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党营私!铁面包青天真的无私么?宋仁宗时包拯为何稳立朝堂
包拯是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这一榜科举考试 , 与包拯同年登第者共 1418 人 ,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起参加工作在一个单位的人 。其中成名成功者较多 , 像是文彦博、韩琦两人官至宰相 , 包拯、吴奎等七人为执政 , 这在北宋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 。年长仕晚的包拯与其同年关系融洽 , 尤其是和那些高官交往密切、联姻结党 。在朝中同年的支持、帮助下 , 包拯平步青云 , 为官 26 年升迁 27 次 , 在斗争激烈的北宋官场中屹立不倒 。包拯配合宰相文彦博、韩琦等人排除异己 , 掌控朝政 , 以至于出现了天圣五年榜同年长期执政的局面 。
包拯是北宋庐州合肥人 。他集忠、孝、仁、义、智、勇、廉、节于一身 , 为世人赞颂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 , 深受广大下层百姓的爱戴 , 时至今日包拯在民间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 从哪些层出不穷的小说、影视作品中就可见一斑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影视剧《包青天》中的包拯犯颜直谏的包拯为什么还能平步青云
在中国历史上 , 包拯是一个著名的清官 。但是 , 在皇权日益强化的宋朝 , 清官包拯除了自身廉洁奉公外 , 还多次犯颜直谏、抨击同僚 , 与滥用的皇权和贪婪、平庸、不作为等官场陋习作斗争 。这有点像《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一样 , 按理说这种犯颜直谏 , 不畏皇权的人 , 应当是“水至清则无鱼”的 , 为何还能在官场上一路坦荡无阻呢?比如在反对张尧佐除宣徽使一事上 , 时任御史中丞的包拯“反复数百 , 音吐愤激 , 唾溅帝面” , 宋仁宗无奈只好放弃 , 直到见了张贵妃才“举袖拭面” , 并责问张贵妃说:“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影视剧《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在宋仁宗晚年迟迟不立太子一事上 , 诸多大臣争相上奏 , 包拯言辞激烈 , 责问宋仁宗: “未审圣意持久不决 , 何也?”包拯的激烈态度激怒了宋仁宗 , 怒而问之曰“卿欲谁立?”明显已经怀疑包拯有拥立新君的野心 , 猜忌之心毫不掩饰 。按理说 , 平常的臣子此时已经匍匐在地大喊“圣上饶命”了 。但包拯却以自己“行年六十 , 且无子 , 非邀后福者”为对 , 反而消除了仁宗的疑忌之心 。
敢于直谏皇帝的包拯 , 面对同僚更是“严毅不恕 , 朝列有过 , 必须弹击” , “数论斥大臣权倖” , 如弹劾三司使、温成皇后张贵妃伯父张尧佐 , 弹劾宰相宋庠 , 三司使张方平、宋祁 , 翰林学士李淑、酷吏王逵等 , 包拯均多次上书连番抨击 , 直至对方被罢免才告一段落 。包拯如此强势、激烈的方式 , 必然会招致众多政敌的反击 。何况 , 包拯自己也并非毫无瑕疵 , 如他对宋庠的弹劾明显有失公允 , 他弹劾掉二任三司使 , 而自己取而代之 , 也有嫌疑 。翰林学士欧阳修就曾上书批判包拯“逐其人而代其位 , 虽初无是心 , 然见得不能思义” , “此所谓蹊田夺牛 , 岂得无过? 而整冠纳履 , 当避嫌疑者也” , “言人之过似于徼讦 , 逐人之位似于倾陷”欧阳修认为包拯“是可惜也 , 亦可嗟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影视剧《清平乐》剧照
嘉祐四年七月 , 因三司吏把原应给与士兵的折支积压八十五天不予发放 , 最终导致士兵“相纠为乱” 。三司使包拯“护吏不遣” , 致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 , 因而受到负责勘验此事的提举在京诸司库务胡宿弹劾 , 包拯“皇恐 , 遣吏就狱” 。但即便如此包拯仕途依旧没有受到任何牵连 , 反而很快迁给事中、三司使 , 继改枢密副使 。包拯一生历任开封知府、三司使、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要职 , 他出仕 26 年间迁官 25 次 , 平均每一年就能升迁一次 , 这放在什么时候都让人觉得太频繁了 。分页标题
据记载 , 宋朝官员通常情况下是三年一任 , 而包拯升迁多是不满任就走了 , 甚至在受到弹劾的情况下 , 包拯还是不断地升官加薪 , 终于做到了绝大多数人穷极一生也难以企及的大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开封府衙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包拯的能力出众 , 当真有不世之材 , 还是宋仁宗偏爱包拯? 狗子认为 , 包拯的能力和宋仁宗的爱才偏袒都是包拯稳立朝堂的必要条件 , 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 那就是包拯同年的帮助 , 也就是在共同政治利益的前提下 , 包拯得到了他高官同年的默许、宽容、保护和暗助 , 得到了他同年高官的荐举、提携与拉拢 。包拯的同年都是谁 为何有这么大能量
宋仁宗天圣五年共取进士377 人 。29岁的包拯中进士甲科 , 授官为大理评事、知建昌县 。从一开始授予包拯的官职判断 , 包拯高中当年进士第一甲前 30 名 , 他的才华属于十分出众的那一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影视剧《清平乐》剧照
天圣五年科举考试 , 除了录取进士377人外 , 还有正奏名诸科等 , 共计1418人 。现存文献没有这一榜进士诸科题名录 , 但是 , 由于后来成名、成功人士很多 , 史书中留下了很多个人记载 。
宋代选官 , “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 , 名卿巨公 , 皆繇此选” 。进士、诸科中 , 又以“进士得人为盛” , “登上第者不数年 , 辄赫然显贵矣” 。因而宋人称进士科为“将相科” , 中进士者后来多显贵 , 天圣五年榜多显贵就是这个道理 。据《宋登科记考》 , 天圣五年考中进士、诸科同年中 , 官至宰执者多达7人 , 像是王尧臣、韩琦、吴育、包拯、赵概、文彦博、吴奎等 。宋代出现过两次进士一甲前三名( 状元、榜眼与探花)同为宰辅的盛事 , 天圣五年榜为其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影视剧《清平乐》剧照王伯庸名尧臣牓 , 韩魏公第二 , 赵康靖公第三 。嘉祐末 , 魏公为相 , 康靖为参知政事 , 伯庸虽先罢去 , 而魏公与康靖同在政府 , 当时号为盛事 。熙宁末 , 王荆公相 , 韩康公、王禹玉为参知政事 , 三人亦皆同年 , 仍在第甲连名 , 禹玉第一 , 康公第二 , 荆公第三 。荆公再入 , 仍与康公并相 , 尤为难得 。时陆子履作诗云‘须信君王重儒术 , 一时同榜用三人 。’”——叶梦得《石林燕语》
天圣五年 , 进士一甲前三名依次是王尧臣、韩琦和赵概 。这两榜进士前几名 , 几乎同时在中书任长贰 , 这在宋朝历史上极为罕见 。包拯同年中有如此多的佼佼者 , 自然荣幸无比 。
狗子刚才简单说过 , 宋朝选官以科举取士为主 , 一榜出现多名宰执的情况比较常见 , 但诸如天圣五年王尧臣榜出现 2 名宰相7名执政的情况就很罕见了 。宋人曾经拿天圣五年王尧臣榜与庆历二年杨寘榜进行对比 , 这两榜出现“一时同榜用三人”的盛况 , 事实上更出现了宰相多的盛况 , 由此可见 , 包拯同年多宰执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影视剧《包青天》中的包拯包拯与其同年的关系
上文提到 , 包拯是个有话敢说的人 , 弹劾过不少人 , 更是干过不把人弹劾到罢官就不停的事 , 但包拯却唯独没有弹劾过他的高官同年 。包拯在宋仁宗时期先后担任监察御史里行、监察御史、知谏院、御史中丞等台谏官 , “严毅不恕 , 朝列有过 , 必须弹击”从不顾及 , 时人称“包老真中丞” , 南宋名臣韩元吉称其为宋朝“直臣” 。分页标题
包拯 , 弹劾过不少中央要员 , 如“国丈”张尧佐、宰相宋庠、三司使宋祁与张方平等 , 也曾揭发过地方贪官酷吏 , 王逵等人 。在现存《包拯集》187篇文章中 , 有55篇明确批判了61名本朝人物 。仔细比对包拯揭发的61人和《宋登科记考》卷 4“仁宗天圣五年”收录的153人名录 , 就不难发现 , 除保州通判石待举、江东提点刑狱令狐挺2人外 , 包拯从未批评过其他多数同年 , 尤其是后来仕途上十分显的人 。包拯公正无私并非虚名 , 但是他处理同僚关系还是有分寸的 , 与他有同年之谊者 , 并不在其重点弹劾检举之列 。“水至清则无鱼 , 人至察则无徒” , 包拯和不少同年保持着友善关系 , 或许就是他公直但不至察的结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彦博
据史料记载 , 天圣五年王尧臣榜同年关系比较亲密 , 不仅两位宰相和睦共处 , 而且王尧臣、吴奎、赵概、包拯等之间也来往友善 , 乃至结党 。这里就以包拯与文彦博两人为例 。据记载包拯与文彦博两个家族交往很深 。“逮嘉祐间 , 继以才猷 , 直至参加政事 。而包氏、文氏 , 仕契再世矣 。尝愿相与姻缔”——《包拯集校注》附录一《宋故蓬莱县君文氏墓志铭》
包拯与文彦博的关系由世交、同年 , 更进一步 , 成为儿女互婚的关系 。包拯的次子包绶续娶文氏 , 即文彦博季女 。包、文二家关系亲上加亲、友上加友 , 至为特殊 , 故文彦博以“友人”称包拯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影视剧《清平乐》剧照
年长仕晚的包拯在仕途发展上明显逊于年轻仕早的文彦博 , 因此 , 包拯的发展得到文彦博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对此 , 二人应是心照不宣 。当世文献虽不见二人互相“求官”和“举官”书信和奏章 , 但二人结党应是事实 。如皇祐三年 , 殿中侍御史里行唐介弹劾文彦博: “专权任私 , 挟邪为党”此处唐介所谓的“邪”、“党”主要针对的是张尧佐 , 但文彦博“任私””结党”绝不仅有张尧佐一人 , 同年好友等应都是其党 。
故唐介再次上章弹劾时 , 言辞更加犀利 , 随后对文彦博的抨击也更深入 。作为好友、同年的包拯不可能置身“党”外 , 包拯最早被授予的二个“职”直集贤院和天章阁待制 , 分别在文彦博为参知政事和首次为相期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仁宗“介言奎、拯皆阴结文彦博 , 今观此奏 , 则非诬也 。”——北宋宋仁宗
由此可见 , 文彦博结党一事为事实 , 宋仁宗自己都不得不承认包拯是文彦博等为首的天圣五年榜进士一党 。包拯墓志铭评价包拯: “不作私书 , 绝干请慎交游 。”为包拯树立起公正无私、不营私利的纯臣形象 , 所以后世多忽略其结党事实 。
包拯入仕晚 , 年龄大 , 但在同年高官的照顾下 , 后来居上 , 晋升迅速 。即便前有欧阳修指斥 , 后有胡宿弹劾 , 也无法阻挡 。在三司使任上 , 包拯一度“皇恐” 。嘉祐四年七月 , 发生了两起“兵变” , 均与三司有关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包拯
包拯一生关键的晋升 , 如问责被贬后快速复位、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权三司使与枢密副使等职 , 皆与他的两位高官同年密切相关 。嘉祐三年六月以前 , 两次为相的文彦博帮助最大 , 嘉祐三年六月以后 , 包拯的所有升迁和化险为夷 , 均与宰相韩琦扶植、庇护息息相关 。当然 , 包拯也为其同年一党的利益作出了相应的回报 , 如张方平、宋祁之罢三司使、“两制臣僚不许诣执政私第 , 执政尝所举荐 , 不得为御史”的宋朝旧制之废除 , 皆是包拯之力 。由此可见 , 不止是文彦博 , 包拯与韩琦二人也因同年之谊 , 加上政见一致、利益共享 , 联手打破了宋代互相掣肘制度的设计 , 并形成了同年结党 , 排除异己 , 而韩琦专权的局面 。分页标题
结论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 , 是一个文人执政的时代 , 中国文人相轻的毛病被扩大化 , 衍生了宋代政治一大明显的特点就是党争不休 。细数宋代结党类型 , 有地域型党派、有学缘型党派、有政见型党派 、有血缘型党派还有同年型党派等等 。无论何种类型党派 , 贯穿其中的关键就是政治利益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韩琦历代充时用 , 为公相侯王 , 至下群吏 , 由词学进士中出以为贵 。同时登第者 , 指呼为同年 。其情爱相视如兄弟 , 以至子孙累代 , 莫不为暱比 , 进相援为显荣 , 退相累为黜辱 。君子者成众善 , 以利民与国; 小人者成众恶 , 以害国与民 。耳闻目观 , 不越于此 。——宋 柳开《河东先生集》
包拯与文彦博、韩琦等天圣五年同年的关系及影响 , 无不应验柳开之言 。包拯与文彦博、韩琦等天圣五年同年互相认同 , 联姻结党 , 利益一致 , 党同伐异 , 互相帮助 , 共涉宦海 。年长而又晚仕的包拯 , 在同年的提携、包容下 , 平步青云 , 26年为官生涯中迁官25次 , 最终名列执政的行列 。他忠君爱民的抱负得到了最大的实现 , 他严毅不恕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 , 他刚正廉洁、孝义节俭的美名得以播扬 , 他能稳立斗争激烈的官场 , 能够成为一代名臣 , 与他天赋异禀有关 , 与宋仁宗爱才有关 , 更与其同年高官的庇护有关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党营私!铁面包青天真的无私么?宋仁宗时包拯为何稳立朝堂】当然 , 包拯也在配合同年高官巩固权位、铲除异己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北宋历史出现了同年宰执群同时在位的现象 , 自宋仁宗至和二年六月至宋神宗治平四年七月长达12年间 , 宰辅大权由天圣五年同年群体联合操持 。幸运的是 , 这一群体按古人的标准 , 基本上属于“君子” , 能力突出、忧国忧民 , 以国事为上 , 为宋仁宗晚年、宋英宗朝乃至宋神宗初年的平稳过渡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 「」超级铁石心肠的星座男,冷酷无情,铁面无私,没人情味
- [最新热文]被称“铁面美人”的她,因患直肠癌与世长辞,年近55岁!
- 『狮子座』为人正直铁面无私的他们,最能够降服霸道的狮子们!
- 巨蟹座■为人正直铁面无私的他们,最能够降服霸道的狮子们!