追问我“看得顺”的另一层意思:这种颠覆约定俗成固有印象的“翻案”式写作 , 其实难度很大 , 冒险系数也极不确定 , 如果不能做到文本本身的圆融自然 , 在写作中无法达到文本与描写对象结合得丝丝入扣 , 在创作上就没有算是真正的成功 。 就像好莱坞大片情节可以天马行空 , 但细节必须真实自然 , 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苏忠这首诗歌显然达到了他的预期 。 他不仅完成了创作层面的试验 , 找到了现代诗歌、非遗产品、城市生活、当代人情的整合方式 , 让诗歌有了活力和现实意义 。
在后来的聊天中 , 苏忠还补充到 , 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 , 有的看上去已经印象固化 , 但你不能总是顺着看 , 换个角度 , 也许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 不少地方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过于强调“老” , 结果仅仅成了特定日子才能出现的古板符号 , 耗人工 , 花力气 , 反而把一件原本台下的寻常烟火 , 搬到台上束之高阁 , 让这些美好传统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 。 就像福州线面 , 现在当地日常餐饮中已经没什么人吃了 , 连闽菜馆也没几家做这个 , 很可惜 。 实际上 , 如果引导年轻人有兴趣、感兴趣多方参与 , 在本地新兴的节庆中同步创新宣传 , 这些传统的文化符号还是大有可为的 。
听完苏忠的娓娓而道 , 我忽然想起福州传统习俗中 , 结婚订亲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 , 这应该也是这首诗的延伸暗线 。
在当代人的爱情观念中 , 没有一方对另一方的无条件依赖 , “拉拉扯扯”和“势均力敌”注定了现代爱情的独立与依靠的辩证统一 , 想来也应该是这首诗歌切合当下的另一立意点 。
回过头来看 , 这首诗选取细节别致 , 一句“扯不断的 , 从来都不是因为力量”仿佛写情 , 实则却是线面的制作 。 线面制作到后面 , 用手工拉扯成细丝 , 需要足够的力量 , 却又不能太过 , 一切全凭制作者的手劲和经验 。 此处似乎又隐含了作者写“情”的另一层:爱的牵绊 , 不是来自力量 , 而是来自情的旗鼓相当与彼此的珍惜 。 在第二句中 , 作者点出了“爱情”两个字 。 仿佛做线面时加了盐 , 让一切劲道起来 , 顺便带出了线面的一个特点“千丝万缕” , 同步勾连了面与情的相似之处 。分页标题
接着 , “机器替代不了 , 没有阳光清风也不行” , 写的是线面制作的手工特征 , 需要在有阳光清风的环境里晾制而成 , 据说福州市场曾经一度出面机器制作的线面 , 廉价、能大批量制作 , 但不久就夭折了 。
而一份爱情如果能长久的话 , 需要的是彼此持之以恒的“心细如发” 。 “拉手”既扣上了拉线面的动作 , 又暗喻爱情的动作 , 令人会心一笑 , 从而让流水一般的时间 , 因为“爱” , 而有了人间模样和动人隐喻 。 这种互为表里反复渗透的写法 , 在一句话中即交代清楚还不着痕迹 , 很能见作者构思和用笔的功力 。
现代人忙忙碌碌 , 一切都在往高处走往低处流 , 人都不如新的 , 能恋旧的 , 需要有一份发自内心的悲悯和同理心 , 那是在天上也会犯错的神仙 , 被贬入凡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旧文化的“活”传承 , 也离不开日复一日的人间烟火 。 作为一个诗人 , 用创作去联接当下和未来 , 在从容自然中实现新突破 , 这也正是人间烟火处的担当和修炼 。

线面:缱绻勾画间说人间烟火——读《爱情面.福州线面》
本文插图
【福州线面】:
福州 线面是福建省传统的地方小吃 , 属于闽菜系。 福州面线起源于唐代 , 又称“汤饼线”和“怀饪” 。 主要产地分布于 福州十邑地区 , 线面是中国面类最长最细的面 , 它以“丝 细 如发、柔软而韧、入汤不糊”而闻名 。 选精白面粉为原料 , 佐以盐、薯粉、生油 , 调匀拌搅 , 经和面、揉条、松条、串面、拉面 、日晒等若干道工序而成 。

线面:缱绻勾画间说人间烟火——读《爱情面.福州线面》
本文插图
面架上的线面最长可达7米 , 挽好的福州线面拉开最长长度可达2米 , 细仅0.6至0.7毫米直径 , 挽面时在面头上扎上红线 , 由于线面是面类中最长的面 , 又叫“长面”和“寿面” 。 由于福州话“长面”和“长命”谐音 , 故福州人又叫它“长命” 。

线面:缱绻勾画间说人间烟火——读《爱情面.福州线面》
本文插图
在福州地区 , 线面广为民众喜爱 , 大年初一 , 人们都要吃一碗线面 , 祝福健康长寿 。 线面还有以下别称:祝寿送线面称“寿面” , 妇女分娩坐月子以其为主食 , 佐以蛋酒、鸡汤而称“诞面” , 结婚订亲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 , 远离家门返归或远客入门煮线面加两个蛋款待 , 谓“太平面” 。

线面:缱绻勾画间说人间烟火——读《爱情面.福州线面》
本文插图
【线面:缱绻勾画间说人间烟火——读《爱情面.福州线面》】福州线面生产 , 始于南宋 , 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 。 福州线面截面为圆形 , 细度为0.7毫米 , 长度为7米左右 。 原料以精粉或专有面粉 , 辅以盐、薯粉、生油、鸡蛋等 。 品种有:银丝线面、鸡蛋线面、龙须线面和线尾面 。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