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归汉背后:文姬式悲剧发生因“佳人薄命”?战乱才是罪魁祸首

导读
一直以来 , 人们都将历史上的“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美貌多才的蔡文姬被掳去匈奴达十二年之久 , 但她始终胸怀故国 , 最后历尽千辛万苦 , 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 这高大上的励志故事让她成为无数人心眼中的偶像 , 从而圈粉无数 。

「」文姬归汉背后:文姬式悲剧发生因“佳人薄命”?战乱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 , 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史料 , 就会发现 , “文姬归汉”其实是“文姬悲剧” 。在此过程中 , 蔡文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 她不仅无法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 , 还被迫与两个儿子骨肉分离 , 最后还不得不在“流离成鄙贱 , 常恐复捐废”的恐惧中生活 。那么 , “文姬(式)悲剧”是谁造成的呢?
今天 , 我们就拔开重重迷雾 ,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文姬归汉” 。首先 , 我们快速浏览下“文姬归汉”的典故 。“文姬归汉”典故的由来
陈留董祀妻者 , 同郡察邕之女也 , 名琰 , 字文姬 。博学有才辩 , 又妙于音律 。适河东卫仲道 。夫亡无子 , 归宁于家 。兴平中 , 天下丧乱 , 文姬为胡骑所获 , 没于南匈奴左贤王 , 在胡中十二年 , 生二子 。曹操素与邕善 , 痛其无嗣 , 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 , 而重嫁于祀 。——《后汉书》 。
蔡文姬是东汉未年大文学家蔡邕之女 。她博学多才 , 擅长文学、精通音律 , 可谓一代才女 。但天妒佳人 , 她出生于“天下丧乱”的东汉未年 , 这也注定了蔡文姬的人生悲剧 。

「」文姬归汉背后:文姬式悲剧发生因“佳人薄命”?战乱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元195年 , 蔡文姬在战乱中被董卓阵中的匈奴兵掠走 。从此她的命运已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到达匈奴后 , 身不由已的蔡文姬被迫嫁给匈奴人(一说嫁给左贤王) 。她在匈奴一待就是十二年 , 期间生有两个儿子 。而为了儿子 , 她选择继续活下去 , 但常常“感时念父母 , 哀叹无穷已 。”
公元207年 , 蔡文姬父亲的学生曹操以“痛其(蔡邕)无嗣”为由 , 用重金将蔡文姬赎回(此举给蔡文姬造成了二次伤害 , 下面叙述)来 。但重回故土的蔡文姬却发现 , 家乡早已物是人非 , 现况是“城廓为山林 , 庭宇生荆艾”的破败景象 。
这就是“文姬归汉”典故的雏形 。实际上 , 这在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赎人事件 , 应叫“曹操赎文姬” 。至于曹操是“痛其(蔡邕)无嗣” , 还是因为其它原因而决定赎回蔡文姬 , 已不得而知 。但赎人过程并不值得大书特书 , 因为是在曹操付了重金后匈奴才放人的 。此事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被提及 , 只是记录于200多年后成书的《后汉书》中 。
而“文姬归汉”历史典故的形成 , 却是在距“曹操赎文姬”1000多年后的南宋时期 。这是为什么呢?

「」文姬归汉背后:文姬式悲剧发生因“佳人薄命”?战乱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操赎文姬的故事 , 为何在1000多年后的南宋时被演绎成“文姬归汉”?
端操有踪 , 幽闲有容 。区明风烈 , 昭我管彤 。——范晔 。
公元1279年 , 偏安一隅的南宋被蒙元所灭 。此后 , 做了亡国奴的南宋遗民们需要有能抒山河破碎之“无穷之哀”的作品 , 而蔡文姬在归汉途中有感而写就的《胡笳十八拍》无疑是最佳作品 。
《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在此琴曲中 , 蔡文姬移情于声 , 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 , 融入到古琴声调之中 , 从而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
南宋诗人汪元亮 , 就在狱中为文天祥弹奏《胡茄十八拍》 , 以抒发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 。此后 , 在南宋文人墨客的影响下 , 《胡茄十八拍》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而南宋遗民们与蔡文姬相似的处境 , 使他们对《胡茄十八拍》的内容感同身受 , 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经过不断的发酵 , 后来又出现了“蔡琰思归臂欲飞 , 援琴奏曲不胜悲”等感怀旧国的诗句 。分页标题

「」文姬归汉背后:文姬式悲剧发生因“佳人薄命”?战乱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因”靖康之耻“而被掠走的钦、徽两宗及众多后妃们的经历 , 与蔡文姬在战乱中被掠入塞的经过相似 。而蔡文姬入塞(匈奴)十二年始终不忘故国 , 历尽艰辛后得以回归故国的结局 , 正是钦徽两宗们想要的结果(南宋小朝廷一直想迎回赵构生母宣和皇后) 。所以南宋文人喜欢“文姬归汉”题材 , 实是蕴涵有“托古以喻今”的深意 。
就这样 , 在南宋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 蔡文姬的事迹经过南宋文人们的不断演绎及艺术加工 , 最终形成了“文姬归汉”的历史典故 。
而南宋画家李唐(有争议)以连环画的形式制作了十八幅《文姬归汉图》 , 则使“文姬归汉”的故事更具流传性(后陆续有陈居中、张瑀等人制作了同名画) 。
后来 , 这个故事又陆续被编入小说、戏剧 , 被之管弦 , 从而使“文姬归汉”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 。如:元金志南的《蔡琰还汉》杂剧 , 明陈与郊的《文姬入塞》杂剧 , 清尤侗的《吊琵琶》杂剧 , 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 , 程砚秋的《文姬归汉》京剧均曾取材于此 。
但在“文姬归汉”的正面形象下 , 却是蔡文姬个人的悲惨遭遇 。

「」文姬归汉背后:文姬式悲剧发生因“佳人薄命”?战乱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姬归汉”的背后:蔡文姬的悲惨遭遇
此生已分老沙尘 , 谁把黄金赎得身 。十八拍笳休愤切 , 须知薄命是佳人 。——徐钧 。
按时间顺序 , 蔡文姬的人生经历可分为三个时间段 。而对应这三个时间段的 , 则是蔡文姬的三段婚姻 。蔡文姬23岁前:博学有才辩 , 又妙于音律 。适河东卫仲道 。夫亡无子 , 归宁于家 。
做为大儒蔡邕的女儿 , 蔡文姬遗传了父亲的良好基因 。她从小就精通音律 , 而且文学才华也高人一等 , 是名符其实的才女 。
对于自己的女儿 , 蔡邕也是当成掌上明珠般疼爱 。而在父亲的呵护下 , 蔡文姬的童年是快乐的 。
十六岁那年 , 蔡邕将蔡文姬许配给门当户对的卫仲道(卫青家族) 。看起来 , 嫁入豪门的蔡文姬从此就要过上幸福的少奶奶生活了 , 但奈何天妒佳人 ,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结婚不久 , 两人还来不及有子嗣 , 卫仲道就去世了 , 丧夫的蔡文姬只好回到娘家 。
“我生之初尚无为 , 我生之后汉祚衰 。”此后董卓开始专政 , 天下陷入混乱 , 在蔡邕冤死狱中则让蔡文姬失去了庇护 。而身处在兵荒马乱之中的蔡文姬 , 此时已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

「」文姬归汉背后:文姬式悲剧发生因“佳人薄命”?战乱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下丧乱 , 文姬为胡骑所获 , 没于南匈奴左贤王 , 在胡中十二年 , 生二子
卓众来东下 , 金甲耀日光 。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畏董如虎 , 而董卓则挥动铁骑耀武扬威、以劫掠百姓为能事 。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沦为俎上之肉 , 惨被围猎 , 最终 , 董军的战果是“马边悬男头 , 马后载妇女 。”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 , 将我逺行兮向天涯 。沦为俎上之肉的蔡文姬 , 在“欲死不能得 , 欲生无一可”的情况下 , 被迫嫁与匈奴人(一说是左贤王)为妻 。此后 , 她“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 , 而且“感时念父母 , 哀叹无穷已 。”
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 , 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 。两个儿子的出世 , 让蔡文姬的心态起了变化 , 她开始学习匈奴乐器胡茄 , 并达到了精通的程度 。
从被胡骑所掠到成为胡人之妻 , 蔡文姬“旦则号泣行 , 夜则悲吟坐”;叫天天不应:“怨兮欲问天 , 天苍苍兮上无缘 ,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 。”直到儿子的出世才让她开始平静下来 。分页标题

「」文姬归汉背后:文姬式悲剧发生因“佳人薄命”?战乱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骨肉分离:恍惚生狂痴 ,, 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重嫁于祀:托命于新人 , 常恐复捐废
公元207年 , 曹操北伐三郡乌桓 。他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 , 出奇兵以少胜多打败三郡乌桓 , 同时斩杀了袁尚、袁熙兄弟 , 从而彻底消灭了袁绍的残存势力 , 统一了北方 。此时的曹操心情大好 , 他不仅“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还感其老帅蔡邕“无嗣” , 而决定不惜用重金将蔡邕的女儿、身陷南匈奴的蔡文姬赎回来 。
在赎人前 , 曹操并没有了解到蔡文姬在南匈奴的具体情况 。他只是临时起意 , 安排人携带重金去南匈奴要人 , 但是 , 蔡文姬愿意回来吗?
早在公元202年 , 南匈奴就已归顺曹操(东汉) 。因此 , 在接到曹操的赎人要求后 , 南匈奴不敢怠慢 , 实际上 , 他们也不会为了蔡文姬而忤逆曹操 。在这样情况下 , 去留的决定权已不掌握在蔡文姬手中 , 而回归是她唯一的选择 。

「」文姬归汉背后:文姬式悲剧发生因“佳人薄命”?战乱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 , 骨肉分离空断肠 。回归故国的喜悦被母子永别的悲痛所取代 , 这时 , 蔡文姬是不愿意母子永别的 。但是 , 军令如山 , 使者已到 , 一切都已成定局 。此时 , 她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被掠夺时的情景 , 这与现在的情形是何其的相似啊!她不明白 ,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她只能叹息:“旧怨重兮新怨长!”
在回归故国后 , 蔡文姬发现早已物是人非 。首先记忆中的家已不在 , “既至家人尽 , 庭宇生荆艾”的现况则摧人泪下 , 而四周也早已渺无人烟 , “出门无人声 , 豺狼号且吠”的惨状令人心惊胆颤 。
曹操打算好人做到底 , 他将徐娘半老的蔡文姬(35岁)许配给她的同乡董祀(屯田尉) 。这是一桩指定的婚姻 , 虽说不上是乱点鸳鸯谱 , 但当事人是没有反对的机会的 ,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 , 婚后的蔡文姬并不快乐 , 她终日惶惶 。“托命于新人 , 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 , 常恐复捐废”是她婚后的真实写照 。这与她在匈奴时的处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本以为能喜逢圣君 , 结果却是“旧怨重兮新怨长” 。蔡文姬被掠去匈奴时无能为力 , 而回归故国时亦不能做主 。而在回归故国之后 , 托命于新人的蔡文姬为了不“复捐废” , 不得不战战兢兢地生活 , 只能用“人生几何时 , 怀忧终年岁”来安慰自已 。

「」文姬归汉背后:文姬式悲剧发生因“佳人薄命”?战乱才是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语
古人用“须知薄命是佳人”来解释命运对蔡文姬的不公 。但事实上 , 战乱才是造成蔡文姬式悲剧发生的原因 , 也是造成东汉未年“白骨露于野 , 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的罪魁祸首 。
也许连蔡文姬自己也没有想到 , 在1000多年后 。因她的作品《胡茄十八拍》让南宋文人感同身受 , 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而且她的经历 , 与因”靖康之耻“而被掠走的钦、徽两宗及众多后妃们经历相似 , 从而成为南宋文人们“托古以喻今”的题材 。
【「」文姬归汉背后:文姬式悲剧发生因“佳人薄命”?战乱才是罪魁祸首】而经过南宋文人们的不断演绎及艺术加工 , “曹操赎文姬”的事迹 , 最终演变成为“文姬归汉”的历史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