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贾雨村生命中的四位“贵人”


_本文原题:贾雨村生命中的四位“贵人”
在《红楼梦》中 , 贾雨村绝对算不上主角 , 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 , 这个被平儿骂为 “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第四十八回)的“禄蠹” , 他的存在 , 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 增强了小说的张力 。 小说前八十回 , 他这个人物显得有点头重脚轻 。 小说甫一开始 , 他就有一个非常惊艳的亮相 , 曹公对他浓墨重彩 , 从寄居破庙到中秋吟诗 , 从荣升府尹到悄娶娇杏 , 从谋得林家“西宾”之职到对冷子兴高谈阔论“正邪两气”“仁恶生人” , 从护送黛玉去荣国府到“乱判葫芦案”等等 , 其在小说中的份量之重 , 大有抢占“男一号”之势 。 但在第五回以后 , 他迅即“沦落”成为隐身的“龙套” , 即使偶有露脸 , 也是一掠而过 , 往往连说一句整话的机会都没有 。 曹公在小说中 , 将他从一个豪情满怀的落泊书生写起 , 写出了他在宦途的几度沉浮 , 把笔触直指官场的“厚黑”、 司法的腐败、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 。
关于他的忘恩负义、贪桩枉法、媚上欺下、阴险狡诈等诸种劣迹恶行 , 红学界早有定论 , 我不想再费唇舌 。 我想与大家交流的是 , 曹公在塑造他的形象时 , 把他大落大起的仕途生涯与四位“贵人”联系在了一起 。 正是他们的出现 , 让贾雨村在关键时刻能够逢凶化吉、变危为机 , 能够穿过激流、高扬起生命的风帆 。 这也让我想起中国的一句俗语:“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 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 , 高人指路还得贵人相助 。 ”

『贾雨村』贾雨村生命中的四位“贵人”
本文插图
其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慷慨资助的甄士隐 。
在小说第一回的回目中 , 贾雨村就和甄士隐并肩站立成了一道耀眼的风景 , 曹公还冠以他一个“风尘怀闺秀”的“地标” , 也就是说 , 沦落漂泊于红尘的他 , 有了一个红颜知己 。就在甄士隐“痴想”着梦中那两个“必有来历”的和尚道士之时 , 他悄然走进了甄士隐的视野 。 他一出场 , 曹公就给他敲下了一个“定场音”:
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 , 也是诗书仕宦之族 , 因他生于末世 , 父母祖宗根基已尽 , 人口衰丧 , 只剩得他一身一口 , 在家乡无益 , 因进京求取功名 , 再整基业 。 自前岁来此 , 又淹蹇住了 , 暂寄庙中安身 , 每日卖字作文为生 。
这段话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落魄穷儒” 。 他有一个不错的出身—— “诗书仕宦之族”, 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 , 但可惜生不逢时 , 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 , “父母祖宗根基已尽” , 而且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协力帮衬 。 他虽然孤身一人 , 却心有不甘 , 和很多读书人一样 , 梦想着通过“进京求取功名”, 来“再整基业”、东山再起 。 但是 ,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 被贫穷所困的他 , 连上京赶考的路费都没有 , 只能“暂寄庙中安身 , 每日卖字作文为生”。
其实 , 甄士隐与他并没有特别深的交情 , 他们既非亲也非故 , 既不是同学也不是师生 , 只是因为贾雨村所寄居的葫芦庙就在甄士隐家的隔壁 , 偶然成为邻居的两人低头不见抬头见 , 因此就有了些交集 。 身为“乡宦”“望族”的甄士隐有着“神仙一流人品”, 他甚是惜才 , 时常把这位“隔壁老贾”请到家里饮酒畅谈 。
在某个中秋佳节 , 贾雨村“对月有怀” , 情不自禁地“高吟”出了一副“ 玉在椟中求善价 , 钗于奁内待时飞” 的联句 , 恰被甄士隐听到 。 感慨于他的“抱负不浅” , 甄士隐就把他请到了自己的书房 , 两人一起“ 款斟漫饮” 、“飞觥限斝” 。 当贾雨村喝到有“七八分酒意”时 , 又“狂兴不禁”、豪情勃发地高歌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 , 满把晴光护玉栏 。 天上一轮才捧出 , 人间万姓仰头看 。 ” 这首洋溢着“ 飞腾之兆” 的即兴诗作 , 让甄士隐对他更是刮目相看 , 相信这位落魄书生“ 必非久居人下”, 不日定会“ 接履于云霓之上”。 两人相谈甚欢 , 当甄士隐得知雨村因“ 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 而陷入困境时 , 就想也不想 , 当即“命小童进去 , 速封五十两白银 , 并两套冬衣” , 既不收一分利息 , 更不打一张借条 , 助其“买舟西上” , 到都城作“春闱一战” 。分页标题
贾雨村也正是在甄士隐这个“贵人”的慷慨资助下 , 得以走出困境 , 并在 “大比之期”“会了进士”, 进而被“选入外班” , 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 试想 , 如果没有遇见甄士隐 , 真还不知道贾雨村猴年马月能够离开那个寄居的寺庙 。

『贾雨村』贾雨村生命中的四位“贵人”
本文插图
其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宅心仁厚的林如海 。
贾雨村遇见林如海的时候 , 早已在官场中跌了一个“大跟斗” 。 得甄士隐资助后 , 春闱高中的他不久就升任为 “本府知府”。 本来 , 他完全可以凭着“才干优长”而大显身手 , 但因“有些贪酷之弊” , 且“恃才侮上”而与同僚结怨 。 结果好景不长 , “不上一年 , 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 , “作成一本”参奏 , 致使“龙颜大怒 , 即批革职” 。
削职后的贾雨村虽然心中“十分惭恨” , 但没有怨天尤人 , 脸上竟“全无一点怨色 , 仍是嘻笑自若” , 很有种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气概 。 他在把全家老少都“安排妥协”之后 , 一个人开启了“世界那么大 , 我想去看看”的 “担风袖月”、云游四方的自在模式 。 后来 , 当游历到“维扬地面”时 , 一次“偶感风寒”让他病了“一月光景” , 再加上“盘费不继” , 于是 , 他就想方设法在巡盐御史林如海家里谋了一个“西宾”之职 , 成为了林黛玉的老师 , 这一做就是“一载的光阴” 。
林如海真是他生命中特别重要的“贵人” , 不但在他陷入困境之时给了他一份工作 , 而且在自己夫人去世、女儿 “守丧尽哀”之时 , 也没有把他给“炒了鱿鱼” , 使他的小日子过得轻松滋润 。 更让人敬重的是 , 当机缘巧遇的贾雨村在得到了 “都中奏准起复旧员”的信息后向林如海“央烦”“面谋”时 , 如海同志也是二话不说 , 当即做了两件事 , 尽心“酬报”他对黛玉的“训教之恩” :
第一件 , 借一个由头 。 为了顾及贾雨村的面子 , 如海同志找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因贱荆去世 , 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 , 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 , 因小女未曾大痊 , 故未及行 。 ”也就是说 , 我岳母思念我的女儿 , 已派船来接 , 你正好可帮我一个忙 , 将“未曾大痊”的黛玉护送到“都中”她的外婆家 。 一句话 , 便让你来求我的“要我帮” , 变成了 “天缘凑巧”的我们“相互帮” 。
第二件 , 修一封荐信 。 如海同志的帮忙可不是空口白话、嘴上说说而已 , 他是真把它当做了一件极重要的事 。 你看他做了什么?他特别慎重地亲自写了一封推荐信给他的内兄贾赦和贾政 。 里面写了什么?曹公虽没有全部明述 , 但其中心意思相当明确 , 就是请他们一定要帮贾雨村“周全协佐” , 即使需要“有所费用之例” , 也不能让贾雨村“多虑矣” 。 这不 , 后来贾政一读到那封信 , 就忙将贾雨村“请入相会”、并给予了特别“优待” 。
贾雨村想到的 , 林如海给准备好了;贾雨村没想到的 , 林如海也给“筹画”周全了 。 而且 , 在与贾雨村的言谈之中 , 林如海还一直谦恭地呼其为“兄”、称己为“弟” , 甚至誉其为有“清操”之人 , 使得贾雨村“面子”鲜亮、“里子”温暖 ,“ 心中十分得意”。 也正是得力于如海同志的这次引荐 , 贾雨村的仕途生涯再一次来了个“咸鱼大翻身” 。
其生命中的第三个贵人:鼎力相助的贾政 。
喜欢读《红楼梦》的人很多 , 但喜欢贾政的读者却很少 。 这位被林如海赞为“谦恭厚道 , 大有祖父遗风 , 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 的“工部员外郎” , 外不懂世务 , 内不会理家;既迂腐古板 , 又生硬无趣 , 几乎每天都扮着一张苦瓜脸 。 涂瀛先生在《读花人论赞》中直接评论他为“ 迂疏肤阔 , 直逼宋襄 , 是殆中书毒者” 。但 , 我们不能不承认 , 在贾雨村的人生旅途上 , 如果没有政老爷的全力相助 , 那么他的后半生很有可能还是“流浪的人儿漂泊在外头” 。分页标题
贾政对贾雨村的重视和欣赏程度确实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 他一见到贾雨村送上的“宗侄的名帖”和妹夫林如海的推荐信 , 便分分钟也没有耽搁 , 立即把雨村“请入相会” 。 待看到贾雨村衣冠整齐、“相貌魁伟 , 言语不俗” 之后 , 更是将他奉若上宾 , 其重视程度 , 用“礼遇”和“优待”这些词来形容显得远远不够 , 配得上的似乎只有一个词:“厚爱” 。 怎么个“厚爱”法?他当即全力以赴 , 尽自己所能 “内中协助” , 在“题奏之日”帮他“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 。 也正是藉助于他的竭力推荐 , “不上两个月”的功夫 , 贾雨村就填补上了一个空缺 , 而且还是“金陵应天府”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空缺 。
就这样 , 那对于张如圭来说“起复之难 , 难于上青天”的“复出” , 到了贾雨村这里 , 却易若反掌 , 轻轻松松就跃上了龙门 。 究其原因 , 最重要的就是张如圭没有遇见像贾政一样能够说得上话的“贵人” 。如果说林如海是贾雨村“华丽转身”的“引路人” , 那么 , 贾政就是为贾雨村这个“转身”而大开方便之门的“开门人” 。 贾雨村有了这两个“贵人” , 他的再次步入官场就有“门”有“路” , 就不用再费尽周章 。

『贾雨村』贾雨村生命中的四位“贵人”
本文插图
其生命中的第四个贵人:奸猾刁钻的门子 。
说甄士隐、林如海、贾政是贾雨村生命中的“贵人” , 应该不会引起什么纷争 , 但如果对门子也以“贵人”相称 , 那很有可能会遭到不少红迷的“口水” , 甚至严厉的驳斥 。 什么是“贵人”?顾名思义 , 就是尊贵、高贵的人 , 这小小的门子何贵之有?!充其量也只能说是“高人” , 而且还是个奸猾阴险的“高人” 。
其实 , “高人”和“贵人”完全可以合二为一 , 如果高人用他的“高” , 点化了你的“迷” , 消除了你的“惑” , 化解了你的“危” , 那么 , 他就成为了你的“贵” 。 这位门子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人 。
贾雨村在应天府上任伊始 , 便揽到了一件人命官司 。 其案情其实并不复杂:“ 两家争买一婢 , 各不相让 , 以至殴伤人命 。 ” 复官上任、正想好好报答“隆恩”的贾雨村 , 初接状告时雷霆大怒 , 想 “ 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 以匡扶正义 , 但到最后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 以“扶鸾请仙”之法 , 胡言“嫌疑犯”已 “得了无名之症 , 被冯魂追索已死” , 最后用钱解决了问题 。 那么 , 是谁让贾雨村对此案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就是以前那个葫芦庙的小沙弥、现在为他做参谋的门子 。 这位门子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能耐”?
其一 , 一个及时的“眼色” 。就在雨村同志慷慨激昂地高唱“正气歌”、准备下发 “海捕文书”时 , 站在案边的门子给他使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色” , 示意他不要“发签” 。 已经在官场“吃了一堑”的贾雨村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文青” , 他知道这 “眼色”必有深意 , 便“长了一智” ,“即时退堂”“休庭” , 然后走到里面的密室 , 将周围的侍从全部清退 , 只留下门子【『贾雨村』贾雨村生命中的四位“贵人”】一个人 。
其二 , 一张特别的“护官符” 。 这位门子 , 让贾雨村最为吃惊的 , 不是他曾经还是自己的“故人” , 也不是他对该案的来龙去脉了解得一清二楚 , 而是他的身上居然还有一张“护官符” , 那上面的四句顺口溜给 “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四大家族”画了像 。 正是这张符纸 , 让雨村同志顿悟了官场的“道道”:原来 “这四家皆连络有亲 , 一损皆损 , 一荣皆荣 , 扶持遮饰 , 俱有照应的” , 原来官场就是一张盘根错节的、硕大的关系网 , 你只要动其中一个点 , 整张网就都会联动起来 , 你搞不好就会无处可逃 , 甚至会死得很惨 。分页标题
其三 , 一个奇特的点子 。 “贵人”的重要性 , 不仅在于能让你发现问题 , 更还在于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 门子就做到了这一点 。 这么一件历时一年都“无人作主”的人命官司 , 这么一个让贾雨村“忠义不能两全”的“烫手山芋” , 最后 , 门子用 “大丈夫相时而动”和“趋吉避凶者为君子”的两句古训 , 和一个在堂上“扶鸾请仙” 的古怪点子 , 不仅让被告顺利地“漏网” , 而且居然还让原告高兴地“息诉” , 使得贾雨村妥妥地解决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 在贾政和王子腾那里“得了高分” ,从此便平步青云 。
如果没有这个门子的及时“点醒” , 给贾雨村来了一次为官处事的“现场教育” , 也许贾雨村坐的这条官船可能“说翻就翻” , 而这一次“翻船” , 对他来说可能会是永劫不复、彻底玩完 。 说得再严重一点 , 他不但官位难保 , 而且搞不好那条小命也“呜呼哀哉” 。 这样的人 , 难道不是贾雨村的贵人么?
让人唏嘘的是 , 面对这些生命中对他有着知遇之恩的“贵人” , 遍被恩泽的贾雨村 , 按理应当“ You滴答滴答me , I哗啦哗啦you” , 但他不仅没有以“涌泉”报“滴水之恩” , 反而是心安理得 , 甚至是过河拆桥 。 对甄士隐的资助 , 他不辞而别;对甄士隐女儿英莲被拐的官司 , 他没有秉公而判 , 反而草菅人命;对恩人的女儿、自己的学生林黛玉 , 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她”;在高鹗的续集中 , 当贾家有难时 , 也见不到已高居官位的他有什么特别的报恩举动 。 最惨的是那个全心为他做参谋的门子 , 最后竟也被他 “到底寻了个不是” , 给“远远的充发了” 。 难怪 , 曹公给他取的名字是“化”(假话) , 表字为“时飞”(假是非) , 别号叫“雨村”(假语存) 。
注释:
所引原文均出自:曹雪芹著 , 无名氏续 , 程伟元、高鹗整理 , 《红楼梦》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院校注 , 1982年3月北京第1版 , 2008年7月第3版 , 2019年7月第74次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