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清平乐』《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楚易
名字千万别读错了:电视剧的名字 , 来自词牌名“清贫乐” , 这里的乐读“yue”而不读“le” 。原本是唐朝时期教坊之中的曲名 , 后被词人们用作“词牌名” , 并形成固定的双调四十六字体式 , 许多著名的词人晏殊、晏几道、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 , 都常常使用“清平乐”词牌写出了佳作 。
最近 , 古装巨制《清平乐》正在热播 。宋仁宗 , 这位只能在各种版本的“包青天”里作为配角的大宋皇帝 , 终于有了自己的主场 。
电视剧描绘的家国天下 , 正是宋仁宗在位的41年 。精美的服化道似乎展现了一个“四海升平”的大宋王朝 , 宋仁宗时期 , 也被后世许多人认定为“清明盛世” , 那么这个“盛世” , 到底有多少“清平乐”?展开几个历史画面 , 应该是最生动的诠释 。

『清平乐』《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皇帝也爱看女子相扑
北宋嘉祐七年(1062)正月二十八日 , 司马光给宋仁宗愤怒上奏 , 要求朝廷整顿汴京勾栏瓦舍的女相扑表演 , 要知道 , 北宋生活的一大特点 , 宵禁已经完全解除 , 而汴京“瓦舍”里的夜生活非常火爆 , 而“夜生活”里最受欢迎的项目 , 正是相扑 。
相扑 , 是宋朝最流行的体育运动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 此时汴梁有“大小瓦舍勾栏五十余座” , 而其中所谓“象棚”最大 , “可容数千人” , “商业价值”十分火爆 。

『清平乐』《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中 , 作为垫场赛的女相扑比赛 , 往往起到聚拢人气的作用 。女相朴手的衣着 , 以各种文物画像参考 , 也是十分“清凉” , 当然惹得司马光大骂 。
当然 , 司马光这次开骂 , 可不止为“衣着清凉” 。在元宵期间 , 宋仁宗出宫与民同乐 , 驾临宣德门城楼 , “召诸色艺人 , 各进技艺” , 其中就有女相扑表演赛 。这些女相扑手着装火爆 , 本已让司马光大为光火 。而表演结束后 , 宋仁宗下令犒赏艺人 , 居然“内有妇人相扑者 , 亦被赏赉 。”皇帝此举彻底激怒了司马光 , 十天后 , 他就上奏一篇《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 , 可以说直面批评了仁宗皇帝:在宣德门这么庄重、严肃的场合 , 后妃也侍立左右 , 而皇帝就领着一帮朝廷命官观看几个着装清凉的女相扑手“肉搏” , 实在与礼不合 , 不成体统……

『清平乐』《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然 , 从最后结果来看 , 虽然政府层面上不再出现女子相扑 , 但宋仁宗显然没有真正采纳司马光的建议 , 女子相扑始终在民间蓬勃发展 , 成为宋朝人的重要娱乐消遣 , 甚至在《武林旧事》中 , 还记载了大量临安府的女子相扑高手 。
二、终于有了“多吃一顿”的幸福
司马光曾在《会约》中记录过吃饭的理想状态:“为具务简素 , 朝夕食各不过五味 。逐巡无下酒时 , 作菜羹不禁 。”意思是说 , 饭局上的餐具 , 都应该力求简单素雅 , 早晚两餐 , 每顿吃的菜不要超过五种 , 菜量也不要贪多 , 吃完了再添 。
但是在宋仁宗年间 , 司马光这种吃喝的理念和态度 , 又被认为是老古董 , 已经被时代给抛弃了 。
首先在这个时候 , 只吃朝夕两顿饭变成了一日三餐 。此前古人第一餐叫饔(yōng) , 大概上午9点左右 。第二餐叫飧(sūn) , “飧”字拆开 , 又作“夕食” , 一般下午4点左右 。但到北宋初年 , 随着宵禁的解除 , “夜市”文化越来越精彩 , 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入夜后“再来一顿” 。分页标题

『清平乐』《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早中晚”三餐的饮食习惯大概就是在宋仁宗时期逐渐成型 , 中国人必须感谢宋代 , 终于让大家有了“多吃一顿”的幸福 。
此时北宋的餐饮业相当发达 , 特别是汴梁寻常百姓家 , 早上一般都不开灶 , 一二十文钱就可以买到“灌肺”、粥饭之类的早点 。
而中午晚上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外面吃 , 据《东京梦华录》载:“在京正店七十二户 , 其余皆谓之脚点” 。也就是说大饭店有72家 , 还有数不清的小餐馆……餐饮业的极度繁荣 , 自然也让宋代的饮食品种丰富繁多 , 但也越发呈现出奢华浪费的特点 。
三、有钱都花在房屋装修上了
北宋立国的一个重要法度 , 就是森严的住宅等级 。宋仁宗在位时期 , 也曾重申禁令 , 但他却发现 , 这事儿好像禁不住了 。
宋仁宗时 , 朝廷曾颁布禁令曰: “天下士庶之家 , 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毋得以四铺作八斗;非品官毋得起门屋;非宦室、 寺观毋得彩绘栋宇及朱、 黝漆粱柱窗牖 , 雕镂柱础 。”意思其实就是对房屋的进深、色彩、雕工等等 , 都进行了明确的限制 。
但宋仁宗说归说 , 却是半点用都没有 , 北宋当时的“房屋装修” , 已经相当放飞 。不但贵族家“务有壮丽. 靡费不赀” , 而一些平民出身的富商们 , 也是“大胆创新” , 各种“违制”的家居设计层出不穷 。汴京等“一线城市”地区 , 豪宅一座接一座 , 看着是王府 , 其实都是民间有钱人 , 变着花样比阔 。

『清平乐』《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外 , 宋代的普通人家也非常讲究房屋的装修 , 以杭州为例 , “杭人素轻夸 ,好美洁 ,家有百金必以大半饰门窗、具竹器 。荒歉既甚 , 鬻之不能售 , 多斧之为薪 , 列卖于市 , 往往是金漆薪 。”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 , 但真实反映了宋人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时 , 一种追求美好生活和奢华享受的心理 。
四、大相国寺就是“商业大都会”
说起北宋的“大相国寺” , 好些人的第一反应 , 就是“一座庙” , 事实是 , 大相国寺这座名刹 , 发展到宋仁宗年间 , 已是大宋最重量级的“商业大都会” 。
大相国寺位于汴梁城东南 , 前身是北齐的建国寺 , 唐睿宗时 , 为纪念他以相王即位而改名 。画圣吴道子在此作过壁画 , 塑圣杨惠之也留下塑像 , 可见它在唐代已是名刹 。北宋立国后 , 赵匡胤去了趟大相国寺 , 佛像前他问陪同的住持赞宁和尚要不要跪拜 , 赞宁机智地回答道:“现在佛不拜过去佛” , 太祖会心一笑 , 即为定制 。

『清平乐』《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相国寺由此晋身为皇家寺庙 , 重要庆典节日 , 皇帝必到此一游 。宋太宗亲赐御笔匾额 , 让其身价百倍 , 民间越发推崇 。大相国寺拥有庞大的寺产 , 渐渐各类吃喝玩乐的商家汇集于此 。每月的初一十五和“逢八”的日子 , 大相国寺都会高调开放庙市 , 整个寺院变身“大卖场” , 每次“庙市”仅中庭就聚集万人 。全国各地的“来客”都跑来采购 , 好些官员甚至会把自己搜刮的“土产”拿来销售 。强大的“销赃功能” , 还叫大相国寺得了另一个“美名”:破赃所 。
宋仁宗年间的大相国寺 , 还是汴梁著名的商业文化中心 。每到开市日 , 各种文艺演出云集 。据《能改斋漫录》记载 , 还有“众书生倚殿柱观倡优”的奇景象 。其“算命水平”也是享誉天下:《铁围山丛谈》载 , 宋徽宗还是“小王爷”时 , 就去大相国寺“慕名算命” , 一个叫陈彦的术士 , 判定他有“天子之命” 。结果次年宋徽宗就风光即位 。陈彦也一步登天 , 一度官至节度使 。虽然此事的真实性不可靠 , 但这“大都会”般的大相国寺 , 确实是个出奇迹的地方 。分页标题

『清平乐』《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五、欢乐再多 , 还是农民最苦
宋仁宗年间的“清平乐”生活 , 今天说来还颇惹人羡慕 , 好些历史爱好者们 , 都恨不得穿越过去体验一把 。但要真有这样的机会 , 穿越也要谨慎 , 倘若穿越成了农民 , 这繁华有趣的生活 , 依旧与你无缘 。因为即使“仁宗盛治” , 农民生活之苦 , 超乎想象 。
宋朝的农业赋税——二税(又称田税 , 分夏秋两次征收)看上去不重 , 但实际上围绕二税派生出来的附加税特别多 , 多到负担已大大超过正税 , 其中主要有“支移”、“折变”、“加耗”、“和籴”“和买”等项 。
这些附加税为什么要收呢?举两个例子吧 , 比如“支移” , 就是官府借口军事急需 , 要求农民把二税中的谷物运送到别处特别是边关交纳 , 从而产生的所谓“脚钱” 。到了后来不免就有没有支移 , 也需要交纳脚钱的情况 。
比如“加耗” , 就是以保管和运输税物时的损耗为借口 , 不论是税粮还是税绢 , 都要征收加耗 。而各地转运司和地方官员往往就是通过加耗 , 来中饱私囊 。而到仁宗朝 , 有些地方纳米一石 , 加耗竟然达到两斗 。

『清平乐』《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时任并州知州的韩琦上奏云:州县生民之苦 , 无重于里正衙前 , 自兵兴以来 , 残剥尤甚……请自今罢差里正衙前 。于是 , 在许多大臣强烈要求下 , 至和二年 (1055年)四月 , 宋仁宗终于下诏:“罢诸路里正衙前” 。
而此种方式只是一时平民愤的办法 , 没有减轻农民的负担 , 农村怎么可能不乱?所以宋仁宗的所谓“仁宗盛治” , 农民起义有史可查的就有三四十次之多 。看懂这个也就明白 , 为什么繁华的宋仁宗年间 , 亦是北宋走向“积贫积弱”的关键年头——农民问题解决不好 , 再乐 , 也是虚假繁荣 。
【『清平乐』《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参考资料:徐红《论商品经济对宋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王俊奇《宋代体育文化史》、雷俊《过分的宋朝女子相扑》、何忠礼《宋代政治史》、虞云国《宋代的大相国寺》、郑纯方《大相国寺 :僧俗之间展映出的宋代都市繁华》、郦家驹《北宋时期的弊政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